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35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XX网站 www.xxx.com)    【百\|度\|搜\|經\|典\|小\|說\|更\|新\|最\|快】-1316:08:26

    本年的十二月十五日,李亨开始大赦天下并大肆封赏功臣。XX网站 www.xXx.com。不久,这个消息就传到了衡山里。

    闻此喜讯,李泌不仅没有一点点喜悦,反而越发忧虑起来,功亏一篑的教训,历来都是十分深刻的。

    广平王李俶虽然被父皇李亨晋升为“楚王”,后来又改封为成王,却依然没有被父皇正式确立太子之位,帝国的继承人问题,留下了一段天大的悬疑。

    郭子仪加授司徒(三公之一),李光弼加授司空(三公之三),张良娣正式受封“淑妃”,李亨的儿子们也被封为了王爵。

    皇上开始大封功臣,他是不是认为天下已经太平了呢?

    “越到胜利的最后关头,越宜保持足够的清醒啊!一点微小的错误,就会前功尽弃的。”李泌念叨道。

    十二月二十二日,史思明,窦子昂等叛军将领正式归降朝廷,史思明被封为了“归义王”。

    “他们的归顺到底可不可靠呢?这会不会只是他们受形势所迫,所采用的一种权宜之计呢?!史思明等人的军队都还在他们的牢牢掌控之中,形势如何发展,还难以最终断定啊!可是皇上呢,为什么会认为如今的大局已定了呢?”想到这些,李泌越发地焦虑起来。

    “我看皇上可能已经完全丧失了应有的警惕了吧。史思明这人反复无常,我实在担心某一天,又会祸起萧墙的啊!何况如今,燕贼安庆绪的老巢也还没有清除,叛军随时都可能会死灰复燃的啊?怎么能够心安理得地睡着大觉呢?

    如果皇上不能听从文武大臣们的提醒,时刻保持一份警觉之心,如果皇上缺少未雨绸缪的谋略和准备的话,我担心灾难就将会再次来临的啊!”

    想到这里,李泌立即提起笔来,将自己的忧虑和担心上奏给了皇帝李亨。XX网站 www.xXx.com

    可是,隔了很久,李泌也没有得到李亨的回音。就连李亨不时派来看望李泌的中使,也渐渐地减少了很多,似乎李亨觉得胜利在望,不需要在乎李泌的意见了。

    就这样,李泌人在山中,却心系朝廷。他依然在时刻关注着平叛的大事,思考着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李亨,破解朝廷面临的种种危机。

    8

    这一年,朝廷在胜利的喜庆中度过了,转眼就到了至德三年(758年)。

    正月五日,李亨终于被太上皇隆重地用正式文件册立,名正言顺地当了皇帝,得到了天下黎民百姓的承认。

    二月一日,李亨任命亲信殿中监(宫廷总管)李辅国兼太仆卿,继续担任判元帅府行军司马。李辅国在宫内与张淑妃的联系越发紧密,他继续结交和依附张淑妃,权势更加倾动朝野,几乎无人能制。

    三月六日,张淑妃被李亨正式晋封为皇后,登上了她日思暮想的皇后宝座。

    四月,叛军首领燕帝安庆绪为了凝聚人心,在首都邺城跟文武百官歃血为盟。然后,他亲率蔡希德,崔乾祐等著名将领,率军二万人趟过沁水反攻政府军,不能取胜,只好重新退回他们的巢穴邺城。

    五月,河南节度使张镐上疏警告皇帝李亨,提醒他主意史思明可能叛变的消息:

    “皇上啊,微臣冒死进谏,希望皇上垂听。

    臣本一介布衣,承皇上重用,任为封疆大吏,敢不竭尽忠心。微臣如今冒天下之大不韪,揭发史思明等恶贼的阴谋和罪行。XX网站 www.xXx.com。皇上啊,现在史思明虽然表面上看来十分驯服,忠于朝廷,然他的狼子野心不改,已经在进行着反叛的准备。他这人一向凶暴险恶,不值得信任。当初,他利用安禄山叛乱,天下大乱的机会,窃取高位。力量强大时,他就公开背叛;力量衰弱时,他就假装妥协。他虽然生着人的面孔,内心却如同野兽般狡诈阴险,难以用恩德感化,我们不得不小心为上。希望皇上,力排众议,不要交给他权柄,未雨绸缪,有所防备。

    滑州防御使许叔冀,一向老奸巨猾,左右观望,遇到危难,一定立场不坚,可能变节。请陛下立即征召他回京任职,以备不测。”

    李亨其时正宠爱信任史思明,希望能用恩德感化他,使他真心实意地归顺朝廷;加之钦差宦官接受史思明和许叔冀之重贿,拼命在李亨的面前推崇史思明和许叔冀的忠贞诚实,认为他们可以大加信任。

    李亨遂对张镐所有的劝告都置之不理,并认为张镐的奏章心怀叵测,不切实际。他大为震怒,立即下旨斥责张镐讲话不负责任,挑拨君臣关系。

    五月十七日,李亨贬谪张镐为荆州防御使,命令亲信礼部尚书崔光远,接替张镐的河南节度使职位。至此,朝中再也听不见大臣将领控告史思明即将反叛的声音。李亨越发认为史思明一片忠诚。

    五月十九日,李亨正式册封楚王李俶为太子。十月,改李俶的名字为李豫。

    其时,张皇后的亲生儿子兴王李佋刚刚六岁,她时刻谋划夺嫡。她经常在李亨的耳边述说,希望能够说服李亨及文武大臣同意,把儿子兴王李佋扶上太子的位置。但朝中议论纷纷,并没有多少大臣对她表示支持。张皇后渐渐灰心丧气,李亨犹豫不决,不敢贸然决定。

    李亨曾经于一个闲暇的时间里,与吏部考功郎中、知制诰李揆谈论这件事情道:

    “爱卿啊,册立储君,关系社稷的安危,朕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

    兴王佋是朕的小儿子,很受朕的喜爱,他又是皇后的嫡长子,朕有意立他为太子。然而,朕担心他的年纪幼小,不足以承担社稷的重任。况且,他又不太受群臣的拥戴,朕恐怕不利于社稷的稳定,因此,朕一直忧虑不安,犹豫不决,久久也无法决定,朕想听听你的建议。

    成王俶是朕的长子,并有平叛之功,人心所向。朕思量再三,欲立他为太子,不知卿意如何呢?”

    李揆听后,立即拜贺说:“恭喜陛下!陛下此举,乃深谋远虑,此真国家之大幸!在帝国多灾多难之秋,非德高望重的储君,不足以让天下安宁,闻听陛下的决定,臣不胜之喜。”

    李亨这才打定主意,他高兴地拍板道:“谢谢爱卿的意见,朕的主意已定!”

    乾元元年(758年)五月十九日,李亨正式立成王李俶为皇太子。

    五月二十四日,李亨任命崔圆为太子少师,李麟为太子少傅,皆免除同平章事(宰相)职务,命令他们一心辅佐太子。

    十月五日,李亨举行仪式册封成王李俶为太子,改太子姓名为李豫,并赏赐百官、六军钱物。自从收复两京以来,皇帝对臣属从没有一点赏赐,此时刚发行新铸的大钱乾元通宝,文武百官及皇家禁卫军,才分别等级,有点赏赐。

    就这样,李亨终于接受知制诰李揆等大臣的意见,下定决心,正式册封大儿子李俶为帝国的太子,才最终没有在朝廷酿成一场新的立储危机。

    9

    史思明虽然假装归降朝廷,但他“外示顺命,内实通贼”,不断地招兵买马,扩张军备的举动,还是慢慢引起了皇帝李亨的警觉。

    去年,史思明刚刚归顺之时,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就上书李亨坚持认为:

    “陛下,史思明反复无常,性格贪鄙,残忍,野心勃勃,又手握强大的兵力,他一定不会满足于他现在的地位,免不了依然要叛乱的。希望陛下能够引起警觉。”

    李亨眼见史思明的不轨行动,就渐渐地听从了李光弼的建议。于是,李亨就与李光弼商议,怎样妥善地剪除史思明的势力。

    起初,史思明以部下将领的身份侍奉平卢军使(基地司令)乌知义,乌知义对史思明很友好,大加信任。

    至德元年(756年)安禄山反叛。十月,史思明奉安禄山之命前去平定河北诸郡。乌知义的儿子乌承恩那时正担任信都太守,眼见叛军势大,他就举郡投降了史思明。史思明念及当初乌知义照顾自己的旧恩,而保全了乌承恩。

    及至至德二年(757年),安庆绪兵败放弃洛阳,逃回河北邺城时,乌承恩即劝史思明归顺了朝廷。

    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却对史思明身怀警惕,他认为史思明虽然暂时归降朝廷,但终究还是会反叛的,于是常常秘密考虑怎样除掉史思明。

    因为乌承恩曾经是史思明的亲信的缘故,所以李光弼就与乌承恩秘密商议,希望乌承恩能够暗中谋算史思明,下手除掉他,为朝廷立功。乌承恩答应。

    因此,李光弼就建议皇帝,任命乌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并承诺免叛将除阿史那承庆死刑,让他们俩联合,共同去对付史思明。李亨同意。

    正巧,这时乌承恩入京师朝见皇帝,李亨就派宦官李思敬与他一起回到范阳去慰问和安抚史思明。

    10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