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伤不起!》:三国第一神贴,你没见过的高手对决!(每日更新)

正文 第1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1-1009:58:28

    第十章:何进之死:竟隐藏天大阴谋

    这第二件大事,其实是由一连串的大事组成的,即灵帝死后,何进掌权、谋诛宦官,最后导致董卓进京,然后引发十八路诸侯反董(据考证实际上只有十三路)。

    鉴于这段宫廷喋血政变很多人都写过,本文志在写别人没写过的,所以我就拣紧要的说。

    董卓进京是这件大事件重点中的重点,核心中的核心,不然的话,不管宫廷怎么斗争,何进再死十回,也不会激起中原诸候起兵反董,就没有后来的军阀割据并最终形成三国鼎立了。

    所以对比黄巾起义和董卓进京这两件大事,我才认为第二件大事更为重要,也更为致命。因为从历史结果来看,黄巾起义事件本身并没有直接形成军阀割据,汉廷当时的威望还在,甚至还能轻易将镇压黄巾军的官兵大将轻易逮捕下狱。

    而董卓进京,则直接让汉朝天下刀兵四起,首先董卓控制不了关东诸候,而到董卓败亡,关东联军解散,原本由董卓控制的关中阵营和中原联军两大阵营再次分解,才真正形成了天下大乱的格局。

    分析这次董卓能进京的根本原因,在于何进,或者说何进和袁绍、袁术结成的政治小团体。

    何进此人,历史上素有无谋之称,《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也毫不客气地赋诗讽刺: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罗老夫子这话说得很难听,说何进不听忠臣之谋,活该挨这一刀,不死就奇怪了。

    而曹操在《薤露行》也赋诗评论何进:“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说何进是猴子穿人衣冠,智慧不足还想占据高位。曹操这样说也很正常,因为他本身就看不惯何进和二袁兄弟结成的小团体,而且他和何进算是对立派,更兼他自己文韬武略,自然看不上何进这样因外戚而发迹的暴发户。

    但是《后汉书-何进列传》的评论却颇有意味:“窦武、何进借元舅之资,据辅政之权,内倚太后临朝之威,外迎群英乘风之势,卒而事败阉竖,身死功颓,为世所悲,岂智不足而权有余乎?”

    从《后汉书》的语气来说,虽然也承认何进智谋不足,但说何进和窦武“身死功颓,为世所悲,”而且点出何进“外迎群英乘风之势”,就是说何进还是懂得收揽天下英雄的,至少当时袁绍、袁术和曹操(至少在表面上)都在何进麾下,而且说何进被杀是让世人感到悲痛的事情。

    综上所述,何进此人,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客观地说,何进此人的事迹还是非常有可取之处的,而且,此人的死亡,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个天大的阴谋。

    我这样说是有证据的。

    《后汉书-何进列传》记载:中平元年,黄巾贼张角等起,以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都亭,修理器械,以镇京师。张角别党马元义谋起洛阳,进发其奸,以功封慎侯。

    可以这么说,黄巾起义之所以这么快就被镇压下去,是因为叛徒的告密,《后汉书皇甫嵩传》载“未及作乱,而张角弟胤子济南唐周上胤书告之,于是车裂元义于洛阳”。

    这两件事情一联系,那事情就非常明了:即张角派弟子唐周到前往洛阳报告朝中的内应——宦官封谞,不料唐周竟径赴省中告发张角造反之事,内应黄巾党马元义等人因此被杀。张角不得已,只好提前举事。

    而当时在洛阳接受马周告密并负责处理这件事,并诛杀了黄巾军于洛阳的大帅马元义,而且最终挫败了黄巾军在洛阳起事的阴谋的最高长官,正是何进。

    这是以何进以皇舅身份在历史上的第一次亮相,而且出手不凡,上来就扑灭了黄巾军在洛阳烧的第一把火,而且直接导致张角提前起义提前败亡,如此看来,何进对挽救汉朝天下所作的贡献相当可观,也算是挽狂澜于既倒的不世英雄了。

    何进本人很了得,他的弟弟何苗,在《三国演义》也是丑角形像,但是在历史上也有不凡的一笔:

    《后汉书-何进列传》记载:四年,荥阳贼数千人群起,攻烧郡县,杀中牟县令,诏使进弟河南尹苗出击之。苗攻破群贼,平定而还。诏遣使者迎于成皋,拜苗为车骑将军,封济阳侯。

    以此来看,何进、何苗兄弟两个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统军大将!

    至于后面的何进和蹇硕不和,并最终杀掉了蹇硕,拥立少帝刘辩,并且成功接管了蹇硕控制的西园八校尉的军事力量,也没有什么特别值得说的。

    但是从何进和蹇硕的争斗可以看出,何进能挫败蹇硕的宦官势力,并把权倾一时的大太监蹇硕杀掉,而且接管了西园八校尉,可见何进本人也不是省油的灯,甚至可以说是权谋老手。

    但也就是在何进继续与宦官的斗争之中,何进遇到了一个比他更厉害的对手,并最终掉进这个对手为他量身定制的陷阱中,并最终走向了灭亡。

    这个对手,不是来自他视为大患的宦官阵营,而是来自他的身边,他视为左膀右臂的小弟——袁绍。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最可怕的不是敌人,而是身边的朋友,这是千古至理,何进也就死在了这背后一枪之上。

    这就回到了我们早先提到的问题:召董卓进京这个馊主意到底是谁的主意?何进本人还是袁绍?!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