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38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2512:05:07

    第184章

    《三国志?鲁肃传》记载: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

    孙权与鲁肃一见如故,周瑜又是鲁肃的引荐人,所以就此奠定了鲁肃在东吴后来居上的地位。

    既然鲁肃是位大贤,孙权自然要对他进行考察一番,在面试当场,孙权问出了他心底最困惑的问题:“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就是在这个时候,鲁肃提出了东吴版的“隆中对”,这个鲁肃版的“隆中对”非常有名,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沮授劝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以及毛阶版的“隆中对”都是汉末三国时期影响重大的大战略,所以值得一说。

    鲁肃版“隆中对”全文如下:“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版的隆中对后来成为东吴一以贯之的治国方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鲁肃对东吴的贡献要比张昭和周瑜都大。

    但是,在我们赞扬鲁肃的同时,我们不可忽视鲁肃版“隆中对”的一些不足。

    大体来说,鲁肃版“隆中对”包含以下几层战略:

    1,驳斥了孙权所说的要做齐桓公、晋文公的想法,认为汉室不可复兴。

    W.DSNT|-2512:16:41

    从这个层次来说,鲁肃是完全正确的,而且他的看法也代表了大部分汉末士大夫对时局的看法,即汉代的国运已经完蛋了,新帝即将出世。

    2,认为曹操可比当年的项羽,短期内不可争锋。所以孙权最好的策蜀是依长江天险,保有江南地区,然后坐观“天下之衅”。同时认为孙权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危险,因为北方现在有太多问题,曹操无暇向南发展。

    这个说法,只能说是对了一半,因为他看到了曹操的强大,可比当年项羽,而且坚定了孙权割据江东的信心。

    但是很遗憾,鲁肃的话里已经可以看出,纵然英雄如鲁肃,当时对曹操仍有畏惧之心,即使占有江东还要趁曹操的北方有内乱。

    万一曹操统一了江北,来和孙权争江南怎么办呢?

    鲁肃没有说,但是不难看出,鲁肃是不看好孙权硬扛曹操的。

    **教育我们,人民军队要有战胜一切敌人的勇气。

    简单来说,一个人有多大的野心,才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鲁肃和孙权最开始就只想着割据江东,还能指望他们去和曹操争夺中原成就天下霸业?!

    我们来看看周瑜是怎么说的。

    前文已述,周瑜劝鲁肃留在江南时的说词如下: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

    两相对比,我们就能看出周瑜和鲁肃的高下。

    周瑜一心想着“承运代刘氏”,由江南而统一全国,然后“终构帝基,以协天符”,即周瑜认为,孙权是完全可以消灭曹操而一统天下的,所以周瑜能在八年后挡住曹操一统天下的步伐,还时刻想着灭掉曹操。

    而鲁肃,不过想着保据江东而已。

    **襟阔狭,对比鲜明。

    所以鲁肃永远成不了帝国第一流的战略家和统帅,只有周瑜,才具有和曹操争锋的才能和胆识。

    呜呼周公瑾,固一代之雄哉!

    但是话说回来,虽然鲁肃比周瑜差远了,但是和同时代的人比如张昭比起来,那就还算不错了。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