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17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典说|新快|-0221:18:58

    孙策军打败了刘繇在长江防线上布置的樊能、张英军队,便在长江南岸站稳脚跟,开始进攻刘繇的军队。

    刘繇的哥哥刘岱是很少见地死于黄巾军之手的诸侯,其兄不行,其弟刘繇似乎也不给力,他的军队和孙策军的战斗中好像就没赢过。

    当时还有三个人跑去给刘繇充打手,分别是驻扎在南京的彭城相薛礼、给陶谦抹黑的下邳相笮融和后来鼎鼎大名的神**手太史慈。

    但是包括刘繇在内,薛礼和笮融都不是孙策的对手,先后都被孙策击破,一直打到刘繇所在的曲阿。

    写到这里就会有人问了,孙策之前不是把母亲幼弟都安置在曲阿吗?刘繇难道不会抓孙策的家人为人质吗?

    这里面就要谈到孙坚的另一员部将:朱治。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早在孙策渡江攻刘繇之前,朱治就把孙策的老母幼弟从曲阿接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去了。

    事实上,这个朱治还是最早劝孙策回浙江老家开辟基业的倡议人。

    《三国志·吴书·朱治传》记载:会坚薨,治扶翼策,依就袁术。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

    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朱治还算孙策在长江以南的“内应”,只是能起到多大作用就难说了。

    薛礼和笮融不大行,但是太史慈却给孙策的事业造成了相当大的障碍。

    就像我们一提董卓就不得不提到吕布一样,要讲刘繇就不能不讲到太史慈。

    既然太史慈如此重要,我们理所应当应该多花些笔墨。而且在《三国演义》里,由于仰刘抑曹,所以魏和蜀的名将均着笔较多,而吴国从君主到将相仿佛都是跑龙套的。

    但事实上,我们如果仔细来看,吴国的将相虽然和魏相比大概略逊一筹,但是和蜀比起来,其实犹有过之。

    这种比较是一个大课题,现在真正的三国大幕才刚刚开始,类似的比较还有很多,现在,我们先来看看吴国少数以武力著称的名将之一太史慈。

    这个太史慈只所以出名,而且也被《三国演义》大书特书,主要是因为他曾经和声名最盛的“小霸王”孙策打成平手,但是我们考察一下太史慈的生平之后,就会发现,和孙策的交战其实并不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事情。

    而他最可贵之处,其实是他堪称三国无双的神**。

    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里,以神**出名的有如下几位:1,吕布,曾经辕门**戟解刘备之围;2,黄忠,关羽战长沙中**中关二爷的帽缨;3,赵云,曾经**断吴军追诸葛亮的船只桅杆。

    至于其他的张辽、徐晃、曹仁之辈,虽然想必箭术了得,但都未能与上面几位相提并论。

    但是从笔者目前看到的历史记载来看,我认为,“三国第一神**”的美誉吕布和黄忠都没有资格来拿,而太史慈倒很有可能摘此桂冠。

    对于《三国演义》,很多人热衷于做武力排行,这便有了前文提过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说法,其实这种排法一直争论较多,但是另外有一种排法倒很少有争议。

    比如:

    三国使戟的第一人,吕布大概可以当此殊荣;当然,使双戟的第一人可能就是典韦了;

    三国使刀第一人,关羽的青龙偃月大概无人能比;

    三国使蛇矛第一人,因为这兵器很少有人使,就只能是张飞了;

    三国使枪第一人,争论肯定很多,赵云、张辽、马超都是个中好手;

    三国使斧第一人,这个兵器虽然不冷门,但玩这玩意太过吓人,除了上海的斧头帮大规模普及了,在军队中很少有普及的,徐晃可居第一吧,不过徐晃的大斧和金兀术的宣花板斧似乎也不一样,当然,既然是演义也就不考证太深了。

    而如果说使箭第一人,虽然《演义》里吕布更厉害的是戟,可以退出争论,那黄忠可以稳坐第一把交椅;

    但是其他的兵器在历史上很难查证,所以只能由《演义》乱掰,但是弓箭在冷兵器时代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正史上也颇有记载,历史上的古代名将没有箭术不精良的,比如后羿、养由基,这都是传说中的箭神。

    而在三国正史里,“三国第一神**”理应颁给太史慈。

    闲话略过,且看神**太史慈的牛掰事迹。

    太史慈(166-206),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

    和吕布类似,太史慈早年其实并不是一个武将,而是很好学的一个学生,而且已经在郡里担任了属官,但是在尚武的汉朝,太史慈的神**显然也不可能无师自通,但目前苦于史料短缺,只能认定,太史慈对**箭有着特殊的爱好,是一边学习一边练武的复合型杰出人才。

    众所周知,吕布和项羽类似,都是不大愿意动脑筋的,而太史慈不大一样,他从小就非常喜欢研究应用题,所以脑袋瓜子很好使。

    太史慈才兼文武,自然在当地有不小的名头,既然成名了就容易被人找来摆平一些事情,对典韦这种人来说,摆平事情就意味着杀人,可是太史慈用另外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帮人平事,也不一定要流血。

    欲知太史慈是如何用智慧帮人“平事”,且看下文分解。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