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354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1916:02:31

    九月二十一日,李亨征调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平卢兵马使董秦,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与关内泽潞节度使王思礼等十节度使率步骑兵二十万人,攻打相州的安庆绪燕军。

    安庆绪那时已经逃到邺城,但仍拥有七州六十余城。他的武器铠甲,辎重粮秣等贮藏都十分丰富。朝廷当时并不知晓真实的情形,以为天下平叛大事已定,一味骄傲轻敌。

    李亨为了显示自己做皇帝的权威,在朝政上开始自作主张,不愿意听从文武百官们的建议了;实际上,他却是处处受着李辅国,鱼朝恩等人的左右,不能够有自己的主意。而且他对将帅们的猜疑之心,却是更加地强烈。

    此次征战,他更是借口司徒郭子仪,司空李光弼两人,都是帝国的元勋,难以安排谁当对方的部属。所以,在讨伐叛军时,李亨故意不设置大军统帅,而是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负责监理各军,充当统帅的监督职责。而让郭子仪,李光弼这些节度使分别带领自己的兵力作战,实际上是让各军互相监督、牵制。

    李亨的这项措施,最终为大军的溃败种下了祸根。

    14

    战斗起初,官军是节节胜利。

    十月,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率兵从卫州汲县杏园(河南卫辉市南)渡过黄河,向东攻击获嘉(河南获嘉县),击败叛军安太清,杀敌四千人,俘虏五百人。安太清无法抵御,只有退保卫州,郭子仪进兵包围。

    十月初七,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派使者入朝报捷。

    那时,淮西节度使鲁炅也从阳武(河南阳武县)渡过黄河,郑蔡节度使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从酸枣(河南延津县)渡过黄河,与镇西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的部队一起到卫州(河南卫辉市)城下与郭子仪会师。

    闻听卫州被包围的消息,安庆绪深感局势严峻,悉发邺城中的全部兵力七万来拯救卫州。安庆绪把大军分为三军,崔乾佑率领上军,田承嗣率领下军,安庆绪御驾亲自率领中军,兵分三路前进。

    得知叛军前来救援,郭子仪喜不自禁,立即布置迎敌方略。他命令神箭手三千人埋伏在军营垒墙的后面,命令他们说:

    “诸位将士,本司徒如果领兵退却,叛军必定前来追击。那时,请你们立即登上垒墙,擂鼓叫喊对叛军**击。”

    郭子仪依计而行。不久,他与安庆绪交战,假装不敌退却,叛军遂紧急追赶,抵达了官军营垒之下,官军伏兵齐发而**击,箭如雨下,叛军急行撤退,郭子仪马上回兵追击,安庆绪大败。

    官军俘虏了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立即斩首示众。于是,官军克服了卫州。

    安庆绪率领败军后撤,郭子仪等率兵一直追赶到安庆绪的老巢邺城。

    这时,滑濮节度使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关内泽潞节度使王思礼及河东兵马使薛兼训都领兵相继来到。

    安庆绪收罗残兵败将,在愁思冈对官军进行反击,又被官军打败。官军前后杀死安庆绪叛军三万人,俘虏一千人。

    于是,安庆绪见无力抵抗,就入城固守,并四处派出使者请求救兵,郭子仪等率兵包围了邺城(河南省安阳市)。

    安庆绪束手无策,窘困急迫,只得低声下气向史思明求救,他派薛嵩前往范阳向史思明请求发兵,并承诺愿意把把帝位让给史思明。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1916:03:35

    史思明见机不可失,求之不得的皇帝宝座在向自己招手,遂出动范阳精锐兵力十三万人,准备南下救援邺城。但不,史思明一向多疑狡诈,逡巡观察,不敢冒然长驱直入。

    为了保险起见,史思明先派部将李归仁率领步、骑兵一万人,驻扎于距离邺城三十公里的滏阳(河南省磁县),与安庆绪遥相呼应。

    十月八日,河南节度使崔光远率兵克复魏州(河北大名县)。

    十七日,朝廷任命前兵部侍郎萧华为魏州防御使。

    正巧这时,史思明把军队分为三路:一路出邢州(河北邢台市)、洺州(河北省永年县),一路出冀州(河北冀县)、贝州(河北清河县),一路从洹水县(河北魏县)进军,前来救援魏州。郭子仪上奏请求让崔光远代替萧华,以便军粮的筹备。

    十二月初五,李亨下敕书命崔光远兼领魏州刺史。

    史思明乘崔光远刚刚攻克魏州之机,立足未稳,于是趁机率兵南下,大举进攻,崔光远派部将李处崟(yin)去迎战。

    由于叛军兵势强盛,李处崟连战失利,只得还兵退回城中。

    叛兵追到城下,四处扬言说:“李处崟召我们前来,他为什么不出来迎接我们呢?”

    崔光远中了叛军的离间之计,将李处崟腰斩处死。李处崟作战勇敢,深得军心,全军都对他依靠。他被诛杀以后,军心涣散,崔光远无法约束,只得脱身逃回汴州(河南开封市)。

    二十九日,史思明攻陷魏州,残忍地屠城,杀死三万多人。官军失利,一时军心镇恐。

    以后,官军与安史叛军之间相互攻守,各有胜负,就这样进入了拉锯战之中。

    就在本月,平卢节度使王玄志逝世。唐政府开始任命由军中士卒自己遴选和拥护的将领侯希逸,担任平卢节度副使。

    军中将领自行拥戴将帅的先例,由此开始。唐中央朝廷的威信再受重大打击。

    乾元元年(758年),就这样在战争中慢慢过去了。

    15

    乾元二年(759年)的春季到了,李泌的心却是越来越沉重,依然是难以平静。他已经预感到,在皇上与朝廷文武百官的盲目乐观中,在政府军辉煌胜利的掩盖下,已经潜藏着致命的威胁和危机。

    彭原对策中预想的种种悲剧,正一步步地向前逼近,而李泌对此却是无能为力,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悲剧的发生。就像看见一栋帝国大厦慢慢地倾颓,甚至倒下,自己却只有无可奈何地盯着,既无法扶持,也无力扶持。

    春季,正月初一,史思明在魏州城北建筑高台,修建祭坛,祭天称王,自称“大圣燕王”,他任命周挚为行军司马。

    此时,唯有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还有些清醒,他上书监军鱼朝恩,提出警告说:

    “中使大人:

    史思明攻占魏州,取得大捷后,却按兵不动,必定另有诡计。想来是要松懈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心情懈怠,疏于防备,然后用精兵对我们采取突然袭击,攻击我们的不备。请让我与朔方军司徒郭大人联兵进逼魏州城,主动向史思明挑战。史思明鉴于嘉山之败的经验,一定心有余悸,必定不敢轻易出战。

    这样旷日持久,僵持下去,我们就能够收复邺城。到时,如果安庆绪败死,史思明就失去了驱使叛军部众的号召力,难以指挥叛军。”

    而皇家观军容使宦官鱼朝恩却认为此计不可行,不是好的谋略,只好作罢。

    朝廷中,皇上和百官们,那些将帅们,也许此刻个个都是乐呵呵的,抱着乐观必胜的情绪。仿佛平叛胜利就在自己的眼前一样,好像没有一个人能够把潜藏的危机放在他们的心里。

    史思明,安庆绪却早已经在暗自筹划了,准备抓住官军的疏漏,给予官军致命一击。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