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41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309:19:11

    第193章

    公元204年9月,汉献帝下诏,任命曹操兼任冀州牧。曹操接受此职后,辞去所兼兖州牧的职务。

    这个任命显然是汉献帝受曹操胁迫不得已下达的,但是这已经无所谓了,因为皇帝本来就是曹操掌中的玩物。

    更值得注意的是,曹操曾经加封贾诩为冀州牧,当时还没打官渡之战,只是个虚街,按说现在袁绍也败了,邺城也归曹操所有,应该让贾诩去当冀州牧了吧。

    但是曹操显然没有这样做。

    一句话,当初让贾诩领冀州牧只是个荣誉表彰,政治家说的话最好听完就忘,谁要真当回事,那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了。

    以朝廷司空的身份兼领冀州牧,曹操已经成为黄河以北的最高军政长官,同时冀州牧的身份,也可以让他可以名正言顺地直拉接管袁氏的地盘。

    曹操宁愿放在表面上放弃兗州牧,也要把冀州牧拿到手,可见曹操此时已经正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北线的战事和治安,同时,他没有分派大员统领河北,也可见曹操和朱元璋一样,是个勤快人,也可以说是工作狂,惟其事事冲在前面,才能收获一个锦绣山河。

    曹操在代替袁尚成为冀州牧之后,还得到了两个助手,笼统地说,恰好也是一文一武,文的是崔琰,名气之大直逼孔融。

    武的名字比较奇怪,可能大家也不大熟悉,姓牵名招,似乎在《三国演义》中完全没有戏份,但事实上却是曹魏的著名边将,在《三国志》中居然和满宠、田豫、郭淮合为一传,虽然和五子良将仍然有差距,但是称为国之柱石也不为过。

    据《三国志?牵招传》记载:牵招十余岁同乐隐求学。中平年间,乐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牵招仍跟随直到学成毕业。

    青春期就能跟着乐隐在洛阳见大世面,牵招的视野比同时代军人出身的将帅显然也大很多。

    【百\|度\|搜\|經\|典\|小\|說\|免\|费\|下\|载\|小\|说】-0309:34:12

    公元189年。京都乱,何苗、乐隐被害,牵招与乐隐门生史路等人,冒着危险收敛乐隐尸体,载其还乡。道遇山贼,史路等皆四散逃走,牵招垂泪恳求,山贼觉得他是个有义之人,放他离去,由此牵招声名鹊起。

    袁绍听到牵招的名声后,聘他为从事,兼领乌丸突骑。后袁绍近臣犯法,牵招先斩后奏,袁绍甚奇而没加罪于他。

    从上面两个故事可以看出,牵招不仅讲义气,还是个颇有胆识的儒将,因为换了胆小的腐儒,可能见到山贼就吓得尿裤子了,哪里还有胆量进行谈判?

    而牵招敢对袁绍的近臣先斩后奏,可见他已经成长为杀伐果断,在必要时心狠手辣的猛人,而这正是成为大将的必备素质,爱看肥皂剧青春剧的同学肯定做不了大事,因为都被儿女情长哭哭啼啼教得没了脾气。

    这就是牵招出道之前的大概事迹。

    在曹操占领邺都之前,袁尚派牵招到上党去监督运输军粮,牵招还没有回来,袁尚已逃到中山。

    我想时局如此,牵招肯定极为痛心,他是从头到尾见证了袁绍由强变弱、由弱到死,两子互争让曹操渔翁得利的全过程。

    英明如牵招,不会不明白袁氏已经大势已去,但是,他是冀州的官吏,是袁绍的赏识让他从一个平民百姓变成一州大吏,从而登上历史舞台。

    我想牵招对袁绍的知遇之恩还是心存感激的。

    所以他为了挽救袁氏集团在河北的统治,作了最后一次努力,劝说并州刺史高干迎接袁尚到并州来,合力以观察局势变化。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