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原来清朝很精彩》—好看的清朝全景史诗(长篇连载—每日更新)

正文 第6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2822:23:39

    王在晋得知自己选举获胜后,本着不做冤大头的思想,立刻请求辞职。明熹宗的回复很简单:不准!而且马上给我上任。

    王在晋想了想被革职为民的解经邦,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回家收拾了一下,就启程了。虽然他是辽东经略,但山海关外都是敌占区,他也只能到山海关走马上任。虽然不情愿的出发了,但这位老兄的嘴从出发前就一直没停着,他不停的声称,山海关守不住,不如趁早让我回家。

    山海关是从辽东到中原的咽喉要道,也是明朝抵御后金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可以说山海关的得失关系到明朝的生死存亡。其实说实话,此时明朝在山海关的形势并不算太坏。广宁之战后,明朝调集各地兵马集结于此,在天启五年(1625),山海关的明军人数达到近12万,这个数字远远大于后金的兵力。

    兵马有了,下面事情的关键是一个正确的方针。萨尔浒之战和广宁之战中,明军的兵力都大于后金,却因为方针的错误,导致一败涂地。

    王在晋到山海关半个月后,拿出了一份方案。方案的大意是在山海关外一个名叫八里铺的地方建一道三十公里长的外墙,也就是重城,项目预算白银93万辆。他的这个方案得到了明熹宗的批准,明熹宗从自己的私房钱里拿出20万两做为第一期项目资金。

    方案定下了,资金也有了,重城项目很快上马了。就在此时,一个人站了出来,表示反对。

    这个人祖籍广东东莞,史载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他14岁考中秀才,23岁考中举人,36岁考中进士,在他中进士的那一个月里。明朝遭遇了萨尔浒大败。中进士的第二年,他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知县的位子上一干就是三年,在这三年里,他时刻心系辽东战事,平日除了处理政务外,闲暇时间便找退伍回来的辽东老兵聊天,从中了解辽东的情形。

    如果没有天启二年(1622年)的那次朝觐,这个人很可能会按照官场的轨迹,从知县、知州、知府,一步步的向上走,直到退休。退休后回家种种花,养养鸟,了此一生。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