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隋唐后宫风云    长篇原创连载

正文 第186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6-2817:20:17

    公元614年2月,杨广同志召集文武百官,向他们征求三征高丽的意见。结果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说话,就连最懂皇帝心思的宇文述、裴矩、虞世基等人也选择了沉默。群臣都明白,现在国家的当务之急不是对外征战,而是要全力平定国内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江山都要保不住了,就算平定高丽,挣回了面子,又有何用?

    但是,没有一个大臣敢站出来说一句实话——站在他们面前的,已经是一个被虚荣冲昏了头脑的英明领袖杨广,触怒皇帝的下场,群臣比任何人都要清楚。领导们可以看着将士们去送死,但自己绝对不会主动去得罪最高领导而去送死。

    2011-06-2817:20:41

    公元614年2月,杨广同志召集文武百官,向他们征求三征高丽的意见。结果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说话,就连最懂皇帝心思的宇文述、裴矩、虞世基等人也选择了沉默。群臣都明白,现在国家的当务之急不是对外征战,而是要全力平定国内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江山都要保不住了,就算平定高丽,挣回了面子,又有何用?

    但是,没有一个大臣敢站出来说一句实话——站在他们面前的,已经是一个被虚荣冲昏了头脑的英明领袖杨广,触怒皇帝的下场,群臣比任何人都要清楚。领导们可以看着将士们去送死,但自己绝对不会主动去得罪最高领导而去送死。

    2011-06-2817:35:25

    英明领袖杨广同志作出的第三次进攻高丽的伟大决策,既然没有人反对,那就等于隋朝第二代领导集体都支持了。既然大家都支持了,这就是领导班子的集体意见。接下来就是走形式。和前面两次一样,文采很好的杨广同志又亲自写了一篇声讨高丽的檄文,在诏书中把高元说成是一个罪大恶极的暴君,自己是为了救高丽百姓于水火,为牺牲的隋朝烈士们报仇,才不得不兴兵讨伐罪人,目的就是要让暴君高元归服改过,显示大隋帝国的天朝恩德。

    2011-06-2817:43:03

    公元614年3月,英明领袖杨广同志亲自抵达北京,几十万隋军和几十万民工再次浩浩荡荡的踏上了进攻高丽之旅。与此同时,各地老百姓造反的消息也像雪片一样飞来,但杨广顾不了那么多。在杨广看来,讨伐高丽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杨广一边命令各地官员镇压叛乱,一面继续强行进军,再次向辽东进发。

    2011-06-2817:50:50

    杨广同志三次远征高丽,每一次的情况都不相同:第一次,百万隋军衣甲鲜明阵容齐整一丝不苟,像是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功败垂成不足为奇;第二次,隋军和天下壮士同仇敌忾,是为雪耻而来,仗也打得异常惨烈悲壮,让高丽人见识了隋军的真正实力,只是由于杨玄感反叛而功亏一篑,最为可惜;第三次,隋朝几乎所有的军队和民工都是强征而来,大军每前进一步,路旁就会留下几具尸体,逃亡之人更是不计其数,很多官员士民甚至不惜故意犯法,用坐牢来逃避远征高丽。

    2011-06-2817:58:21

    隋朝第三次进攻高丽是一次痛苦的行军,由于国内天下大乱,隋军士气低落、逃亡不断,远征军足足走了三个月方才进抵辽河。实际上,这一场战争,不论是隋朝还是高丽,都是硬着头皮、强撑气力,勉强一战:隋朝自不必多说,全国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就算打了胜仗也未必能把国内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农民起义军给平定下去。

    2011-06-2818:10:56

    高丽此时其实也很虚弱,别看前二次战争高丽一胜一平,表面上对强大的大隋帝国保持不败,实际上高丽付出的代价一点都不比隋朝小。为了维持残酷的战争,高丽几乎是全民皆兵,只要是男人,几乎统统都被赶上了战场。男人是田地里的主要劳动力,没有男人,大部分田地就荒芜了;田地荒芜了,政府就收不上粮食;没有粮食,军粮供给就会发生困难。坚壁清野的策略虽然让隋军无法以战养战,占不到半点便宜,可连续三年的战争,也让高丽百姓流离失所、壮丁损耗殆尽,从辽河流域到首都平壤之间的广大地区成了不毛之地,整个高丽陷入了严重的饥荒之中,再也折腾不起了。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