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45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1309:02:54

    【更新】

    且说曹操费了很大的力气终于将东线徐州这片战乱之地清洗了一遍,但是北方仍然传来了让他很不愉快的声音。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三郡乌丸承天下乱,破幽州,略有汉民合十余万户。袁绍皆立其酋豪为单于,以家人子为己女,妻焉。辽西单于蹋顿尤强,为绍所厚,故尚兄弟归之,数入塞为害。公将征之,凿渠,自呼扨入泒水(泒音孤),名平虏渠;又从泃河口(泃音句),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

    由此可见,在东汉帝国的北疆,在公孙瓒时代,主要是以武力对抗,当然到了后期,公孙瓒也招抚了一批乌桓骑兵成为雇佣兵,而到了袁绍时代,针对乌桓、匈奴这些游牧势力,主要就是采取和亲的手段。

    正是因为袁绍和乌桓部落有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袁尚、袁熙在焦触、张南兵变后才逃往蹋顿那里,而蹋顿得到了小二袁,无疑在汉人那里又提高了声望,加上蹋顿骁勇善战,此时已经成为帝国北疆的重大威胁。

    袁绍已经和蹋顿和亲,事实证明越和亲乌桓越强大,而且小二袁掺活在其中,这就切断了曹操再与乌桓和亲的可能。

    而且哪怕是和亲,也要较量一下才有谈判的权利。

    曹操打了一辈子的仗,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不惜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凿了两渠,打算对乌桓用兵,彻底消灭帝国北疆的边患。

    未动兵而先开渠;而且在打下河北后就将统治中心转移到了邺城。

    种种迹象表明,曹操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非常老练成熟,如果不是性格上的一些弱点,他很有可能成为秦皇汉武那样的帝国元首,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让人读来不胜唏嘘。

    公元205、206年,在曹操逐渐将青、冀、幽、并四州都收入囊中的同时,东汉帝国的其他几位大豪,孙权、刘表和刘备却仿佛在集体冬眠,只是眼睁睁地看着曹操攻城掠地。

    当然,要说孙权一点事都没干那也不对,他毕竟打了几次黄祖,而且派大将贺齐将福建大部分地区拿了下来,也算是开疆辟土吧。

    而在公元206年末,孙权还攻击山贼盘据的麻屯和保屯,完全平定。

    总体来说,就是在袁绍死后,曹操已经隐隐有种独孤求败的感觉,他想打谁就打谁,而且一打就赢。

    他不打谁,也没有谁敢来打他,即使打他也打不赢。

    人的骄傲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我想就是一连串的胜利再胜利,尤其是曹操平定河北四州的时候,幽州和并州都打得太顺利了,这让曹操有一种世上再也难逢对手的寂寞感。

    那马腾牛吧,还不是照样将儿子送到许昌作人质,跟着他屁.股后面去打高干!

    虽然刘表还在荆州、孙权还在江南,但是现在只是他还没有腾出手而已,一旦他扫清了河北,嘿嘿。

    如果是换了李世民、朱元璋这般深不可测的人,肯定不会沾沾自喜,一定要将天下完全平定了才大笑动山河,可是偏偏曹操是个不善于掩饰自己情绪的人,他是统帅,也是诗人,他虽然在文学和军事、政治上都有极深的造诣,可是他早年就是个大混混,他没有受过系统的品德教育,他不懂得收敛自己,他一高兴就会忘记自己姓什么,所以两年后他悲剧了。

    所以,曹操未能统一帝国,并非他的才能不够,也不是他输给了周瑜和刘备,而是输给了他自己。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1309:23:16

    转个笑话:

    一位关系暧昧的女同事聊天说到她想要个抱枕。哥听到后,答应送一个给她。没想到她义正严词的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你到底有什么目的?”哥犹豫了很久,说:“我不想盗。”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1309:25:07

    【更新】

    就这样,时间的车轮已经驶入了公元207年,此时已经是建安十二年。

    值得注意的是,公元206年的除夕和春节,曹操是在淳于(大概在今山东省莱州市)度过的,这里是古徐州的地盘,曹操在这里过年,大概是想过一把徐州之主的瘾,毕竟在这里,他打了太多的仗,杀了太多的人,所谓物是人非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公元207年二月,曹操从山东回到了河北邺城,在这里,曹操上奏汉献帝,封大功臣二十余人,都为列侯。

    曹操封的这二十人具体名字已经不可考,但是曹操的动作,已经表明,他要建国称帝了,因为大封功臣这件事,只有开国的帝王才会做,比如当年汉高祖大封功臣,光武帝刘秀封了“云台二十八将”,后世的唐太宗李世也封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大封功臣的过程中,曹操和荀彧之间还发生了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1309:33:01

    【更新】

    据《荀彧别传》记载:太祖又表曰:“昔袁绍侵入郊甸,战於官渡。时兵少粮尽,图欲还许,书与彧议,彧不听臣。建宜住之便,恢进讨之规,更起臣心,易其愚虑,遂摧大逆,覆取其众。此彧睹胜败之机,略不世出也。及绍破败,臣粮亦尽,以为河北未易图也,欲南讨刘表。彧复止臣,陈其得失,臣用反旆,遂吞凶族,克平四州。向使臣退於官渡,绍必鼓行而前,有倾覆之形,无克捷之势。后若南征,委弃兗、豫,利既难要,将失本据。彧之二策,以亡为存,以祸致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是以先帝贵指纵之功,薄搏获之赏;古人尚帷幄之规,下攻拔之捷。前所赏录,未副彧巍巍之勋,乞重平议,畴其户邑。”

    (荀)彧深辞让,太祖报之曰:“君之策谋,非但所表二事。前后谦冲,欲慕鲁连先生乎?此圣人达节者所不贵也。昔介子推有言‘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君密谋安众,光显於孤者以百数乎!以二事相还而复辞之,何取谦亮之多邪!”太祖欲表彧为三公,彧使荀攸深让,至于十数,太祖乃止。

    此事出自《荀彧别传》,而且被《资治通鉴》引用证实,况且此事涉及到曹操给献帝上的表,按说很难造假,真实度是很高的。

    如果说此事是真实的,那么这件事就不那么简单了。

    很简单,曹操在外出征战期间,一直是荀彧统领许昌京都事务,堪称曹操的萧何,而曹操大封二十功臣就是在效仿刘邦开国,而要加荀彧的封地,还要封荀彧为三公,很明显,曹操在兑现他和荀彧刚见面时的承诺:“吾之子房也”。

    刘邦大封功臣时说萧何是功人,其他诸将是功狗,所以称萧何功第一,已经是千古美事,载于史籍,现在曹操在大封功臣时将荀彧列为第一,显然是想借此彻底收服荀彧,想让荀彧成为他的开国元勋。

    但是,荀彧退缩了,居然“深让,至于十数”。

    显然,荀彧不愿意做曹操的萧何。

    那荀彧想做什么呢?

    或者他现在已经开始反对曹操继续向刘邦的帝位前进?!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