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37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2113:09:04

    或者这话是张郃投降时自己说的。

    但是这也不对,因为每一个诈降者都会编一个貌似真实的借口,甚至像荆轲那样拿人头作投名状。

    曹洪就不相信张郃的话,他荀攸凭什么就相信呢?!

    所以抛除这些因素之外,我们只能猜想,荀攸在袁绍军中安插了奸细,而且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信息,所以他能确定张郃的诚意。

    其实除了这件事以外,还有一件事能证明荀攸和郭嘉都掌握着秘密的情报网。

    前文提到过曹操曾经派徐晃和史涣为大将烧毁袁绍的粮草,逼得袁绍不得不安排大将淳于琼去做运粮官。

    而这件事就是出自荀攸的计划。

    荀攸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猛锐而轻敌,击可破也。”

    正在由于这句话,曹操才派出徐晃、史涣破敌建功,而且阵斩韩猛。

    问题又来了,荀攸终日在曹操军中坐镇,他怎么会知道袁绍的部将韩猛、张郃的性格和一举一动呢?

    联系这两件事情,如果荀攸在袁绍的军营里没有探子就太过诡异了。

    而且《荀攸传》里还有一个记录值得注意:绍遂弃军走。

    这五个字足以让袁绍的一世清名成空,所谓晚节不保大抵如此。

    在张郃投降之后袁绍居然弃大军而带着长子袁谭和八百骑亲兵逃走,亲手葬送他的十万精兵,这难道是一个军事统帅应具备的军事素养吗?

    关于袁绍弃军而逃这件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

    为了避免《三国志》为了维护曹操而抹黑袁绍,我特地查了《后汉书?袁绍列传》,关于此事记载如下:二将闻琼等败,遂奔操。于是绍军惊扰,大溃。绍与谭等幅巾乘马,与八百骑度河,至黎阳北岸,入其将军蒋义渠营。

    为了公平起见,我还特意查了《资治通鉴》,发现《资治通鉴》仍然罕见地没有采用《三国志》的说法,而是采用了《后汉书》中相对中庸的记载。

    现在事情就比较清晰了,即张郃、高览率本部投降后,袁绍大惊失色,知道大事不好,就作出了特殊安排,这个特殊安排被《三国志》指明是弃军而逃,《后汉书》给袁氏父子留了点颜面,没有明说是弃军而逃,但用了更详细的记载“绍与谭等幅巾乘马,与八百骑度河”。

    《后汉书》的记载是袁绍袁谭连盔甲都没披,穿着普通衣服就逃了,而且只带了八百骑兵。

    W.DSNT|-2113:20:00

    他们既然能带八百骑兵,为什么不能带更多的士兵渡河呢?

    而且他们如果是正儿八经地撤退,为什么连盔甲都不披呢?

    所以虽然《后汉书》有所隐晦,但是仍然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在生死存亡关头,袁绍父子的的确确就是弃军而逃,是他们的自私和无能,使他们抛弃了他的七八万主力部队,让那些军人做了无头之鬼。

    但是话说回来,袁绍变了吗?

    我认为没有。

    当年董卓进洛阳,袁绍手里也直接间接地可以指挥上万部队,但是在关键时刻,他弃军而逃,让那些军队都被董卓收编了,而他不得已跑到河北从头再来。

    说到底,袁绍从来就是这么自私,他的军事水平从来就是这么烂,他最擅长的,还是像陈友谅那样残忍和不择手段。

    他最强的,仍然是为了保命不惜拿千千万万的部下去送死,仍然是在玩勾心斗角,当然,袁绍可以称之为政治。

    只是袁绍错了,他当年的对手是董卓,所以他才能侥幸东山再起,并获得更大的权势,现在面对比他更凶残狡诈的曹操,他还有机会卷土重来吗?

    而且他一次次地抛弃兄弟和部属,还会有人再效忠袁氏王朝吗?!

    所以我认为,在袁绍弃军而逃、渡过黄河的这一时刻,就注定了他的霸业将灰飞烟灭。

    袁绍,不可否认他是一个枭雄,他聪明绝顶,他甚至比千年以后的陈友谅更有谋略,但是他的自私毁了一切,我仍然认为:袁绍死得其所,败亡才是他应有的归宿,如果真让袁绍这样刻薄寡恩的人统一天下,他的王朝会比西晋和隋朝更长久吗?

    恐怕未必。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