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49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2108:34:24

    【更新】

    第211章

    且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最后一句“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混合了刘邦和刘秀的成功模式,而据说围棋圈子里有一句话:学完定势,棋弱三分。

    故《孙子兵法》曰: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又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故此,笔者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典型的先拿软柿子捏的战略,对于强者如曹孙则避而不谈,在境界上距离孙武、韩信这等兵圣般的人物相距甚远。

    既然谈到战略层面,其实和“隆中对”类似的说法还有上文提到的袁曹之间的对话,再次引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相关记载如下: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傅子曰:太祖又云:“汤、武之王,岂同土哉?若以险固为资,则不能应机而变化也。”

    由上文引用处可见,诸葛亮的“隆中对”和袁绍的说法极为深似,如果从预见性来说,袁绍也早早预见了他可以统一黄河以此,“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但是和曹操的“任天下之智力”而达到“无所不可”便相形见绌。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2108:55:43

    【更新】

    那能不能据此就将“隆中对”从头到尾批得一文不值呢?

    笔者认为,那也未必。

    因为自古以来,诸葛亮的“隆中对”受到最严重批判的最后一句,其实不能太当真。

    因为这属于远景描绘,此时诸葛亮说来,只是古人不管是做事还是写文章,都讲究首尾呼应,必要“完整”二字,而诸葛亮虽然兵法不是所长,但也不至于连“临敌决机”四个字都不知道,他说“天下有变”再怎么怎么样无非是给刘备一个远景交代,不必因此苛责。

    因为类似的说法还有鲁肃的“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公孙瓒盖高楼时所说的“今吾楼橹千重,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和董卓建郿坞时所说的“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都只是一种说法而已,若太过认真,就没有意思了。

    所以,综上所述,诸葛亮名垂千古的“隆中对”的核心失误并不在于最后一句导致纷争最多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这个构想,而在于他在着眼于荆益二州时因种种原因忽视了吴的存在和威胁,而且没有针对这种威胁作出有效的应对,给刘备集团未来的发展埋下了“地雷”,同时,在见识和**襟上也未达到一统天下鞭鞑宇内的境界。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说,诸葛亮的到来和他给刘备描绘的“隆中对”蓝图,却又给已经日薄西山的刘备集团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刘备集团起死回生,诸葛亮此举,所谓“点石成金”,才又让世人感到惊奇,从而神话了诸葛亮。

    因为在公元207年之前,刘备虽然凭藉其江湖大哥的豪气走南闯北,不仅将刘备公司推上市,还实现了由匪至官,由地方到中央而且招牌越来越响的转变,但论其本末,无非乱世里一个头目罢了,运气好点就加官进爵,运气不好就不知哪天身死人手,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战术指导。

    从刘邦的三种人才来论,一直到公元207年,已经47岁的刘备,萧何、张良、韩信那样的人才他还一个都没有,在冷兵器时代人才的作用要超过现代军事,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刘备奋斗了将近二十年还得寄人篱下了。

    现在诸葛亮来了,解决了刘备的哪种类型人才的短缺呢?

    首先是萧何这种政治型人才,这点无庸置疑,诸葛亮当大管家是再好不过了。

    其次还充当了刘备的张良这个角色。

    虽然诸葛亮在见识和**襟上可能比不了张良,但对刘备来说,他此时需要的不是总统套房,他面临的困境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所以诸葛亮的智谋虽然未臻化境,到底解了刘备的燃眉之急,而且平心而论,诸葛亮的智谋还算是上上之品,对刘备来说,不是海景别墅也算花园洋房了。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