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原来清朝很精彩》—好看的清朝全景史诗(长篇连载—每日更新)

正文 第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2-1911:41:00

    写在最前面

    清朝做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历经12帝,296年,这期间既有金戈铁马、尔虞我诈,又有琴棋书画、儿女情长。近年来,清朝题材的电视作品很受欢迎,这证明了清朝的历史是波澜起伏、异彩纷呈的,但这些电视作品或只演绎某一代皇帝,或加入戏说、穿越的成分,我写这篇长篇历史文章的目的是为大家还原一个完整的、真实的、精彩的清朝。我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主要有:

    一、时间跨度从1384年清肇祖皇帝(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登上历史舞台到1912年溥仪退位,共计528年。

    二、所有历史描述皆有出处,保持真实性

    三、通俗易懂,让大家看得懂,更高点的要求是愿意看,想看。

    四、有始有终,绝不虎头蛇尾。

    每晚都会更新,更新字数2000左右,不求多,因为写作需要翻阅大量的历史书籍,保证质量是第一位的。

    本人才疏学浅,写此文章,希望可以和读者们共同品味那500多年的历史,同时也希望各位读者多支持,多提意见和建议,在此先谢谢各位。我的邮箱是。

    2012-02-1911:55:31

    第一部 女真可以说不

    引子

    “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这句话还是有很大道理的,公元698年(武则天女皇还在闹腾)靺鞨的一支部落粟末靺鞨老大大祚荣建立了渤海国(和现在的渤海不沾边),传国十五世,926年为辽国所灭。199年后,靺鞨的另一支部落黑水靺鞨老大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灭辽。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是靺鞨最强大的两支部落,分别位于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同宗同族一家亲,金灭辽,也等于是兄弟为哥哥报了仇。值得一说的,黑水靺鞨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女真,这个名字是统治他们的辽国人给起的,请大家记住这个名字,因为五百年后,这个名字和它的马甲的拥有者将做出一番经惊天动地的大事。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蒙古灭金,明灭元(蒙古),现在到了明末,这个怪圈会不会继续下去?

    第一章 双重身份的人

    女真在明代分为三大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都是因地而名,而野人女真却是人如其名,有的部落甚至黥面(脸上刺青)、不吃五谷,只吃生肉,留长发,穿皮毛,总之往原始社会想即可。加之其位于黑龙江流域,离明朝较远,与明朝的联系也不密切,可以说是山高皇帝远。另外野人女真的确没有辜负野人的称号,四处惹是生非,建州女真的一位大人物就死在他们手里。

    建州女真原居于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地方,是胡里改、斡脱怜二个万户的部族族民,老大分别为阿哈出和猛哥帖木儿的父亲。这位猛哥帖木儿的确是个猛人,但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厉害,而是因为他有个子孙叫努尔哈赤。

    元末明初,位于黑龙江中下游的野人女真野劲上来了,举兵南下劫掠,同时元朝残余势力也不断出兵骚扰,阿哈出和猛哥帖木儿的父亲的想法一致,人家野人可不是白叫的,另外蒙古人虽然被明朝打残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好吧,打不过我跑还不行吗。于是他们开始跑,一开始一起跑,后来分开跑。史书上说是“南移”,其实一个意思。古人说话比较照顾面子,宋代徽钦二帝被金国掠走,南宋说是北狩(北上打猎的意思)。这样看来,穿越电视剧里的人主人公可要对这些有点了解了,否则被治了罪还不知道因为什么。

    一路辛苦自不必说,阿哈出部最终来到了绥芬河流域,行了,就这里吧,第一次搬家就这样结束了。阿哈出安顿好新家以后,1403年(永乐元年)亲自跑到京城和亲家明成祖朱棣见了一面,唠唠家常,诉说一路的艰辛,如果说完这些,这位老兄就回家,那明朝很有可能不会只存在276年。他最后对朱棣说的一句话的彻底改变了明朝的国运。“猛哥帖木儿聪明能干,颇有远见卓识”。

    在这里要说下当时有个好亲家的重要性。阿哈出的女儿嫁给了朱棣,猛哥帖木儿的妹妹嫁给了阿哈出的长子。朱棣曾说:“猛哥帖木儿,皇后之亲也”,可朱棣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个皇后之亲的后人,夺了朱家的天下。

    回来后,也就是永乐二年(1404年),阿哈出多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官职,被封为建州卫指挥使,同时多了个名字,被赐名李诚善。之所以封为建州卫是因为阿哈出的新家附近一个叫双城子的地方为渤海(就是前面女真先人建立的渤海国)率宾府建州故地,“明廷以其所部置卫,袭建州故名,故命为建州卫”。至此,建州女真做为一个名称登上了历史舞台。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地方后来被猛哥帖木儿的后人割让给了俄国。阿哈出和猛哥帖木儿泉下有知,估计也要跳出来大骂三天。

    猛哥帖木儿和阿哈出分道扬镳后,几经辗转,最终带领部族来到了图们江,总算也安定下来了。因前面阿哈出推荐,1406年初,猛哥帖木儿被任命为建州卫指挥使,这个家呆了没几年,猛哥帖木儿又搬家了,这次搬到了凤城。1412年(永乐十年)明廷在凤城设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被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这是建州卫第一次分家,如果说这一次分家还有些必要的话,下一次的分家就有些显得无厘头了。

    这次搬家,猛哥帖木儿用了39年,出发时他还在吃奶(2岁),中间找了几个新家,但都不合适,在他15岁时(1384年),老爹死了,他带领大家继续搬家。后面还要搬,直到那个女真人的宿命之地—赫图阿拉。

    分完家后猛哥帖木儿也没闲着,1422年(永乐二十年)四月,为了反击鞑靼部阿鲁台的扰掠,明成祖朱棣第三次御驾亲征漠北。猛哥帖木儿部也随驾从征,杀了不少蒙古人,也顺便参观了下大漠风光。

    如果说随驾从征可能是皇上点名,出于无奈的话,那下面的事情可以显示出猛哥帖木儿当这个明朝的地方官还算是称职的。也正是这个事情,要了他的命。

    那时的东北边境什么最重要?

    是人,具体点就是能干活的人。边塞不像当时的江南地区,城市人口动辄上百万,当时的建州卫所有的人加起来也就一万多,人是极度稀缺资源,有人什么都会有。明白了这些,下面的场景就不难理解了。

    1422年,开原城,深夜。

    城门缓缓打开,人群从城内快速涌出,排着不很整齐的队列,消失在北方的夜色中。

    难道去执行一项军事任务吗?不是,队伍中还夹杂着老百姓,而且有的人拿着兵器的样子,看起来像是挟持。对!就是挟持。

    主持挟持的人正是开原千户杨木答兀,市长把市民挟持了,因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远方的斡木河有一个人正在等待他们的到来,那个人是辽北女真部落首领忽拉温。至此很明了了,一个收“货”的人,一个监守自盗的人,一群不明就里的人。

    很快有人向明廷报告了这件事,并且在剩下十一年里的多次奉皇命去找那个市长要市民,期间一直很顺利,每次都没空着手回来过,这个人是猛哥帖木儿。1433年(宣德八年),因要人有功,被提拔为左都督。而这个左都督,他只做了八个月。

    同年,明辽东指挥裴俊带领160人来找猛哥帖木儿,要求他再去要人,争取把剩下的一次都要回会来。猛哥帖木儿二话没说,找到了杨木答兀,向他说明了朝廷的意思。猛哥帖木儿本以为杨木答兀会说给不了那么多啊或者提条件之类的话,意外的是,杨木答兀一拍**脯说,没问题,月圆之夜老地方见,到时我都给你!猛哥帖木儿相信了他的话,“好,就这样吧,我走了”,他没有理由认为杨木答兀敢骗他,因为他奉的是皇帝的命令,来接人的也是明军。猛哥帖木儿大踏步走出房门,他不可能感受到背后的狞笑。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