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隋唐后宫风云    长篇原创连载

正文 第11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6-0920:01:05

    启民可汗听完后,恍然大悟,说道:“罪过罪过;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言辞极为谦卑;你很难想象这话竟然是从草原兄弟口中说出来的!想当年突厥人是多么嚣张跋扈;时移世易,没想到今天竟成了这么一幅模样。

    说完之后,启民可汗拔出佩刀,亲自蹲下来当起了除草工!

    草原上的其他突厥贵族和酋长听说这件事后,也都争相效仿;启民可汗的除草行为一下子演化成了整个草原的行为。据史书记载,几乎全部突厥人都投入了这一除草行动。于是乎,一条御道修成了:长三千里,宽一百步。这条御道专门为隋炀帝杨广而修!

    隋炀帝杨广知道这件事情后,对长孙晟大加赞赏;恐怕杨广都没想到,这个外交官会来这么一手。

    2011-06-0920:03:24

    御道修成后,启民可汗还和娇妻义成公主一起到榆林朝见了隋炀帝杨广与萧皇后,萧皇后与义成公主姑嫂关系非常好,两位大美女如同亲密无间的闺蜜,聊得非常开心。还有吐谷浑、高昌两国的使臣也来向大隋帝国天子进贡。杨广同志看到自己的丰功伟绩让外国人臣服,非常高兴,摆下盛宴招待妹夫启民可汗与妹妹义成公主夫妇及外国使臣。

    皇帝杨广部署的第二件事,是关于50万军队如何进入大草原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大问题;50万军队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处理不好,那可是要出大乱子的。先不说什么兵变之类的,要是突然遭到攻击怎么办?大家不要忘了,那可是人家突厥的地盘,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保不准会有一些反隋的激进势力。

    2011-06-0921:01:58

    其中有一位大臣元寿提出了这么一个解决方案:向汉武帝学习,把军队分为24军,每天派遣一军出发,相隔30里,前后旗帜可以互相望见,锣鼓号令听得清楚,首尾相连,千里不断;这样,阵势也会显得非常大。

    一直佩服汉武帝的隋炀帝杨广听完后,微微点头。我个人也觉得这样子没有什么不妥,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

    当隋炀帝杨广和众大臣商议50万大军如何进入突厥的问题时,名将周法尚恰好就在旁边。于是,这位同志便喊出了那两个字“不可”。

    隋炀帝杨广同志有些不太高兴:你没看到朕已经点头同意了吗?还在这里瞎掺和什么?不过,皇帝杨广还是比较有涵养的,便顺口问道:“为何?”

    周法尚回答道:“军队绵延千里,不时被山川所阻隔,若突然遇到不测,队伍就会四分五裂。倘若中间遭到攻击,首尾未知,再加上道路险阻漫长,就会导致难以相救。实乃取败之道也。”

    杨广听完后,感觉也有点道理,毕竟他也是带过兵的人,不过心里还是有些不爽,就语气很冲的问道:“你说怎么办?”

    周法尚回答道:“结为方阵,四面向外进行防御,六宫及百官家属都在方阵之内。若有变起,受敌一方立即抵抗,并从阵内派出奇兵,冲出阵外奋力攻击;以车为壁垒,再摆设钩子阵;此与守城的道理是相同的。若战而捷,抽骑追奔,或战不利,屯营自守;臣谓牢固万全之策也。”

    隋炀帝杨广越听越觉得有道理,竟然拍案而起,并且大声说道:“好!”能得到隋炀帝如此赞誉,大隋朝还真是找不出几个。杨广于是立即拜周法尚为左武卫将军。

    从这次对话可以看出,周法尚的确是一位杰出的将领,这条堪称经典的方略,很好的解决了50万大军行进中的问题,几乎可以使隋军立于不败之地。

    2011-06-0921:17:12

    隋炀帝杨广部署的第三件事,是命令建设部长宇文恺建造一个大帐,这个大帐可以做几千人,并摆下一场盛宴!为什么突然摆盛宴?的确是有客人来,竟然多达3500名!

    这些客人其实不是别人,正是原先一直跟大隋帝国打交道的突厥各部族首领。

    隋炀帝杨广宴请这些人的目的很简单:笼络人心。杨广对突厥首领们大加赏赐,仅启民可汗一人就获得了隋炀帝2000万段丝帛的丰厚赏赐!

    突厥的兄弟们非常感激隋炀帝的慷慨,于是纷纷献上草原的土特产作为回报:牛羊驼马几千万头。

    其实隋炀帝杨广的这次盛宴有着更高明的考虑。

    50万大军进入大草原后如何吃饭?这同样是一个大问题。很明显,若是从隋朝运送粮食过来,会极为不方便,且耗费巨大;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隋炀帝杨广便有了这样一个天才般的想法:以丝帛换牛羊。比起粮食来,牛羊驼马作为50万大军的食品显然要方便的多。

    隋炀帝杨广完美的实现了这一方案,还顺便做了一次慷慨大方的超级大富豪!

    2011-06-0921:27:28

    隋炀帝杨广部署的第四件事,是向秦始皇学习修筑长城:调集一百多万民工,在西起榆林,东到紫河的地区修筑长城。为什么要修筑这段长城?当时的启民可汗对大隋帝国忠心耿耿,没有任何反叛的迹象;而经过多年大战,突厥也已经见识了隋朝的强大,可谓老老实实;种种事实都说明,根本没有必要再修这个长城。

    就连一向自保的内阁总理苏威也极力进行劝阻修筑长城,隋炀帝杨广不听,他的办事效率非常强,只用了两个月修筑长城宣告完工。

    2011-06-0921:36:54

    十八、千古一相的悲剧

    公元607年8月,发生了影响隋朝政局的重大事件:隋朝开国宰相高颎、开国元帅贺若弼、外交部长宇文弼诽谤朝政,被抓了起来,总理苏威也牵连其中!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这场隋朝政坛大地震?

    当初皇帝杨广要搞那场盛大的杂技表演时,高颎曾经劝阻,但杨广没有听,于是高颎私下里对人说道:“北周宇文赟因喜爱玩乐和演戏而亡国,前车之覆、为时不远,怎么可以再这样呢?”后来,又对人说:“最近朝中纲纪非常紊乱。”

    而贺若弼也屡次对人说起“招待突厥人的宴会太奢华”之类的话。

    高颎还说:“启民可汗对隋朝的虚实和山川地势很熟悉,这样盲目相信他,后患无穷。”

    等到讨论修筑长城之事时,高颎和贺若弼暗地里认为:不应该修筑长城,而且赏赐启民可汗的礼物太多。外交部长宇文弼对高颎说:“北周天元皇帝的奢侈也不如当今皇帝啊。”、“修筑长城,不是急事。”

    结果,这些事情全部被人告发。于是,杨广立即将这两个开国元勋及宇文部长关进了监狱。经进一步查证发现,内阁总理苏威也受到牵连。但圆滑的苏威却没有表态,最终逃过一劫。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