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36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2717:46:17

    1

    李泌知道,朔方军本来就是蕃汉混杂的军队,各支部队皆有渊源,互相之间既有联合互助,又有矛盾斗争。XX网站 www.xXx.com。主帅单纯依靠严刑峻法,是绝对带不好这样的部队的。

    朔方军需要的是宽严相济、但以宽为主的主帅。他首先应该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充分调动各将领的积极性。而郭子仪恰好是这样的主帅,是朔方军的最合适的统帅人选。

    不想,郭子仪却遭到李亨的猜忌而离职。

    自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起,郭子仪就一直执掌朔方军的兵权。

    那年的十二月起,他就开始出击静边军,与叛军作战。

    直到乾元元年(758年)十月,卫州、愁思冈之战,郭子仪都始终能够把朔方军团结在一起,充分发挥仆固怀恩等蕃将们的作用,接连取得了很多重大的胜利。郭子仪率领的朔方军还顺利地完成了收复东西二京的任务,担当起了“独任朔方无限功”的赞誉。(XX网站 www.xxx.com)

    乾元二年(759年)七月,因为李亨一直十分猜忌朔方军郭子仪的缘故,朝廷却以李光弼取代了郭子仪,明显是一个很大的失策。

    2

    李光弼的治军风格风格与郭子仪有很大的不同。李光弼治军严格,比较喜欢以权威军令压人。“光弼御军严肃,天下服其威名,每申号令,诸将不敢仰视”。

    李泌深知,李光弼这人,其实比较适合带领那些资历较浅的将领、渊源不深的军队。

    天宝十五年(756年)的一月,李光弼受郭子仪的推荐,出任河东节度使,重建河东军,他的表现就非常出色。

    带领朔方军这种背景十分复杂的军队,李光弼就不如郭子仪合适了。而且,李光弼的河东军与郭子仪的朔方军,本身就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矛盾冲突。

    朔方军的将士们,自然而然就对郭子仪被撤换,李光弼接替,有了一些抗拒和抵触的情绪。而李光弼接管朔方军的一些做法,以那种猜忌的方式,进入朔方军的做法,就更加激发了双方的矛盾,从而加剧了双方的冲突的发生。

    所以那时,李光弼带领自己亲信的数百骑兵,趁夜进入朔方军总部接收指挥的权力,给朔方军各将领的第一印象,就非常差劲,没有获得大家的信任。XX网站 www.xXx.com

    朔方军左厢兵马使张用济当时的不满,是很有道理的,这其实反映了朔方将领们的普遍态度,从而引起了李光弼的嫉恨。

    李光弼以私恨轻率的杀掉了左厢兵马使张用济,更是自毁长城,直接导致了朔方军官兵的逃散,极大地影响了朔方军得战斗力。

    张用济本是朔方军的良将,是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他对朝廷忠心耿耿,不想却因为触怒李光弼而无辜丧身,军心为之同情悲愤。

    当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的十月,率领官军收复河阳郡和河内郡的,就是左厢兵马使张用济和浑释之。

    邺城战败之后,也是左厢兵马使张用济力劝主将郭子仪退军守卫河阳的。

    “是后李光弼虽斩张用济而守河阳,则实张用济定计于其先也。”

    左厢兵马使张用济策划驱逐主将李光弼,也是因为李光弼的做法不当在前,而且,他在仆固怀恩和康元宝的劝说下已经作罢了。

    李光弼在召见左厢兵马使张用济时,“用济单骑来谒”,当时事实上已经准备服从李光弼的指挥了。

    但是,李光弼心**狭窄,依然没有放弃他的杀机,他还是用泄私愤的方式,把左厢兵马使张用济杀了。

    这种杀将以立威的做法,对那些未见过世面、以前互相又不认识的新兵新将的确很有效力,但对于朔方军各将领,却不仅没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反而有巨大的不良后果。最终导致了朔方军官兵的大量逃散,人心离散,给后来的战役留下了阴影。

    朔方军满额是六点五万人。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月,到至德三年(公元758年)九月,近一年的时间里,朔方军几乎没有打过什么大仗,基本上应该是补充到满员的了。

    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十月,卫州、愁思冈之战,朔方军的战斗进行得也十分顺利,损失应该不大。

    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安阳河之战时,朔方军也是布置在最后面,没有遭受大的损失。

    邺城之战中,起大风以后,叛军往北逃跑,朔方军在溃散的时候,并没有被叛军追击。因此,人员损失也应该不大(但装备战马损失不少)。

    退到河阳的时候,朔方军四至五万军队总应该是有的。

    可是,等到后来,乾元二年(759年)十月,李光弼坚守河阳的时候,朔方军却只剩下两万人了。主要原因,就是张用济之死,朔方士卒畏威而逃散者多所造成。

    张用济的那些亲信的部下自不必说了,他们对新来的主将李光弼应该是心怀不满,恨得咬牙切齿。

    况且,大多数人,起初都有一些排外的情绪,何况是他们仇视的人呢?

    其他官兵因为害怕或者自保,应该有很多也都不愿意跟随李光弼。这样,李光弼的手上也就没有多少可用之兵了。

    即便那些勉强跟随李光弼的朔方军将领,也大都像仆固怀恩一样,与李光弼是离心离德的,总想找机会报仇雪恨。

    李光弼对待仆固怀恩虽然也比较严,但是和张用济比起来,已经算优厚不少了。可是,仆固怀恩心里还是不愿意接受李光弼的领导,有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

    实际上,李光弼的内心里,也很是忌惮仆固怀恩手下那些彪悍的蛮族士卒们。所以,上下猜忌,互不信任,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3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