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62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1010:30:00

    【更新】

    周瑜死后,庞统护送周瑜灵柩回吴都,按说摆明了是去投靠孙权的,但是,庞统在吴都时锋芒毕露,最终成了东吴的“全民公敌”,竟然在孙权那里混不下去了。

    后来庞统见孙权并不重用他,就告辞东吴诸才俊西还,大概是想去投靠刘备了,在出城的时候,东吴来了几位大人物给他送行,名单如下:陆勣、顾劭、全琮。

    这几位,要说起来,在东吴都是不得了的人物,陆勣,是陆逊的族叔,顾劭的爸爸,就是后来东吴的丞相顾雍,而全琮,则是东吴名将,后来升官一直到了右大司马这样三公级别。

    按说这些人都是江南名贵,能来给庞统送行,那让庞统肯定倍儿有面子,算来此时的庞统也已经有三十一岁,不算大也不算小,按说送行的时候大家说点场面话也就过去了。

    但是庞统不是一般人,还是弄了点事出来,在临行之际,他又开始品评人物,他说:“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接着,他又对全琮说:“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看到这一段,真让我们对庞统的狂傲倒吸一口凉气,像陆绩、顾劭和全琮都可谓东吴的文武英才,居然到了庞统这里都变成了牛马之才,而且还说东吴名将“智力不多”,其狂傲程度直追祢衡。

    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是“枪打出头鸟”,狂人如果遇不到伯乐,就会死得很难看,事实上庞统在东吴官场就因为狂傲混得很惨,虽然《三国志?法正传》记载:绩、劭谓统曰:“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深与统相结而还。

    但是通过庞统的结局,我们便可以确定一点,陆绩和顾劭说的只是官话,实际上二人说的所谓天下太平之后再与庞统评断四海之士,其实是在敷衍庞统,认为庞统的言行并不适合三国乱世。

    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

    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和他亲近起来。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1010:46:18

    【更新】

    从后来这两件事来看,庞统先是在顾邵面前说了陆绩的坏话,后来又有轻视顾劭之意,以他这种性格,如果在太平世界官场,真的属于“自杀型”人才,因为他会把身边的人全部得罪干净还洋洋自得,事实上祢衡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而庞统最终没有成为另一个祢衡,便在于他比祢衡有真才实学,可见,人狂可以,还是要资本的。

    当然,狂人会比谨慎的人如诸葛亮仕途来得艰难一些,但倘若遇到伯乐,又会比诸葛亮更加让人信任,因为,狂人的小心眼会少一些。

    事实上庞统最终没有被孙权重用,还和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有关:周瑜。

    据说由于庞统太小看周瑜,而孙权平生最喜欢周瑜,所以孙权发誓不用他。

    但是这种说法是有严重漏洞的,我们可以作一个推断。

    如果庞统真的小看周瑜,周瑜可能不会任命他为亲信功曹,或者就算周瑜不计较庞统的狂傲作用了他,如果庞统真的小看周瑜,断前不会在周瑜死后护送周瑜的灵柩回吴都。

    事实上,在古代,护送灵柩回乡里,这都是子侄倍才有资格做的事情,庞统此举,恰恰证明了在他心目中,他极为佩服和敬重周瑜,事实上,我认为,庞统基本可以算是周瑜的徒弟,他的兵法之类可能很多是学自周瑜,深得周瑜真传。

    问题来了,既然庞统是周瑜的人,为何孙权可以重用周瑜的子侄,却不重用庞统呢?难道他不知道周瑜重用的人肯定有其不凡之处?

    笔者认为,庞统既然来了吴都,肯定是对孙权冀以希望的,而且他也认定了以他周瑜的亲信的身份,孙权一定会重用他,所以他的口气才会那么狂。

    但是,庞统虽然才负五车,但毕竟没有丰富的为官经验,目前为止所当的官还是周瑜一直罩着他,导致他根本不知官场深浅和潜规则,所以他犯了大忌,可能正因为他是周瑜的亲信,所以才导致孙权不可能重用他。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