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7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5-0708:13:20

    刘瑾初掌大权后,跟内阁与部院的关系非常好,他对内阁首辅李东阳非常尊重,李东阳的建议他从来不违背,李东阳也尊重刘瑾。刘瑾自己学识有限,便找了一个文人张文冕,所以刘瑾主政的时候天下的奏章实际上就是由这个张文冕批红。不仅如此,刘瑾注重选拔清廉的干吏,所以从内阁到部院大多数人皆出自其门下,此时内廷与外廷已经联成一体。

    跟文官的融洽关系形成对比的是刘瑾跟内廷宦官关系非常紧张,八虎中的另外七虎都极其厌恶刘瑾,张永曾经当着朱厚照的面与刘瑾互殴,虽然刘瑾令人们畏惧,但内廷宦官从来没有把他当回事,他最终还是载到了这批本应该重视而没有重视的人手里。正德三年的匿名奏书实际上已经表明了刘瑾与内廷的矛盾,在奏书风波后,他甚至成立内厂来对付东西二厂。

    除了与宦官产生矛盾,因为变法,刘瑾跟地方官吏、军队、宗室的关系也异常紧张,在安化王叛乱之前,辽东已经发生一起小规模的军队骚乱。现在我们要搞清楚地是朱厚照处死刘瑾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正德元年文官的疯狂使继位不久的朱厚照地位岌岌可危,后来依靠刘瑾,形势顿时急转而下,朱厚照从一个毫无地位的皇帝变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仅仅过了几年的功夫他就对刘瑾不满意了,这其中的原因说白了还是刘瑾过于**,使得朱厚照也感到此人很棘手。但朱厚照为何要将他凌迟处死,说来仍是令人不解。

    2012-05-0708:14:11

    刘瑾这个人物说来还是由于明王朝政治运行中出现了偏差而上了位,他和王振一样力图仿造洪武皇帝重塑这个帝国,他们都是理想化的人,就是洪武皇帝那种具备超强能力的人仍然受制于生命的长度,更可况王振、刘瑾乎?刘瑾的一系列措施过急、过猛、打击面太大,虽然求治心切,但终是功亏一篑,在历史的惯性面前人的力量何其渺小,虽然如此,但刘瑾时代对于后世史学家来说是应该关注的。由于刘瑾是一名宦官,无论他做过什么,他都不容于封建礼法,他死后,他的所有变法措施立即被废除,史书上也鲜有提及,他的变法效果我们也无从得知,关于他的一切对于帝国的士大夫们来说都是不愿意触及的话题,但在此之后,进入嘉靖年帝国的弊端却日益严重起来,终是积重难返。

    1510年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在这一年帝国的改革家刘瑾死去;1566年也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在这一年嘉靖皇帝逝世,随后拉起了持续16年的隆万大改革,无论史书对于“隆万改革”如何粉饰,它终是沿着刘瑾的道路前进;1582年也同样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在这一年帝国的改革家张居正逝世,在他死后他同刘瑾一样遭到清算,从此,我们的帝国终是进入不可挽回的命运。

    无论如何,刘瑾时代对于某些士大夫来说或者对于朱厚照来说都是值得铭记的。

    2012-05-0808:24:31

    第四十四章后刘瑾时代

    从1510年到1512年可以认为是后刘瑾时代,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散乱无章,既没有正德元年君臣之间的那种尖锐冲突,也没有刘瑾主政时期的那种紧张气氛,反而呈现出一种活泼的氛围,但这种活泼氛围后面也透着深深的无奈。

    刘瑾死后皇帝让八虎之一的魏彬执掌司礼监,而不是让二号人物张永负责,可见武宗对于斗倒刘瑾的张永也是颇为忌惮。司礼监如此,内阁仍是由李东阳任首辅,跟刘健、谢迁不同的是,李东阳比较圆滑,他懂得如何在表面上维护士大夫的清誉,但是私底下与皇帝保持一种良好关系,为此刘东阳也遭到同僚们的辱骂。刘瑾倒台后,内阁中跟刘瑾关系密切的阁臣被驱逐,代之而入的是刘忠、梁储,文官与宦官的关系似乎渐行渐远,虽然刘瑾倒台,但此时也不是正德初年的时代,文官已经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肆无忌惮。

    后刘瑾时代一切都没有消停,我们的皇帝在这一刻似乎失去了一切约束,他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紫禁城对于皇帝来说是个牢笼,这里有令人烦人的文臣、毫无感觉的皇后与妃子、令人沮丧的两宫太后,而且身居宫中做什么事情都不方便,自己喜欢的人也不能随意带进来。为了自己能够随意驰骋,皇帝在紫禁城的西边修了一座行宫,这也就是后世称为“豹房”的地方,豹房修筑完毕后,皇帝寝食和接见大臣就在这里,一直到死朱厚照也没有回到乾清宫。

    豹房是个热闹的地方,这里什么样的人都有,即使是妓女也可以召来此地,皇帝和他的臣子们经常在这里饮宴,皇帝是个性情中人,他讨厌繁文缛节,在这里没有身份的尊卑,只有酒友们尽情玩耍,行酒猜令、勾肩搭背、同床而卧,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欢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太平的生活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明代的京畿实际上是个麻烦地,皇亲贵戚的田产都集中在这里,皇室和勋贵的占田必然挤压自耕农的生存空间,加上从15世纪绵延至16世纪的自然灾害导致北方的大批自耕农破产,这些破产的自耕农要么成为流民,要么成为盗匪。北方最大的盗匪是一个叫张茂的人,他结交了内廷宦官,据说还去过豹房与朱厚照踢球。正德五年,朝廷派了一个名叫宁杲的御史来剿匪,宁杲心狠手辣,捉住的盗匪命其捉拿其他盗匪,完成官府要求的人数才能赦免其罪,然后再让被捉住的人去完成相同的任务,如此以来,京畿的盗匪苦不堪言,很快张茂被擒获。张茂的家人找到内廷宦官,宦官又找到朱厚照,朱厚照开价一万两,介绍人也要一万两。

    张茂的家人凑不齐如此数额巨大的款项,张茂的部下刘六、刘七、杨虎便商量去附近州县干一票大的,谁知这一票干的过猛,或者是手下人过于激动,连当地的县衙都给烧了,刘六、刘七大惊失色,随即逃到远处躲藏起来。虽知过后不久,官府让刘六、刘七来县衙当捕快,“捕他盗以自救”,在这种情况下,刘六、刘七便来到县衙做起了捕快,干的一段时间干的不错,但恰在此时刘六、刘七听谗言说官府要除掉他们,便来了个不辞而别。如此以来,官府便将他们的家人关了起来,家产抄没,刘六、刘七又托人去递话,官府又让他们“捕盗自救”。刘六、刘七不感相信官府,这时候附近州县已经有流民暴动,刘六、刘七便聚集了旧日人马正式跟官府对抗起来。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