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朝时代——别样视角正论明朝三百年大历史

正文 第6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5-0509:20:53

    眼看发生了财政危机,朱厚照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户部还欠宫里12000盐引,如果把这部分盐引要过来,又是一大笔钱,想到这里朱厚照非常高兴,便让太监去要。太监在户部那里吃了闭门羹,户部不给,消息传来朱厚照懵了半天。他发觉了一个奇妙的事情,主宰天下的自己在这个国家中连讨要盐引这样的小事都办不到,朱厚照终于愤怒了,摊牌吧,这个小牌迟早要摊。

    更令朱厚照感到惊讶的是,文官们比他还要兴奋,一个个摩拳擦掌、急不可耐,仿佛等待了许久似的。先是给事中陶谐、御史杜旻、邵清上奏书反对,接着天上出现流星,南京的官员们又以此上书要挟,然后六科给事中十三道监察御史集体上书指责宦官乱政,这些人仿佛是商量好的,朱厚照自然认为内阁阁臣刘健、李东阳、谢迁是幕后指使者。

    明武宗大发雷霆,他将对内阁的怨恨发泄到户部身上,眼见如此户部官员拿出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给6000盐引,朱厚照的怒火依然没有熄灭,自己是皇帝,居然被文官讨价还价,他将内阁三巨头招了来,要好好问问他们。刘健、李东阳、谢迁态度依然坚决,他们抬出祖制来压朱厚照,并一口咬定宦官拿着盐引干不了好事,朱厚照被激怒了,他驳斥道:“国家事岂专是内官坏了?文官十人中仅有三四好人耳,坏事者十常六七,先生辈亦自知之。”①朱厚照的这番话可以说已经是对帝国文官的全盘否定,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回去后集体上了一道奏折以辞职相威胁,朱厚照最终还是做出了妥协的决定,同意了户部提出了只给一半的提议。

    发端于正德元年的这场盐引之争似乎只是正德年间的小事件,但它却成了明王朝君臣关系的分水岭,从此之后,君开始视臣为仇寇,由于儒生的偏执与跋扈,帝国的政治终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越至晚明这种政治上的死结表现的益发显性,这不是偶然因素带来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清楚地表明我们的文化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的道德思想已经开始跟这个时代不合拍,它不仅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发展,反而成了这个时代发展的羁绊,我们暂时不去探讨这些大话题。我们知道君主随意使用钱财的权力受到了限制,这只是其中一种。成化朝虽然给官僚政治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但成化朝的文官还未能成型,他们跟三杨一样跟君主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贵族的羁绊、文官的踽踽都使得此时的文官政治既决然又虚弱。但弘治朝皇帝的羸弱使得官僚跟君主之间的联系被完整的切割开来,官僚日益成为一个独立而又张扬的整体。

    正德皇帝在与文官的第一次交锋中败下阵来,他意识到要采取措施压制这股势力,他需要能够制衡文官的力量,在这种局面下,刘瑾走上了历史舞台。

    2012-05-0609:25:45

    第四十二章正德年间的**

    刘瑾是朱厚照在东宫时的旧人,他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能够带着朱厚照玩乐,更为重要的是在朱厚照登基后刘瑾在理财方面颇有心得,他会出一些主意让皇帝创收,他更是偷偷告诉皇帝国库收入减少是因为文官们管理不善或贪污所致,要求对文官进行彻查。皇帝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刘瑾,刘瑾还有七个帮手,他们是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这七个人也是围绕在朱厚照身边的人。皇帝的确是孤立的,不仅在外廷那里得不到任何帮助,内廷也是如此,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岳跟前朝的怀恩一样跟他的主子对着干。皇帝逐渐依靠身边的这八名宦官建立自己的班底,盐引之事已经让皇帝决定跟官僚集团彻底决裂,但内廷和外廷已然联成一体,朱厚照只能暂时拿清查国库帐目一事打击官员,并让刘瑾掌握京师军队,以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局。

    刘瑾和他的七名助手对文官的清查使他们感到不安,一旦在皇帝那里落下什么口实,皇帝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对他们进行打击。正德元年的十月份,盐引事件刚刚过去一个月,紫禁城的气氛便剑拔弩张,文官们坐不住了,开始提前出手,而文官们的提前出手也使得正德年间的政治冲突全面爆发。

    1506年10月27日内阁和司礼监上书要求武宗处死八虎,此时朝臣已经给刘瑾等八人取了个外号,名曰“八虎”,皇帝接到朝臣和司礼监的上书彻底绝望,他让人去央求内阁与司礼监,要求将这八人发配南京了事,内阁态度极其强硬,声明只将这八人处死,不做其他议题,而且要在二十八日的早朝上逼迫皇帝做此决议,大明朝到了这个时候已是倒了个个,不是皇帝对官员发议题,而是官员对文官发议题。到了晌午,朱厚照将此事压了下来,愣是不批。

    下午,内阁和司礼监共同商量了一个议题,那就是到了夜晚在宫中密杀这八名宦官。物极必反,文官们的跋扈终于在文官内部招致不满。吏部尚书焦芳本就跟内阁三人有嫌隙,他将这一消息告知了八虎,这场战斗刚刚打响,文官内部就已现分裂,焦芳的叛变导致文官们的计划功亏一篑,正德年的政治形势发生惊天逆转。焦芳不是一个个案,嘉靖年还有张骢,从焦芳和张骢我们会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文官在跟皇帝的斗争中还略显稚嫩,二是此时的文官还未上轨道,后世跟皇帝合作的严嵩和张居正的惨烈结局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帝国是士大夫的帝国,如果有谁敢跟天下的文官作对,严嵩、张居正就是榜样。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