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14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2615:07:09

    第102章天掉馅饼:刘备坐领徐州

    在谈刘备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陶谦的这位托孤大臣:糜竺,字子仲,东海朐(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史书中记载其姓名为“麋竺”。

    虽然糜竺在《三国演义》里出场频频,但大多数都是打酱油的,演义笔法对我们真正地认识三国历史造成了相当障碍,事实上,这位糜竺先生能成为陶谦的托孤心腹,而且后来一直被刘备礼待,自有其自己的本事。

    事实上,糜竺的早年经历的确让人大吃一惊。

    《三国志·蜀书·麋竺传》记载:(糜竺)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

    作为东汉乱世的富商,糜竺先祖世代经营商旅,养有僮仆、食客近万人,资产上亿。这个排场,我想当年吕不韦也不过如此而已。

    而且我们还要注意糜竺的商人身份,他的和汉末三国之际大多数风云不相同的出身,也决定了他的诸多行为。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的很多人物后来都成了神坛上的人物,比如关羽成为武圣,诸葛亮成为智慧的代名词等等。

    这个糜竺虽然没有封神,但是,他却与传说中的火神祝融打过交道。

    干宝《搜神记》曰:竺尝从洛归,未达家数十里,路傍见一妇人,从竺求寄载。行可数里,妇谢去,谓竺曰:“我天使也,当往烧东海麋竺家,感君见载,故以相语。”竺因私请之,妇曰:“不可得不烧。如此,君可驰去,我当缓行,日中火当发。”竺乃还家,遽出财物,日中而火大发。

    这个传说比较有意思,虽然荒诞不经,却可见糜竺的家产的确相当惊人,就连上天都知道了。

    而且有意思的是,如果按这个传说,火神祝融还是个美妇人,而这个美妇火神还能答应糜竺的请求,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有钱能使鬼推磨,难道还能使得动火神?

    或者说糜竺跟火神女性化身还有什么巫山云.雨不成?

    扯这么多,我只是想说,糜竺或者在三国的大战场中真是打酱油的,但是他做的事情绝不仅仅是打酱油而已。

    比如这次他率徐州当地士人迎刘备为徐州之主,就绝对不是打酱油。

    根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说法,在糜竺率人迎刘备为徐州之主的时候,刘备也知道自己资历声望不足以担当大任,所以拒绝了,史载“先主未敢当。”

    在这里,我仍然要提一句,虽然刘备的行为涉嫌矫情虚伪,但比起孙坚、笮融这种为了野心可以擅杀朝廷大员的野心家,刘备还是有温情和谦虚一面的,这也是他为什么能赢得广泛声誉的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下邳人陈登站出来说,“现在汉朝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如果刘使君您想建功立业,今日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徐州殷实富饶,又有户口百万,正是你大展雄图的好地方,所以我们想委屈刘使君您来主持徐州。”

    毫无疑问,在陈登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是想把刘备当作主公的。

    但是此时刘备已经34岁了,显然不是行事轻率的愣头青,他或许内心很想执掌徐州,但是他仍然不知道糜竺和陈登这些人到底对他有几分拥护,所以他又试探着问道,“袁术就在寿春城,距离这里很近,此人四世五公,海内名望所归,你们可以把徐州交给他管理啊!”

    刘备说这句话其实是有原因的。

    2011-12-2615:09:42

    因为袁术在拿下扬州的时候被李傕、郭汜掌控的朝廷从后将军迁为左将军,而且他还恬不知耻地自领了一个官位:徐州伯。

    伯基本等同于霸。

    袁术的此种行为基本上是把自己往齐桓公、晋文公这些春秋五霸上面靠拢,让人不知说他什么好。

    其实袁术敢这么自称也不是全无因由的。

    因为当时的天下大势是袁绍、袁术两系人马在争天下。

    袁术系的重要组成便是:袁术、公孙瓒、陶谦和后来的吕布。

    所以袁术在潜意识里大概认为自己是陶谦的上司,所以兼一个徐州伯也情有可原,当然,这只是他自己如此认为罢了。

    为了打消刘备的疑虑,陈登说,“袁公路此人既骄傲又奢侈,不是治乱之主,如果现在刘使君您能统十万步骑大军,则上可以匡扶汉室安抚百姓,成五霸之业,下可以据徐州成为一方诸侯,青史留名,如果刘使君您不答应,我们也不会把徐州让给袁术。”

    陈登的这番话主要是贬低了袁术表扬了刘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陈登给刘备的长远规划是“成五霸之业,”即让他尊奉天子,成为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人物。

    在周朝的礼制下,齐桓公、晋文公几乎是所有人臣所能达到的巅峰了,他们没有把周天子踩在脚底,却同样能实现人生最大的辉煌,其实在我看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远的不说,就拿现在的英国和日本来说,他们的首相也不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不是照样行使最高行政权名留青史吗?

    可惜战国以后,我国古代的野心家是很少能甘心屈居于周天子这样的荣誉天子之下的,非要更进一步而弄得血流成河,像王莽、董卓,他们的荣耀又比齐桓公、晋文公光明多少呢?

    每个人都不甘心做第二,非要第一不可,哪怕是名义上的第二也不行,这是潜藏在国人血液里的劣根性,否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在古代历史上会有那么多的为了帝位的流血事件,而日本的将军幕府政治就能容忍一个天皇的存在。

    身为第一执政将军却不更进一步去将天皇取而代之,这是我们中国人无法理解的,但是我认为,日本那些做幕府将军的,也有属于他们的历史智慧。

    闲话不提。

    见刘备仍然心怀迟疑,这时候,一个猛人出来说了一段很猛的话。

    这个人是孔融,关于这个人我们已经说了很多,就不再多赘述,他对刘备说,“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这一段话之所以非常著名,是因为孔融说出了对袁术指责最严厉的那句话“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后来这八个字被《三国演义》里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所引用,便坐实了世人对袁术的印象。

    虽然这句话将袁术骂得很惨,而且我也坚持青年时的袁术还是颇有才能而且也还有些道德追求,但客观地说,袁术成名后的很多行为,的确有些不大上台面,加上他不久前还被刘表和曹操追着打,但可见袁术虽然仍旧占据寿春,但是当时的声望已经每况愈下了。

    众所周知,后来孔融被曹操杀了,于是很多史学家便说,孔融自认为是汉臣,而不是魏臣,他阻挠了曹操的篡位计划,所以招致曹操的不满,最终招致被杀的结局。

    但是从他支持刘备主持徐州的立场来看,其实事情可能没这么简单。

    孔融不满曹操是事实,但是孔融没有批评陈登劝刘备做齐桓公、晋文公的建议,还认为刘备如果不领徐州就是“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所以,我认为,以孔融的智商,他其实已经知道汉朝气数已经快要到头了,所以他希望有一个有品德的英雄出现,去做东汉的齐桓晋文,让汉朝变成另外一个周朝。

    即他支持像刘备这样的人在尊奉汉献帝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霸业,所以他才会鼓励刘备领徐州,而后来刘备没有做成齐桓晋文,却让曹操做成了,偏偏曹操对汉献帝又不大礼貌,所以孔融才益发不满,并最终导致他与曹操的矛盾激化成灾难。

    孔融劝刘备领徐州的时候已经42岁了,而且又官居北海相,先是在王允的门下做过事,后来又参加过陶谦的二次会盟,孔融的资格已经相当老了,而且也算是手握兵权的实权人士。

    见孔融这样又有名声又有实力的实权派也表示支持,刘备便确实这不是只让他装装样子,而是真的天上掉下了馅饼,于是他便也不再推辞,正式担任了徐州的最高长官。

    在刘备答应领徐州牧的这一刻,他的名字便在东汉的帝国大地上被人们传颂。

    在刘虞、刘焉相继死去,汉室的大员已经只剩下荆州刘表一人,虽然益州还有一个刘璋,但是蜀地历来很少能插手中原,所以刘表显得非常孤独,不过从现在开始,人们的视线里又多了一个刘备。

    他们中的哪一个,会成为另一个刘秀,再次延续汉朝已经四百年的国运呢?

    公元194年,虽然东汉帝国失去了刘焉和陶谦两个老人,但是这一年,东汉帝国也出现了两个后来名动天下的英雄,所谓几家欢喜几家忧。

    刘备是两个英雄之一,另外一个,说起来,那也是名动八表。

    这个人名字叫孙策。

    一般来说,如果提到霸王,我们便知道说的是项羽。

    这不仅仅是因为项羽将霸王这两个字发扬光大,还因为在汉朝立国之后,基本取消了周朝留下来的单一分封制,使得“霸王”这个字眼不再成为帝王的尊称。

    所以霸王以后再无霸王。

    虽然没有了霸王,但是,有小霸王。

    历史上被称为小霸王或者自称为小霸王的就不计其数了,而其中最知名的,是这位孙策。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