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44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814:55:36

    你说的太对了,所以说这种事情忽悠外行人可以,忽悠玩机族就显得就是班门弄斧了,不仅可以让你赔了夫人又折兵,还可以让你血本无归。现在智能机都有定位系统查找手机等功能,如apple和WP7都有这些功能,比如wp7系统手机可以通过live.id账号使用zune进行定位查找手机,并且手机wifi地址mac地址imei这些都同人的身分证哦,除了换相同硬件,否则无法改变。这种事情也只能骗骗无知的朋友,对于懂的人来说,你这种行为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无语,无视。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908:28:02

    【更新】

    第199章

    要说起来,杜畿的故事还真具有相当的传奇色彩,所谓奇事造就奇人,而奇人总能遇着奇事。

    据《傅子》记载:在曹操迁都至许昌前后,杜畿大概和张时相处得不大愉快,干脆又从关中跑去许昌了。

    这个动作值得注意,因为从关中到许昌,显然杜畿是有一定政治野心的,而他既然能去许昌,自然在许昌也有朋友。

    杜畿在许昌的朋友名字叫耿纪,时任侍中,算是汉献帝的近臣了。

    这个耿纪也是个大人物,后来一直做到了朝廷九卿之一的少府,可谓前途远大,而且耿纪后来还卷入了一场意图杀掉曹操的兵变之中,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耿纪在建安初年还不算显赫,因为曹操主要的大将都在丞相府中任职,而不是在朝廷上显名,但是有一个人是例外,这个人就是东汉朝廷的尚书荀彧。

    有资料显示,同时作为汉献帝的近臣,荀彧和耿纪的关系不错,他们就住在隔壁。

    据《傅子》记载:(杜畿)见侍中耿纪,语终夜。尚书令荀彧与纪比屋,夜闻畿言,异之,旦遣人谓纪曰:“有国士而不进,何以居位?”既见畿,知之如旧相识者,遂进畿於朝。

    这一段话是作为称颂杜畿的故事而流传于世,但是,此事也向我们透露了一些极不寻常的信息。

    1,杜畿和耿纪谈的内容都是什么,能一谈一整夜?

    很显然,杜畿当时是一个很有野心的愣头青,而耿纪是汉献帝的近臣,他们肯定要谈国家大事,谈朝野局势。

    而建安初年最大的朝局就是曹操劫持了汉献帝,成为另一个董卓。这个话题会不会被皇帝的近臣耿纪谈起呢?

    而耿纪后来因谋反被诛了三族,可见耿纪反对曹操之心很早就有了,那么在他和杜畿的交谈中,有没有透露过这些信息呢?而杜畿又是如何反应的呢?

    从杜畿和耿纪能一谈一整夜来看,他和耿纪是相当投合的,而且在当时,想必他的观点和耿纪也相差无多。

    这般推测的话,杜畿是不是也有反对曹操之心呢?

    后来杜畿治政之名冠于天下,却在河东当了十六年太守,无论他多有才干,曹操一直不召他入朝,这件事有没有一些反常呢?

    如果说耿纪早有谋反之心,而荀彧又是耿纪的密友,再参考到荀彧和曹操的对头孔融也走得很近,那么,荀彧事件是不是有一些让人不安的疑点呢?

    以上只是我根据史料所做的一些推测,这些片段将会在荀彧之死章节中串联起来,这里仅作出一些说明,略过不提。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908:48:58

    【更新】

    且说杜畿通过耿纪搭上了荀彧这根线,终于遇到了他人生之中的伯乐,从此,他就变成了荀彧的人,这对他来说,既是大幸,又或者也是不幸,但不管怎么说,眼下,他就要辉煌腾达了。

    因为荀彧的推荐,曹操就封杜畿为司空司直。司直的级别是“比二千石”,相当于“副太守”,主要的任务是监察检举那些违法乱纪的官员。

    郭嘉任司空祭酒,杜畿一来就任司空司直,可见曹操是真给荀彧面子,此外,也可以看出杜畿挺合曹操胃口。

    不久,杜畿再次升迁,曹操给杜畿任命了重要的官职,“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从这个任命来看,曹操是打算把杜畿外放去镇边了。

    但是这个任命杜畿还没有来得及上任,就发生了高干谋反的事情,于是在荀彧的再次保举之下,杜畿就成了河东太守。

    但是在乱世里,地方官上任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杜畿上任时也碰到了《让子弹飞》里的狗血情节。

    杜畿既然代表朝廷来代替王邑做河东太守,钟繇自然表示支持,于是催促王邑办理移交,王邑却携带印绶,自己直接从河东郡属下的河北县去许都,向朝廷报到。

    王邑跑了,按说事情很简单了,但是王邑的部下,河东郡的实权人物卫固和范先却不干,他们派兵数千人切断黄河上的陕津渡口,杜畿到达河边,几个月不能渡过黄河。

    至此,河东郡正式与曹操朝廷掰起了手腕,他们小小一个郡自然没有这么大能耐,背后的人当然就是高干。

    曹操咽不下这口气,不顾当时仍在清剿二袁的严重局势,勒令夏侯惇率军进讨河东,大军还未开到。但是一场刀兵已经在所难免。

    于是杜畿身边的人就对他说,“我们要想上任,肯定得等大军前来。”

    但是杜畿苦思冥想多日之后,说出了他堪称“浑身是胆”的一段话:“河东郡有三万户百姓,并不是都想背叛朝廷。现在大军如果逼迫太急,想要顺从朝廷的人无人引导,必然因畏惧而听从卫固的指挥,卫固等人的势力会更加强大。大军讨伐不能取胜,就难于结束这场灾难;即使征伐得胜,也会使一郡的百姓都受到残害。而且卫固等人没有公开背叛朝廷,表面上以要求旧长官留任为理由,必然不会谋害新长官。我只乘一辆车直接去上任,出其不意,卫固为人谋略虽多,但缺乏决断,必然会假意接纳我。我只要能在郡中待一个月的时间,用计策稳住他,就足够了。”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