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50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2608:53:31

    【更新】

    后来董卓进入洛阳,地方州郡军队在关东一带起义,原冀州刺史李邵住在野王,为避战祸,想搬迁至温县,此时年仅19岁的司马朗认为野王和温县其实唇亡齿寒,而且李邵背负郡国人民的期望却先行逃避,恐怕会造成沿山各县民心动摇及骚乱。但是李邵不听其言,果然造生当地民乱,温县亦遭到劫掠。

    由此可见,司马朗虽然没有二弟司马懿名声远播,但能和刘馥、贾逵列为一传绝非幸至。

    之后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而司马防因战乱四起,因此要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但是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军队便抓住他去见董卓,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已去世的儿子同岁,为何要背叛!”

    董卓嗜杀之名远近皆知,但此时大概仅有二十岁的司马朗回答说:“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这的确是虚心深虑,即将成为复兴社稷的治世啊。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著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流亡躲窜。虽然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杀戮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希望明公有所借鉴,稍加反省深思,那么名声就可像日月一般的荣耀,伊尹和周公也不能相比了。”

    董卓听完很满意,也说:“我也有这种感悟,你说的很有道理。”

    这一段记载,笔者想提醒注意的是,同样是在董卓暴虐的魔掌中求一线生机,大家可以比较一下王允、荀攸和司马朗这三位智者的所作所为。

    王允:先是委曲求全,之后是拔刀相向,虽成大功,但无善果,而且因阴鸷偏执而葬送汉家天下,其功大概还不能抵过。

    荀攸:表面上闲云野鹤,背地里因策划谋反被抓进大牢,如果不是董卓西逃,很有可能已经被处死了。

    司马朗:表面上奉承董卓,但又不卑不亢地进行讽谏,而且他料到他就是建议董卓也不会听从,所以在忽悠董卓一圈后仍然求归乡里等待天时去了。

    这样他既不会遭祸还能保全身家性命和一世声名。

    所谓走一步算三步,一石三鸟全被司马朗算全了。

    而此时的司马朗年仅二十周岁,王允却已经是在官场上混了一辈子的老狐狸,荀攸也已经是三十三四岁的中年大叔了。

    年纪如此之小,智计却如此深沉,大家在赞叹司马朗的同时会不会感觉到一丝寒意呢?

    这司马家族,果然是深不可测啊!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2608:53:52

    《三国,伤不起》入围天涯文学复赛,大家帮我投下票哈:投票链接:://.tianya./publi/tent/no05/1/234122.shtml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