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17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0409:19:13

    第116章

    第2,刘备早在进入陶谦的徐州系统之前,即势力还很薄弱的时候就很注重培养自己的名声,而且非常讲义气,在江湖上的名声很好,加上他有一个叫卢植的名师,所以在文人的眼中也很可靠,这是孔融为什么单找刘备求救的原因,而刘备接到孔融的求救信也就连忙点兵来救,可见刘备是真的可以为朋友去死的真君子;

    第3,太史慈虽然讲义气,几乎为救孔融赔上一条命,但是他并不傻,虽然他救了孔融后更得到孔融的器重,但他从内心是有点瞧不上孔融的能力的,所以在事情结束后他没有跟着孔融混,而是继续浪迹天涯。

    这样到了公元195年的时候,太史慈就辗转来到了江南地面上。

    由于刘繇是太史慈的老乡,太史慈方前来找刘繇叙旧,而此时刘繇正被孙策攻打,所以太史慈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刘繇的部将。

    这时候出现了一句有意思的记载。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记载:或劝繇可以慈为大将军,繇曰:“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但使慈侦视轻重。

    这里的许子将就是汉末著名的人物鉴赏家许邵同志,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这里不再多说,而刘繇说这句话,大概就是因为太史慈出身比较低,而且是走江湖的人士,没有当兵的经验,如果突然用他为大将怕被许邵笑话。

    其实刘繇这句话又有两点值得注意。

    1,刘繇连用个人都怕别人笑话,可见他在意自己的形像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这也是汉末很多人物的通病,其他的还有孔融、王允以及臧洪的前任青州刺史焦和。

    这些人读书已经读成了书呆子,所以很难担当大任,比如刘繇不重用太史慈,就只好成为匆匆过客为世人所笑。虽然刘繇用太史慈为大将也许不一定就能挡住孙策,但好歹不会输得如此难看。

    2,汉末地方豪族势力很大,升官任职很注重出身,所以太史慈文武双全,但是因为出身达不到要求,所以很难成为大将。

    知道了这两点,我们才会明白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的可贵。

    虽然太史慈没能成为大将,只被刘繇当侦察兵用,但仍然凭借个人的勇猛给孙策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

    有一次太史慈只带了一个随从侦察战场,突然与同样巡视战场的孙策相遇了,而孙策身后还跟着韩当、宋谦、黄盖等孙坚旧部名将,按说以二对十四,换了一般人早就撒丫子跑了。

    可是太史慈不是一般人,虽然他只有两个人,还是冲上来和孙策决一死战,而孙策也是那种在冲锋时喊“兄弟们跟我冲”而不是喊“兄弟们给我上”的人,所以孙策冲在最前面最先和太史慈交手。

    这一战在《三国演义》里很著名,这里不再赘述,总之就是太史慈和“小霸王”孙策打成了平手,孙策夺了太史慈的手戟,算是短刀之类的肉搏兵器,而太史慈也很猛,把孙策的头盔都夺了下来,刚好两边都有骑兵来援,于是各自收兵。

    可以想见,如果援兵再来得晚一点,孙策、太史慈两人之间必定会有伤亡,如果是太史慈刺死了孙策,江东的基业又算交代了,所以此战虽然规模较小,但是惊心动魄的程度几乎不亚于一场大战。

    我查了一下,在公元195年,太史慈正好30岁,而孙策21岁,虽然太史慈年长十岁,但仍能单挑风头正盛的孙策而不败,真是让人目眩神迷。

    太史慈虽然神勇,奈何刘繇不能用,所以刘繇很快被孙策打败,只好弃郡逃走。

    刘繇最初是想逃往浙江会稽的,不过他所倚重的许邵提出了反对意见,许邵说,“会稽非常富饶,是孙策的必攻之地,而且靠近大海,如果你失败了,连跑都没有地方跑,不如前去豫章(今江西南昌附近),那里北连河南,西接荆州,如果收揽百姓,遣使贡奉天子,再与曹操结盟,虽然中间还有一个袁术,但袁术性如豺狼,肯定不能长久,明公您有天子之命,刘表和曹操肯定会帮您,这样也不失为一方豪杰。”

    准确地说,这也算是“许邵版隆中对”了,从这个计策来看,许邵不仅看人很准,看事情也很通透,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计是好计,许邵连上通天子,下连刘表、曹操都想到了,可惜刘繇真不是英主,执行起来就差了许多。

    而且许邵不支持刘繇去会稽还有一个他没好意思说出来的原因:孙策就是会稽周边的富春县人,会稽是孙策的老家,孙策既然来了江南,会稽是必争之地,刘繇去那里基本等于送死。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