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原来清朝很精彩》—好看的清朝全景史诗(长篇连载—每日更新)

正文 第1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0721:21:32

    杨镐还想再等等,此时朝廷大臣急了。大臣们担心再等下去粮草不够吃,大学士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等,每天发红旗催战。杨镐不傻,他知道打的话不一定输,不打的话朝廷肯定会拿他问罪,于是他经过和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等商议,拿出了一个作战方案。

    看他的方案前,我们先分析下,然后给出我们的建议:

    可以认为明军发动此次战役的目标为攻占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和消灭后金有生力量。

    明朝此时在兵力上和后金相比占优势,明军的优势是火器,强项是阵地战,后金的优势是骑兵,强项是运动战。

    如果以占领赫图阿拉为主要目的,明军应当集中兵力,奔袭赫图阿拉,不与后金军纠缠,直捣黄龙。

    如果以消灭后金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则应稳扎稳打,逐步推进,步步为营,一口口的吃掉后金军队。

    不过上述建议只是我们一厢情愿而已,杨镐都没有采用。

    杨镐的作战方案用四个字来概括:

    分兵合击,声东击西

    分兵合击具体来说就是杨镐坐镇沈阳,分四路出兵,会师赫图阿拉。北路由总兵马林率领,从开原出,经三岔口,过尚间崖,进攻苏子河;西路由总兵杜松统领,出抚顺关向东,直驱赫图阿拉;南路由总兵李如柏统帅,出清河,过雅鹘关,直攻赫图阿拉;东路由总兵刘綎指挥,出宽甸,从东面进攻后金。

    声东击西是指是以杜松的西路军为实兵,以其他三路为虚兵。如果后金主力首先与其他三路交战,则西路可以趁机直捣赫图阿拉。这点从四路大军兵力配比可以看出,杜松的西路军为三万人,李如柏南路军二万五千,刘綎东路军一万(另有一万朝鲜军),北路马林军一万五千。另有预备队一万人,由杨镐指挥。

    W.DSNT|-0723:41:26

    这个方案可行吗?

    可行,但技术要求比较高,操作难度比较大。此方案的精髓是“合击”,要达到合击的效果,必须保证基本上同一时间与后金兵交战。可战场瞬息万变,要达到同一时间又谈何容易。唯有四路大军互相紧密联系,互为犄角,大本营也必须能够及时的了解战况,适时的做出应变。

    可以看出,杨镐的作战方案的性价比并不高,但为什么还要采用这样方案呢?

    原因很简单:没把后金当根葱。

    这也难怪,李成梁当年把女真打的满地找牙。抚顺、清河战役后金都是几倍于守军兵力。杨镐相信四路合围声势浩大,气势上占了先机,努尔哈赤也会中声东击西之计。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定好方案后,杨镐派手下还做了一件事——写信。收信人是努尔哈赤,信的内容很简单:大明王朝47万大军将于3月15日去灭你,你做好思想准备。

    出发前,我们介绍下四路军的老大。

    杜松、李如柏已经介绍过。

    马林

    开原总兵。我们拿他和一个历史人物做比较——赵括。赵括的老爸是赵国名将赵奢,马林的老爸是明朝名将马芳,赵括因为老爸的名气得以指挥长平之战,马林同样因为老爸得以指挥北路军。后面的事实证明,他俩的共同点不仅仅这些。

    刘綎

    辽阳总兵,四川总兵刘显的儿子,屡立战功,外号人称“刘大刀”,他所用的镔铁大刀重120斤(有夸张的嫌疑),可以在马上“轮转如飞”,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武艺高强。他是这四路军中最有名的武将,但因为和杨镐关系不好,被派去指挥东路军,只给一万人马。出发前,他对部下说:““我们受国家厚恩,当以死报国”,话很感人,他也说到做到了。纵观四路军,刘綎的结局最为悲壮,钦佩之余,令人扼腕叹息。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