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25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0913:29:38

    大概就在曹操班师回朝后不久,袁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的内容是什么已经不可考了,但是这封信显然让曹操勃然大怒,《三国志?荀彧传》记载“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

    曹操愤怒到什么地步呢?

    《三国志?荀彧传》也有详细的描述,曰“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於常,众皆谓以失利於张绣故也。”

    即曹操愤怒到已经快“出离愤怒”了,行为举止有点像精神病患者,曹操患病的另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喜怒无常而且擅杀大臣,所以这样一来,曹操的部下个个提心吊胆。

    而且史书还明明白白地记载了曹操的部下对此事的推测,觉得都是因为和张绣打仗失利的缘故。

    其实袁绍写信给曹操言辞傲慢,看起来只是外交礼节上的疏忽,为什么就会让曹操如坐针毡到几乎得了精神病呢?!

    其实曹操真正担心的,是怕袁绍突然出兵来打他。

    因为曹操自迎天子以来,已经成了天下诸侯的公敌,他的东边有吕布,南边有袁术、刘表,西边有张绣、李傕、郭汜,和曹操都有宿怨,而让曹操一直可以稍稍放心的就是北面,那里有天下第一高手袁绍,而袁绍是他的盟友和兄弟,虽然有过很多磕磕绊绊,但至少到现在为止没有拔刀相向。

    但是袁绍的这封信,显然对曹操极不客气,已经触及了曹操的根本利益,让曹操无法退让,而曹操如果不让,就有可能要和袁绍打仗,可是此时曹操已经面临东西南三面作战,再和北面的袁绍开战,那就真的是陷入四面包围了,基本等于找死。

    不退让就会死,退让了又极不甘心,这才是导致曹操郁闷到精神失常的真正原因。

    那么,袁绍到底在信里写了什么能把心理素质极好的曹操都快逼成精神病呢?!

    典说|新快|-0914:00:00

    虽然袁绍这封信的内容已经不可考,但是《三国志?袁绍传》里还是留下了足够清晰的线索,即: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绍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

    从这里就可以明白地看到,袁绍在曹操迎天子之后,实力大增,此举导致袁绍的后悔,所以袁绍就写信给曹操,让曹操把都城再次迁到鄄城(今山东省西南部),以方便袁绍控制天子。

    简单地说,就是袁绍看曹操连张绣都没打赢,就想欺负曹操,让曹操把天子让给他玩。

    前文说过,迎汉献帝一事是曹操在汉末三国之际做的最大的战略赌注,虽然此事对袁绍有点鸡肋,但对曹操来说却是事关生死的,现在袁绍凭一封信就想让曹操把已经吃下去而且消化了一小半的肥肉给吐出来,就非常没有意思了。

    但是天下大势就是这么残酷,这在曹操看来是非常离谱的事情,袁绍就真做了,而且曹操还必须慎重考虑,因为他一旦拒绝,就意味着要和袁绍绝交,从而走上四面皆敌国的绝路,一不小心就粉身碎骨。

    对于曹操的心事,钟繇也感觉很不安,就去找好朋友荀彧来请教到底是不是因为张绣的事情烦恼。

    荀彧回答道,“以曹公的聪明,肯定不是因为往事而愧咎烦恼,肯定还出了其他的事情。”

    简简单单一句对话,就显出了荀彧和钟繇的高下,即荀彧可以成为那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钟繇却只能屈居二流。

    曹操遇到了这么棘手的事情,自己左思右想没有好办法,就只好也来请教荀彧。

    曹操其实已经有了一些打算,他把袁绍的书信让荀彧看了一遍,然后说,“我想把袁绍那小子干掉,可是力量却不够,怎么办呢?”

    正是这句话,开启了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官渡之战。

    荀彧是从袁绍阵营中过来的,自然对袁绍和曹操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他回答说:“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和这段话类似的还有《傅子》一书记载的郭嘉的“十胜论”,都表达了一个意思,曹操是注定要战胜袁绍的。

    应该说,荀彧和郭嘉都是从袁绍的阵营中跑出来投靠曹操的,他们的观点肯定非常中肯,而且所说的理由也能让人心服,但我认为在公元197年,他们的话更多的还是安慰曹操。

    为什么呢?

    因为按他们的说法,曹操已经英明神武到可以和秦皇汉武媲美了,袁绍都早晚要被干掉,那为何曹操几天前连张绣都收拾不了呢?

    所以曹操在听了荀彧的这一番话以后,虽然情绪不再那么紧张,但是该做什么还是没有谱。

    所以在给曹操打气和描绘了一番蓝图后,荀彧又提出了切乎实际的问题:徐州。

    荀彧的原话是:“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

    翻译过来是,如果您不先拿下徐州吕布,还是不要多想河北袁绍的事情。

    所以荀彧对于曹操关于袁绍的忧虑,真正给出的对策是让曹操不要和袁绍弄得太僵,先好好把徐州拿下来才是上上之策。

    曹操自然也明白四面作战等于找死,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忧虑,他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我另外还有所担心,即袁绍向西侵扰长安,然后再连接羌、胡和蜀汉,那么我就将是以兗州一州来对抗天下六分之五了。”

    高人就是高人,曹操不仅把袁术、吕布、刘表、张绣都考虑到了,还担心袁绍早他一步占领关中连接蜀汉,这种纵横天下的大手笔的确非常人所及。

    典说|新快|-0914:38:06

    针对这年事,荀彧又提出了他的办法:“关中有很多军阀,他们各自占山为王,谁都不服谁,其中又以韩遂和马超最强。他们见山东战乱,肯定会各自拥众自保,未必一下子就能被袁绍收服,我们如果抚以恩德,派使者抢先一步和他们结盟,这样就能暂时稳住他们,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在曹公您拿下徐州以前,肯定不会与曹公为敌,钟繇此人老成持重而且甚有名望,可把西面的事情交给他去处理,那么曹公就万无一失了。”

    不得不说,曹操当时面临的局面几乎是一个死局,如果不能及时突围,早晚会被其他诸侯围在中间活活打死。

    但是荀彧以他独到而超凡脱俗的智慧,抽丝剥茧,给曹操指明了一条方向。

    曹操很担心袁绍西克长安联合韩遂、马超,甚至将手伸到四川。

    但是荀彧却明白地告诉他,当年汉灵帝还在,就拿韩遂都没有办法,董卓、李傕郭汜个个不是善茬,他们都没把韩遂怎么样,袁绍想拿下韩遂和马超,恐怕也不容易,所以西边的事派一员重臣去招抚他们即可,而且这些人老家都在关中,不会轻易来中原闹事,当年董卓到了中原都自己往西跑,他们并不是你目前的大敌,吕布才是。

    如果拿不下吕布,你就是四面作战,根本没有资格和袁绍叫板。

    而荀彧敢抢先和袁绍争夺关中群雄,又有一个先天优势:曹操的手中有天子,袁绍没有。

    或许天子对袁绍、袁术、孙策这帮乱世枭雄来说没什么威慑力,但对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西凉军团将帅,却有着非同凡响的号召力。因为当今天下毕竟还是汉朝为正统,同样是封官许愿,从天子嘴里说出来跟从袁绍嘴里说出来就是不一样,说出去也倍儿有面子。

    被荀彧这么一点,曹操也醒悟过来,便“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就这样,钟繇作为曹操的特使到了关中,以三寸不烂之舌对马腾、韩遂展开游说。

    钟繇的舌功很了得,居然说服了马腾和韩遂派了亲儿子到朝廷服侍天子。

    说是服侍天子,其实就是给曹操送了人质,从此成为曹操的盟友。

    有了钟繇在长安一线的运作,曹操的西线便稳固下来,于是他便按照荀彧的指点来拔掉吕布这颗钉子了。

    同时,按照荀彧的指点,曹操虽然没有按袁绍的要求迁都,但是要忍痛割肉做了一件惊天举措:在公元197年三月派将作大匠孔融为钦差,持节拜袁绍为大将军,督冀、青、幽、并四州军事。

    至此,曹操虽然没有迁都拱手将天子让给袁绍玩,但却把最大的官职让给了袁绍,他自己只委委屈屈地领了一个司空加车骑将军,成了名义上袁绍的下属。

    割肉伺虎,也不过如此吧。

    但是曹操虽然如此退让,袁绍的部下还是有人想要曹操的命。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