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9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5-1909:34:58

    第五十五章李福达案及政治清洗

    李福达是山西淳县人,因为参加白莲教而被官府抓获,后来被充军。李福达从戍地逃脱后跑到陕西洛川,在那里试图继续利用白莲教举事。事败后,李福达再次被官府通缉,他化名张寅,逃到了京城,混入武定侯郭勋的府上。李福达说他会黄白之术,所以深得郭勋器重。没过多久,李福达在街上闲逛被人认了出来,李福达只好逃回山西。当当地官府抓了他的两个儿子后,李福达只好去官府自首。

    山西巡抚马禄认定张寅就是李福达,并以谋反罪判处李福达死刑。本来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山西巡抚画蛇添足,他又将武定侯郭勋扯上,劾郭勋一个“庇奸乱法”之罪,要求皇帝惩罚。嘉靖只是批准了对李福达的处罚,对处罚郭勋的奏章并没有批准,按说事情到这里又该结束了,但群臣却不依不饶起来,并最终将李福达一案弄成惊天大案。

    大礼仪之争在朝堂上的影响并没有结束,群臣对挺皇派的张璁、郭勋一直都没有好感,此次正好借题发挥,对郭勋穷追猛打。郭勋却并不傻,抑或受到了张璁等人的点拨,他开始把这件事情往大礼仪身上扯,说群臣是为了报复议礼之争的仇。此时皇帝的疑心已经很重,他往往自己假设一个命题,然后把现实往这个命题上套,纵观整个嘉靖朝,皇帝基本上都是这样。

    郭勋的话无疑说到了嘉靖的心坎上,在他看来,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至于去找一个世袭侯爵的茬吗?事实上,皇帝的猜想的确是正确的,官员们就是利用这个案件找郭勋的茬。但郭勋却将这件事情挑明,这无疑将这个普通的白莲教案件上升到政治高度,案件最终判定的结果还要取决于双方的博弈。

    2012-05-1909:36:19

    皇帝下令将李福达从山西提到京城,由三法司会审。皇帝既然要替郭勋开脱,那么李福达就必须无罪,这样才能名正言顺。但三法司会审的结果维持了原判,嘉靖只好将三法司的官员全部换掉,桂萼执掌刑部,张璁执掌都察院,方献夫执掌大理寺,这些都是嘉靖的人。三法司重新会审的结果完全推翻了原判,李福达跟徐寅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从中央到地方所有参与审判李福达的官员全部被流放或免职,受此案牵连的人达40多人。这是皇帝利用李福达一案对大礼仪中反对派官员的一次清洗,而清洗的目标放在了司法系统,空缺出来的职位也被张璁一派的官员迅速补进。

    李福达一案的确是扑朔迷离,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确切答案。几十年后,四川捕获一妖人,该人供称曾跟山西的一白莲教世家学习妖术,而传授法术的正是李福达之孙。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李福达家族乃是世袭的白莲教世家,但据李氏子孙的描述,李福达无论是相貌、年龄、生平都跟徐寅不符合,当年的案情的确是冤案,李福达跟徐寅根本不是同一人。

    现在看来徐寅只是山西省一位逃亡的匠户,因为儿子被选为郭勋府上的侍童便跑到郭勋府上混日子,后来在街上被人认成了李福达,徐寅则以为自己作为一个逃亡的匠户被人认出来了,便跑回山西,谁知道回到山西后却被当地官府当作李福达抓了起来,当堂判死。徐寅的儿子央求郭勋救乃父,这才有了郭勋跟此案牵连的说法。我想此案大概就是这么回事,文官稀里糊涂,皇帝也是稀里糊涂,但皇帝认定官员们借此逮住郭勋不放,是为了大礼仪一事。一场莫名其妙的白莲教案件变成了重大的政治事件,并导致皇帝对反对派官员的一次大清洗,这表明大礼仪后的朝局仍不平静,无论有没有这次的李福达事件,皇帝对杨廷和一派的官员都会展开清洗,此次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

    审理李福达一案的40多名官员为此丢掉了官职,但这并没有结束,在审理李福达一案的过程中,全国上书支持此案的100多人皆被免职,这些人涉及六部、各府、道、院,皇帝将此案作为试金石,将官员做出一次分类,然后再剔除之。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