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25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1417:15:19

    第24章董卓入京:袁绍为人作嫁

    上文提到,皇甫嵩这次高歌猛进,给王国、韩遂、马腾叛军造成了巨大打击。

    在官兵的高压之下,叛军内部又开始起了内讧,既然闹不成大事,那么挡箭牌也就失去了作用,或者说王国这个挡箭牌已经不怎么好用,于是韩遂、马腾等人又把王国也从第一把交椅上拉下来,找来了另外一个人当挡箭牌,这个人名字叫阎忠。

    在这里出现两则有些不同的记载:

    1,《后汉书-董卓列传》记载:忠耻为众所胁,感恚病死。遂等稍争权利,更相杀害,其诸部曲,并各分乖。

    2,《资治通鉴》记载:忠病死,遂等稍争权利,更相杀害,由是寝衰。

    由这上面两则记载来看,阎忠死得也有些不明不白。大概是阎忠看到叛军的前面两个头领边章和王国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而他是搞不过韩遂和马腾的,所以不愿意当这个头领,当然已经上了贼船,想走是没那么容易的,所以在韩遂和马腾的胁制下,日子很不好过,不久就病死了。

    在这一个替罪羊阎忠死了之后,韩遂和马腾等人就开始内斗,争权夺利,风头一时被打压了下去。

    叛军那边闹内讧,官兵这边也一样,由于皇甫嵩事事都想在自己前头,而且又打破了董卓养寇自重的算盘,所以让董卓非常不爽,于是把气全撒在了皇甫嵩身上,史载“卓大惭恨,由是与嵩有隙。”算是和皇甫嵩结下了大梁子。

    事实上董卓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

    在叛军被打得差不多之后,朝廷就开始对董卓下手了,先是想让董卓入朝做少府的官,在被董卓拒绝之后,又想让他做“并州牧”,把军权交给老好人皇甫嵩。

    但是事实证明,朝廷在对待皇甫嵩和卢植两员大将的寡恩上已经让将士们寒了心,至少他们是不怎么相信朝廷了,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个故事:董卓两违召命。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董卓第一次抗旨不遵了,早在张温当主帅的时候,用召书召集董卓开会,他就敢迟到。造成董卓乖张的原因,你可以说是董卓这人品性不好,便是品性好的人卢植和皇甫嵩,还有那个名将段颎下场如何呢?!

    所以我认为董卓的骄横很大程度上是朝廷逼出来的,这也正印证了一句话,好人遭殃,坏人猖狂,为了生存,董卓不得不做坏人。

    绕了这么一大圈,我们终于回到了开头的故事:在何进、袁绍、袁术等人的“帮助”下,董卓率军入了洛阳,将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掌控在手中,将大汉朝廷变成了军政府。

    当然,董卓这么干,用脚趾头想一想,就知道是基本不会有人同意的。

    问题很简单,董卓之前最大的官位是前将军,还谈不上是三公,另外,董卓此人的出身太低,在朝廷那帮大臣的眼里,董卓就是个没有文化的粗人,他们怎么能容忍一个粗人来掌握自己的命运呢?!

    这样的矛盾从一开始就公开化了。

    《资治通鉴》记载: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群公谓卓曰:“有诏却兵。”

    这句话是说,皇帝看到董卓带兵前来,非常害怕,害怕到直接吓哭,然后皇帝身边的大臣们便来告诉董卓,皇帝有诏书让您老退兵。

    这句话就是说我们都不欢迎你,你董将军还是哪儿凉快哪里呆着去吧。而且这些公卿大臣还把皇帝抬出来吓唬董卓。

    但是事实证明,不是只有二袁不把皇帝当天子,这董卓也就直接把圣旨当鸡毛了,当场就说:“你们这些人都是国家大臣,不能辅佐王室,闹出这么大乱子,有什么资格让我退兵?”

    董卓此言那是对文武百官当头一棒,让他们再也没有什么话可说。

    然后董卓就上前和少帝见面说话。

    根据种种迹象来看,这位连他爹灵帝都不喜欢的汉少帝刘辩很可能是有一些智力上的障碍的,他刚刚还被董卓吓哭,现在哪里还能说上什么利索话,董卓也就不和小皇帝说话了,转向和陈留王刘协说话,这刘协倒能把事情的原委说得像模像样,然后董卓就喜欢上了这个陈留王,然后存了废立之意。

    前文提到过,有的人认为董卓是汉之忠臣,因为他废掉了智力上有硬伤的少帝刘辩,改立聪明的刘协为汉献帝,所以有人说他是真正为汉朝天下着想。

    这种说法,从董卓的一贯行为来看,是非常不靠谱的。

    事实上董卓想废立皇帝的真正原因是:现在的汉少帝是何进、袁家立的,而且是这帮大臣支持的,现在他要想独揽大权,就要废掉少帝,再立一个完全听自己话的皇帝。

    更何况,这个陈留王刘协,我们前面讲过,还是董太后扶养长大的,宫中叫为“董侯”,而董卓又姓董,这样一想,正好攀上了已故董太后的门庭,对他掌权就又多了一个让他名正言顺的砝码。

    在何进身死、二袁血洗皇宫、董卓进京的大事件之中,皇室的传国玉玺丢了,这个传国玉玺以后还有故事,先放在一边。

    董卓掌权的第一件事,有点奇怪,是封了当时进逼京师的四方猛将之一的丁原为执金吾,就是先前那个周慎所做过的官,算是禁军首领。

    提到丁原,我们就可以看出董卓虽然粗,但是却绝不傻,因为他十分清楚,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四路外朝大将,另外两个王匡、桥瑁都是袁绍的人,肯定不能重用,只有一个丁原,似乎不挨着,就提拔成了自己的亲信。

    政治斗争是残酷的,董卓一入京,袁绍、袁术兄弟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我想袁绍此时,那是恨不得把董卓碎尸万段的,因为别的公卿大臣和董卓还有转寰的余地,可是他董卓抢了袁氏的胜利果实,那是仇深似海不共戴天。

    所以这时候袁绍的一个小弟,骑都尉鲍信,这位鲍信后来也是关东十三路诸候之一,从泰山募兵刚好回到洛阳,就给袁绍出了个主意:“董卓拥强兵,肯定会图谋不轨,如果不早点把他杀掉,您老就会受制于人;现在他刚到京城,士兵疲劳,不如马上攻打他,可以把他打败逮住!”

    毕竟袁绍有没有马上向董卓出手,且看下文分解。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