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37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2010:00:48

    第179章

    袁绍的第三个错误,在于他派去攻击曹操大本营的人选。

    前文说过,曹操留下来守大本营的将领是曹洪,这是曹洪打张绣失利以来的又一次担当重任。

    但曹操相当聪明,他知道曹洪进攻并不犀利,但此人却敢在危急时刻拼命,那句“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并不是谁都能喊出来的。

    守城,尤其是短时间守城,并不需要多强的兵法谋略,只需要激励人心死守待援即可。

    曹洪是曹操军团的三位元老之一(另外两个是夏侯惇和曹操本人),资历比曹仁还老,军中威望相当高,又是曹操家将,用他来短时间守营恐怕效果比张辽、于禁还好。

    既然守营的曹操家将和军中骨灰级元老,那袁绍派去攻曹操营寨的领兵大将是谁呢?

    答曰:张郃、高览。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位的资历吧。

    W.DSNT|-2010:27:24

    张郃,字儁乂(音[yì]),但和卢俊义的义字不同,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

    这个张郃后来成为魏五子良将之一,排名还在徐晃之上,而且《三国志?张郃传》记载: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能让诸葛亮都感到害怕,这张郃的确非常人所及。

    但是在官渡之战时,张郃的军功并不耀眼,至少在军中的威望比颜良文丑都差了好大一截。

    而且这张郃还不是袁绍的宿将,最早是跟着韩馥的,所以忠诚度也值得怀疑。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后因拒幽州割据势力公孙瓒有功,升宁国中郎将。

    值得注意的是,张郃虽然力战公孙瓒有功,但似乎也没有独当一面过,所以资历似乎仍然不够。

    我们再看高览。

    高览,与张郃相比,高览的资料少得可怜,只有短短几句话:高览,一名高奂(《檄吴将校部曲文》)。本为袁绍部将,后在官渡之战因遭郭图谗言,与张郃一同投降曹操,官至偏将军、东莱侯。

    总而言之,袁绍派出去攻曹操大本营的就是这两个年轻的小将,他们或许年轻气盛,但能是保家守窝的悍将曹洪的对手吗?!

    事实上,张郃被派出来攻打曹操大本营,还是有心理负担的。

    《汉晋春秋》记载:郃说绍曰:“公虽连胜,然勿与曹公战也,密遣轻骑钞绝其南,则兵自败矣。”绍不从之。

    由此可见,在之前张郃就不同意袁绍在官渡一味和曹操死磕的做法,劝他分兵去袭击曹操南方,或者干脆兵锋直指许昌,则曹操不战自亡,可以说,张郃的这个主意和许攸的建议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也可见张郃的非凡将略。

    当然,不识军事的袁绍没有采纳。

    重用一个人却又不听从他的建议,这是袁绍的老毛病了。

    而到了曹操突袭乌巢的时候,张郃再次给袁绍献计:“曹操兵精,肯定会击破淳于琼等将,如果淳于琼败了,那么将军必将大事成空,现在我们赶紧去救乌巢吧。”

    如果按照张郃的计划,用数万人将曹操团团包围在乌巢,估计曹操只有和粮草一起被烧死的份。

    但是狗头军师郭图却说:“张郃一个武人,说得根本不对,不如攻曹操大本营,这样曹操肯定会回救大本营,这是不救而乌巢之围自解。”

    张郃很不服气,他说,“曹操的大本营肯定重兵把守,我们攻了几个月都没攻下来,如果淳于琼被捉,我们就都要成为阶下囚了。”

    但是袁绍没有听从张郃的犯颜苦劝,仍然勒令张郃率重兵急攻曹操大本营,犯下了他人生之中最大的一个错误。

    W.DSNT|-2010:43:27

    我们先来看看郭图反对张郃的理由和目的是什么。

    郭图所说的是典型的围魏救赵之计,这个计策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但是这里仍然要多言一句,围魏救赵,这里有个主次,即围魏只是手段,救赵才是目的。

    所以郭图的计策侧重在救乌巢,用比较小的代价去解救乌巢的粮仓危急。

    所以在郭图的脑袋里,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趁机拿下曹操的大本营,他的最高目标只是救乌巢,所以在他看来,派张郃去攻打曹操大本营根本就没有攻不攻破曹操大本营的问题,只是把张郃高览当作幌子而已。

    郭图是这样想的,那么袁绍是怎么想的呢?

    前文已述,袁绍当时对他长子袁谭说了一句:“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

    由此可见,袁绍的目标和郭图的目标并不一致,袁绍其实是想趁火打劫把曹操老巢端掉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袁绍派张郃攻击曹操大本营和郭图的战略目标并不一样,他为什么会听从郭图的计策呢?

    答案恐怕会让人吐血:袁绍在搞平衡和稀泥。

    我们知道,政治的最高境界就是你好我好一起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所以政治的绝对核心就是中庸,俗称和稀泥。

    张郃是袁军中间的鹰派,在颜良、文丑死后已经成为军中大将,但袁绍似乎并不想太宠着张郃而让他失去控制,所以在用他的时候还记得利用郭图来打压一下,这种用而又疑的做法无疑促成了张郃的临阵倒戈。

    或者袁绍自己也在想,张郃是未必能打下曹操大本营的,但打不下来也没事,反正张郃一出兵,曹操肯定会退兵,能保住乌巢就好,日后还有大把时间把曹阿瞒弄死。

    一句话,和稀泥的心态导致了袁绍的满盘皆输。

    因为他有太多选择,结果却举措失当,曹操没有选择,却成功突围。

    可见上山虽然难,但下山却更容易摔倒,这也给处在强势和顺境中的人们一些警示。

    W.DSNT|-2011:00:12

    那有的读者会说了,你说袁绍派张郃高览不对,你说说袁绍应该派谁去攻击曹操大本营呢?

    抛除袁绍派一个心理有负担的张郃为主将不说,我认为,袁绍如果真想趁火打劫,一举端掉曹操的官渡老巢,只有两个人可以派:

    1,他的长子袁谭。

    我们经常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虽然有用人唯亲的诟病,但是在没有别人值得信任的时候,父子家将就是最能信任的人。

    朱元璋打天下的最有名的将领徐达是他把兄弟,难道天下就无人比徐达牛了。

    恐怕也难说,但别人没有徐达这样让朱元璋用着放心,所以统帅必须是徐达。

    而曹操在关键时刻也启用了将略并不突出的曹洪。

    为什么?

    因为曹洪可以死,但不会投降。

    而袁绍呢?

    我们想想看,如果这次派出去的领兵大将是袁谭,这支大军会跟着张郃投降吗?

    如果这支重兵不投降,袁绍会输掉老本输掉官渡之战吗?

    而袁谭曾经将田楷和孔融都打得屁滚尿流,军中威望也够,正是最合适的大将人选,如果派袁谭出去,就算无功也不会惹祸。

    那么袁绍为什么不派袁谭为主将呢?

    恐怕根子还出在袁绍想让袁尚继承大位的私心上,所以他不能让袁谭领军作主将,否则袁谭立了军功,让袁尚喝西北风去吗?

    无论何时何地都想着政治,袁绍是成也政治败也政治。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