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37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1813:31:35

    可以这样说,徐晃在关羽斩颜良扬名天下的时候,还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将,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他虽然名声比于禁和张辽略低,但平生罕有败绩,却又比关羽持重许多,也足以扬名当时。

    战争是烧钱烧良的事情,战事僵持到十月份,袁绍再次派出一支运粮大军,由于上次吃了徐晃和史涣的大亏,袁绍这次也学乖了,派了一个元老级别的宿将淳于琼率领一去万人大军沿途护送,驻扎在袁绍军营以此四十里。

    虽然沮授在官渡之战中的所有建议都被否决,但他热情不减,继续建议:“可以再派蒋奇率一支军队在外面,防止曹操来劫粮。”

    我估计袁绍已经彻底烦了沮授,心想他把淳于琼派出去就已经是重兵防守了,根本没有必要再派蒋奇。

    从这个时候,袁绍才走向命运的终点。

    在两军对峙到了最艰难的时候,袁绍部下的许攸给曹操出了一个主意:“袁公您不要在官渡和曹操死磕,不如分兵让其他人在这里和曹操相持,然后以轻骑直袭许昌迎天子,则大事可成。”

    这个许攸是官渡之战的名人,此人虽然名声不佳但是名声不亚于荀彧荀攸,而在我看来,许攸才是袁绍手下最难得的明白人,相比较于沮授田丰那种温吞吞的持久战,许攸则不是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可以取曹操心腹。

    如果袁绍真的分兵去奇袭许昌,曹操大军尽在官渡沿线,还真的说不定会攻下许昌颠覆曹操的霸业。

    但是很遗憾,不知道为什么,袁绍居然又拒绝了,他的理由是:“曹操就在这里,我要把他围死在这里,为什么要舍曹操而取许昌呢?”

    于是,袁绍与这个上上之策擦肩而过,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他没有抓住,于是坠入了深渊。

    袁绍没有采纳沮授的诸多建议,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太大问题,因为沮授的计策并不高明。

    但是他拒绝了许攸的建议,却充分显示了他不善用兵,没有军事家那种举重若轻,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战果的狡诈。

    如果袁绍有许攸这份见识,也不至于一个公孙瓒都打了小十年了。

    所以袁绍的打仗作风相当单一,无非是仗着人多,围上去乱啃,这种战术在军阀混战时有效,但是遇到擅长偷袭的曹操,却未免显得过于笨拙。

    如果单是不采纳许攸的建议还好,关键是袁绍还在关键时刻失去了许攸这一难得的稀缺型人才资源。

    W.DSNT|-1813:46:27

    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大概就在许攸向袁绍献策被拒绝后不久,许攸的家人犯了事,就被主管狱案的审配抓进了大牢,于是许攸一怒之下,居然单骑来投奔曹操,而据《曹瞒传》记载,曹操是光着脚就出去迎接许攸。

    虽然这件事举世皆知,但其中还有一些疑点值得注意。

    1,审配为什么要抓许攸的家人,或者说,他是在公正执法吗?

    目前很多人认为袁绍手下有很多著名的谋士,前文已经分析,田丰沮授只是瘸子里的高个,距离二荀一郭差了十万八千里,这个审配就更不用提了。

    他抓许攸的家人很难说就是公正执法,我倒觉得,他有嫉妒许攸的成分,因为汉末魏晋时期像许攸这样品德不高言行放.荡的谋士太多了,而许攸是真正**怀韬略的奇人,审配知道他是斗不过许攸的,所以在关键时刻干脆对许攸的家人下手,借此来把许攸扳倒。

    这绝对不是厚黑,因为审配和袁绍的另外两个谋士郭图和辛评也不和,后来还矫诏立袁绍幼子为主,导致二袁争位,才给曹操彻底消灭二袁的机会。

    这样的审配,道德能有多高尚,能比许攸好到哪里去?

    2,许攸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叛袁绍而投曹操,这是历史的必然还只是一个巧合?!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