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19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0711:40:42

    袁术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袁绍、曹操和刘表、孙策都要面临的问题,现在袁术已经率先出招了。

    众所周知,袁术想自立为帝的招数不算高明,那么现在中原最有权势的另外三个大佬又各自出了什么招数呢?

    首先谈刘表吧。

    如前文所述,刘表其实是很早就知道了汉献帝要回洛阳的消息的,甚至张杨在派董承去修洛阳宫殿的时候刘表还出兵运送粮食材料,所以此时刘表如果想先挟天子以令诸侯,是非常有天时地利的。

    但是刘表此时对汉献帝的态度显然非常耐人寻味,他虽然帮助汉献帝修建宫殿,但是他似乎又丝毫没有前来朝见天子的意思,一直把献帝晾在洛阳。

    法律上有一个术语:不作为犯罪。这个比如一个警察或军人乘公交车,此时公交车上有人抢劫,但是这个警察或者军人考虑到危险性没有上前制止而导致凶手杀人劫财,此时这个警察和军人就属于不作为犯罪。

    就是你什么事都没做,照样能构成犯罪,因为警察和军人的身份不一样,不是说你下了班就是普通公民。

    刘表此时的行为显然也已经构成不作为犯罪,天子还洛阳,他保持了一种划地自守的立场,即我不插手朝廷的事,朝廷也别想能管到我。

    范晔在《后汉书》里评论曰:「刘表道不相越,而欲卧收天运,拟踪三分,其犹木禺之于人也。」

    范晔所批评的刘表“欲卧收天运,拟踪三分”,除了讲他官渡之战时不救袁绍,大概也有指他在献帝还洛阳时没有出手干预朝政为荆州集团谋求最大利益。

    我们说过,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的野心有多大,他的世界才能有多大,刘表既然觉得拥有荆州已经够本了,不再想着去获得更大的辉煌,那他最多也就只能拥有一个荆州,所以建安元年以后,这个世界是属于袁绍和曹操的,缺乏雄心的刘表注定只能成为他人的配角。

    其实刘表对汉献帝持这种态度,还有一个隐藏得很深的原因:他曾经是董卓的人,又与李傕、郭汜结为同盟,汉献帝既然痛恨董卓和李傕、郭汜,那对他刘表的态度不可能好,所以刘表大概以为,即使他去见汉献帝,刘协也未必能相信他。

    既然他本来就是李傕、郭汜的盟友,与汉献帝保持距离也是甚有自知之明。

    当然,刘表的这种心思不能说错,但是脸皮太薄的人显然做不成大事,在厚黑学方面,刘表还得向曹操看齐。

    袁术欲自立为帝,刘表对皇帝装聋作哑,那么袁绍和曹操对汉献帝的态度就更加引人注目。

    事实上刘表的表现并不孤单,因为袁绍对汉献帝同样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

    事实上在一年前,也就是公元195年,袁绍的重要谋士沮授就给袁绍上了一个重要的建议,而沮授的建议也在袁绍集团内部掀起了一场争论。

    沮授是这样说的:“将军生于宰辅世家,以忠义匡济天下。目今皇上流离失所,宗庙受到毁坏。而州郡牧守以兴义兵为名,行兼并之实,没有一人起来保卫天子,抚宁百姓。现将军已经粗定州城,应该早迎大驾。在邺城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兵马以讨不臣。那时,还有谁能抵御!”

    典说|新快|-0711:44:16

    正是在这里,沮授向袁绍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这正是后来曹操所采取的策略,事后被证明是无比正确而高明的大战略。

    可是沮授的这个建议受到了袁绍另一个重要谋士郭图和大将淳于琼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汉室衰微已经很久了,今天要重新振兴谈何容易!况且目前英雄各据州郡,士众动以万计,这时就是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的时候。如果我们把天子迎到自己身边,那么动不动都得上表请示。服从命令就失去权力,不服从就有抗拒诏命的罪名,这不是好办法。”

    沮授又苦口婆心地劝告:“迎皇上不仅符合道义,而且是符合当前需要的重大决策。如果我们不先下手,一定会有人抢在前头。取胜在于不失时机,成功在于敏捷神速,希望将军考虑。”

    典说|新快|-0711:56:52

    平心而论,虽然沮授的意见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但是对当时的袁绍来说,也并不见得就是惟一而且合理的选择。

    其实袁绍最终拒绝了沮授的“大计”,并不见得是听从了郭图和淳于琼的什么天子在身边会很麻烦的说法,他之所以没有迎接汉献帝,其实最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1,袁绍自己早有做皇帝的想法。而他弟弟袁术早就称帝之心,我想袁绍对此是知情的,既然无能的袁术都想做皇帝,曹操、刘焉、公孙度,甚至孙策和刘备都有称王称霸的想法,那他袁绍为什么不能称帝呢?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郭图和淳于琼力劝袁绍不要迎汉献帝,才是袁绍的心腹之人,因为他们早已将自己的前途与袁绍捆绑在一起,只要袁绍称帝了,他们就是开国功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郭图和淳于琼才是袁绍的自己人,而沮授建议迎汉献帝正如后来荀彧劝曹操不要当皇帝一样,并不见得是忠于袁绍;

    第2,这一点前人很少提及,但我认为是非常致命的一点,袁绍和刘表一样,他们有“前科”,刘表还好一些,只是暗地里和董卓有勾结而已,但是袁绍的问题就太严重了:他曾经想立刘虞为帝。

    这是对汉献帝赤果果的蔑视和“造.反”,所以即使袁绍到了朝廷,汉献帝也是会恨袁绍入骨的,不仅如此,天下人也不相信曾经要立刘虞为帝的袁绍会真心对皇帝好。

    或许世人的眼光不会如此毒辣,但是曾经犯过重罪的袁绍很心虚,他自觉没有面目再去见汉献帝。

    从这个角度来说,袁绍既非常多疑,脸皮也有些薄。这一点和第二点综合起来,就决定了袁绍根本不可能去迎汉献帝做天子。

    第3,这一点是史学界从来没有提到过的,也是易中天前辈没有意识到的,同时也是本书与易中天大师的观点出入最大的一点:迎接汉献帝一事的意义,并没有易中天大师和古往今来诸多历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重要。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