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29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2313:44:40

    闲话略过,且说华歆的家乡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官吏们都喜欢游走于大街抛头露脸。华歆当时在县衙为做吏,他每天都是洗完脸出门,公事一毕就回家,并紧闭大门。他议事论人平和客观,从不曾诋毁伤害过他人。

    同郡人陶丘洪也是当时的名士,自认为比华歆更有真知灼见,当时王芬与豪杰商议欲废除灵帝另立新君(前文已述,曹操拒绝参与)。王芬曾暗地同华歆、陶丘洪商议,陶丘洪想参与期间,华歆制止说:“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就连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难。王芬性情粗疏没有谋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不仅自己有杀身之祸),而且会祸及宗族。您不要参与!”陶丘洪听从华歆的劝告退了出来。之后,王芬果然失败了,从此陶丘洪才服气了华歆的见识。

    谈到华歆的见识,我想谈一个题外话,即古今中外对于口才的看法。

    我们知道,西方的学者和政治家非常注重口才,什么辩论会啊,演讲啊层出不穷,连总统选举都要在电视上一较高下,这是古希腊罗马以来的传统。

    但是相对来说,我们中国古代的文人学者是不赞成说话太多的,历来有说到不如做到的说法,而夸夸其谈则容易被人认为是轻薄无知,真正的高手都是真人不露相。

    在此我无意评断东西方文化的优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西方国家的强大,在很多人的眼里,仿佛西方国家什么都是好的,所以西方国家的成功学、辩论学在中国也发展很快,很多人非常注重修炼自己的社交口才,为成为一个口若悬河左右逢源的社交人才为荣。

    但是华歆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口才和演讲才能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太注重社交和口才,就会让人迷失自己的本心,只有知道自己最擅长做什么,想要的是什么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真正的智者,绝对不会像张仪、苏秦那样凭一张嘴忽悠混天了日,结果既不利人也不利已(注:张仪后来逃出秦国,苏秦被车裂而死,这就是忽悠大师的最后结局),而是像华歆和荀攸那样在适当的时候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

    典说|新快|-2313:57:53

    后来华歆官做得不错,曾被推荐为孝廉,由朝迁授予郎中一职,但因病而辞职回家。

    汉灵帝死后,辅政大臣何进调河南郑泰、颖川荀攸和华歆入京。华歆到洛阳后,被授以尚书郎之职。

    董卓将汉献帝迁到长安时,华歆请求出任下圭令(任命公布后)称病不去,从蓝田翻过秦岭去了南阳。

    当时袁术在河南邓县,要留华歆帮他做事。华歆劝袁术发兵讨伐董卓,但袁术没有采纳,华歆决定抛弃袁术另走他乡。

    恰好汉献帝派太傅马日掸安抚关东(函谷关以东),马日掸遂召华歆做部属。到徐州时,皇帝下诏任华歆为豫章太守。在太守任上,他为政清静不烦扰百姓,所以官吏百姓很感激拥戴,以至于扬州刺史刘繇死了,整个扬州民众共推华歆为刺史。

    这就是华歆之前的大体事迹,从华歆不算突出的履历上我们可以看出,华歆比和董卓同流合污的蔡邕高明了不止一点两点,他知道应该跟着什么人混,不应该跟着什么人混,包括后面不跟着袁术走也是一样。

    话说在刘繇死后,众人想拥戴华歆为刺史,如果华歆答应了,那马上就会成为一方诸侯,这是吕布、袁术、袁绍、孙坚当年做梦都想得到的好事。

    可是华歆不是枭雄,他知道自己不适合过那种刀头舔血的生活,所以他理智地拒绝了,据《三国志?华歆传》记载:歆以为因时擅命,非人臣之宜。众守之连月,卒谢遣之,不从。

    不管华歆答不答应当扬州刺史,反正他已经是江西境内最大的官,那一片也就是他管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孙策就把华歆当成了他的下一个对手。

    要对付华歆,自然要用熟悉江西情况的人物,而孙策眼前就有一个上佳人选:太史慈。

    华歆是刘繇的继任,而太史慈曾经是刘繇的部将,让太史慈来对付华歆,那真是再好不过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98年,孙策就派太史慈去收降刘繇余部,顺便侦探一下华歆的实力强弱,于是由此引来一番佳话。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典说|新快|-2314:09:53

    楼主,我作为一个看客,觉得你在自己的帖子里说别人的帖子怎样怎样,确实不太合适。

    你觉得她的帖子有问题,大可以去她的帖子讨论,你把战火烧到自己帖子里,不明智啊。

    你只管按自己的思路写好帖子就行了,我们关心的是你这个帖子的质量如何,而不是你在这个帖子里对别人帖子的意见。你觉得呢?——

    谢谢直言,我已经和青梅息兵休战了。

    典说|新快|-2314:13:58

    感谢楼主的回复。

    觉得有些道理,看来陈宫是有洁癖。

    不过曹操未免有些太大度了吧,这个陈宫害得他差点万劫不复,居然最后还想饶他性命?而且最后居然还照顾他的母亲和女儿?

    于公,这是叛逆。

    于私,这是不讲义气。

    这样曹操都能原谅?要不,是不是曹操本人也对自己杀边让,屠徐州有愧疚呀?所以,在内心深处还是理解陈宫的洁癖的?——

    曹操是个爱才的人,他连关羽都能容忍,也没有杀刘备,可能他想留陈宫一命吧。曹操是个复杂的人,有时候非常仁慈和哥们,有时候凶残如狼。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