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9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5-178:15:00

    这个旨意出自内阁首辅杨廷和的意思,从礼法上来讲杨廷和的这一举措有违封建礼法。如果朱厚璁在弘治皇帝生前过继给弘治皇帝为继子,那么在弘治皇帝死后,如果朱厚璁继承弘治皇帝的皇位,那么必须以太子礼继位。

    现在朱厚璁是在弘治、正德都无子嗣的情况下以成化皇帝长孙,正德长堂弟的身份继承皇帝位,那就是宗室内部的兄终弟及,所以应该从紫禁城的正门入而继皇帝位。即便朱厚璁是弘治皇帝的亲子,由于他继承的是正德的位置,属于兄终弟及,也不应该以太子的身份即位。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杨廷和的这一举措都是荒谬的。

    礼法对于封建家族来说是头等大事,正所谓名不正而颜不顺,杨廷和的想法过于幼稚,他以为这样就可以逼这位新皇帝就范,殊不知自己触犯了封建礼法,即使是有人治其罪,也是名正言顺。那么杨廷和这么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杨廷和有他的考虑,他不想让孝宗皇帝这一支子人脉就此完结,他想让这位新皇帝继承孝宗这一支子的血脉,但这种想法明显是打肿脸充胖子,孝宗生前就没有这种安排,中国的宗法制中从来没有给死人过继儿子的,因为过继需要双方的认可。而且即使孝宗还在世,也不可能把朱厚璁过继给孝宗,而是将朱厚璁的弟弟或堂弟过继给他。因为在中国的宗法制中朱厚璁作为本宗的嫡长子为大宗,他的弟弟是小宗,本着“过庶不过嫡”的原则,朱厚璁也不可能过继给明孝宗。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杨廷和的行为都是荒谬的。

    2012-05-1708:17:25

    京城里来的旨意自然遭到了朱厚璁的抵制,车驾就在良乡这个地方停住了,小小的良乡顿时热闹沸腾。这个不到14岁的少年知道礼法的重要性,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决不能退让。事件就这样僵住了,杨廷和被当头敲了一棒。大约皇太后也感觉到杨廷和的不妥,便下旨让朱厚璁从紫禁城正门入,以朱厚照堂弟身份入继大统。

    朱厚璁既登基,那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就呈现在所有人面前,这就是对朱厚璁父亲的定位问题。朱厚璁的父亲朱佑沅本是兴献王的身份,现在儿子做皇帝了,如果继续给朱佑沅藩王的身份不合适,因为皇帝不可能去祭拜身份比其低的人。

    对于这个问题,杨廷和有他的考虑,那就是将嘉靖皇帝过继给朱佑樘做儿子,同时与生身父母脱离关系,考虑到朱佑沅就嘉靖这一独子,从其他近支宗室中再过继一人为朱佑沅的子嗣,承袭兴献王位。杨廷和绕来绕去还是绕在了这上面,这就是他的心思,一方面他不想让孝宗绝嗣,另一方面也许京城的阁臣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那就是他们对这位南方来的少年有种天然的歧视。

    果然,朱厚璁登基没几天,就让礼部议自己父亲的庙号问题,朱厚璁的意思是将自己的父亲立个皇帝号,然后将父亲牌位从老家移到京城的太庙中,跟祭祀其他先祖一样祭祀自己的父亲,按说此举也属正当,在本朝也有先例。朱元璋尊称生父朱世珍为仁祖淳皇帝,朱建文称朱标为兴宗孝康皇帝,这些都是生前并没有做皇帝,在后世子孙为皇帝的情况下所上的一个尊称,为的就是行使礼仪上的方便。

    2012-05-1708:25:46

    嘉靖皇帝的提议被杨廷和驳斥回来,杨廷和认为“为人后者为之子”,既然朱厚璁继承了人家的皇位就应该成为别人的子嗣。杨廷和还举了两个例子,汉哀帝没有子嗣,将宗室陶王之子过继过来立为太子,宋英宗没有子嗣,将濮王之子过继过来将来继承大统。而且杨廷和还指出,孝宗作为成化皇帝子嗣中的大宗不能绝嗣,所以必须将其他小宗过继过来继承大宗子嗣。杨廷和的这一说法实际上不攻自破,因为孝宗这一宗绝嗣后,朱厚璁这一宗自然就继承了大宗。

    皇帝觉得杨廷和的话有问题,但受制于自身学识和雄辩能力有限,嘉靖皇帝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事情就这样僵住了。

    事实表明一个人的雄辩能力非常重要,它能够让你掌握话语权,让对方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从而不攻自破。但是雄辩需要你找准对方的破绽,从而一击而中,这就需要你有丰富的知识,特别是要熟知历史典故,从历史的案例中寻找突破口。

    张璁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弘治十一年的举人,正德十六的进士,其间相隔了23年,张骢都这样坚持过来了。张璁中进士时正处在正德与嘉靖两个王朝交替间,此时他正在礼部实习,当皇帝与杨廷和正在斗法的时候,张璁上了一道《大礼疏》。

    张璁是一位对礼仪颇有研究的人,对《周礼》、《仪礼》、《礼记》涉猎较多,杨廷和的**与跋扈终是招致有的人不满,张璁将杨廷和的漏洞一件件挑了出来,件件打在了杨廷和的脸上。

    这篇《大礼疏》从五个方面指出了杨廷和的错误。首先,张璁说不让皇帝认生身父母有违孝道;其次,汉代陶王的儿子,宋代濮王的儿子都是在汉哀帝、宋英宗还在世的时候就过继来的;另外,嘉靖皇帝是按照宗法制伦序继位,跟孝宗皇帝没有关系;根据宗法制中“长子不得为人后”的原则,皇帝作为他人长子也不能过继给其他人为子;最后张璁又说统与嗣不同,继统没必要继嗣,昔日汉宣帝以汉昭帝侄孙的身份继承大统,也并没有过继给汉昭帝一说。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