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90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W.DSNT|-3018:51:58

    3

    七月底,难堪的局面终于有了一些改观,李亨的心里才有了一些快意,心里才舒坦了一些。

    七月二十七日,河西节度副使李嗣业同他的助手-都知兵马使,判官段秀实,终于亲自率先带领勤王军五千人到达了灵武郡,为新皇帝李亨护驾。

    新皇帝李亨听说了河西节度使大军出军的所有经过,以及段秀实在出兵前,对河西节度副使李嗣业的建议及责备以后,对段秀实大为欣赏和感激。

    李亨刚刚即位于灵武时,他就立即下旨,征发河西节度使梁宰前来救驾。可节度使梁宰却潜怀异图,希望等待大局进一步澄清和变化,不想立即接受新皇帝李亨的命令。

    折冲(征兵府司令)段秀实闻听此事,立即前去劝解并责备节度副使李嗣业道:

    “大帅啊,如今国事危急,正是表明一个人志向的时候。哪里有天子告急,臣下却平静地对待,相信那些浮妄的言语的道理呢?这岂是明公的心意呢?

    大帅你平时一向以大丈夫自许,号称尽忠报国,照今天的情形看来,不过是贪图自己私利的小儿女而已!”

    李嗣业大为羞惭,终于被段秀实说服,决定起兵勤王。李嗣业遂前去拜见节度使梁宰,请求节度使梁宰按照朝廷的数目发兵。

    李嗣业德高望重,功勋卓著,梁宰哪里敢拒绝以节度副使李嗣业为首的将士们的建议呢?他遂改变态度,听从了李嗣业率军勤王的意见。

    节度使梁宰就派遣步骑五千,命令节度副使李嗣业统率,奔赴朔方郡,去救援皇帝。

    李亨那时向安西战区征兵,行军司马李栖筠也表示响应。他也征调了精锐部队七千人,勉励他们尽忠行义,欢送出发,命令他们迅速赶往朔方战区救驾。

    4

    当李嗣业到达灵武,李亨极为兴奋,立即设宴款待李嗣业这些高级将领们,竭尽所能,对将士们进行赏赐。

    李亨兴奋异常地召集李泌前来,分担自己的喜悦:

    “先生,李嗣业将军率军来到,朕的心中又多了几分胜算。朕是异常高兴啊!先生,你对李嗣业一向了解,你给朕讲讲他的故事,好吗?也让朕对他的了解能够更加深刻一些!”

    “陛下,很好!李嗣业这人,一向赤胆忠心,机智勇敢,是朝廷的一员猛将啊!陛下应该对他恩威并济,充分发挥他的才能才是。既然陛下今天有兴,就让微臣慢慢为陛下道来吧!”李泌不慌不忙地讲道,“却说这个李嗣业,乃我唐军中一位著名的战将,他本是陕西高陵(今陕西省三原县境内)人。他身长七尺,膂力绝众,武艺超群,勇冠三军。在我盛唐崇尚军功的氛围下,天宝初年时,他就应募从军安西,希望能够建功边塞,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李嗣业投军不久,就崭露头角,显露出了自己的高超武艺和有胆有识。

    当时,我唐军军中开始推广一种叫做陌刀(一种长柄两刃刀)的新式兵器,李嗣业一见,就大为喜欢。这种兵器,简直就好像是专门为李嗣业准备的武器,被李嗣业发挥得淋漓尽致。

    李嗣业十分擅长运用陌刀。他训练刻苦,操练认真,很快就从军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陌刀将领。

    年轻的李嗣业每次参加战役,都能够奋不顾身,奋勇杀敌。他充当队头,常常冲锋在前,所向无不披靡。

    李嗣业很快就因战功卓著,晋升为了昭武校尉。

    他的上司-河西兵马都指挥使高仙芝非常欣赏他,就任命李嗣业与郎将田珍分别担任自己的左右陌刀将,大为信任。

    天宝六年,李嗣业跟随当时的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去出征小勃律国。

    开元年间,我唐朝廷的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开元盛世”。国力的增强,使我朝的军事实力也随之不断地增强,在与吐蕃王国的战争中,我唐朝廷也逐渐占据了优势。

    这一时期,我唐朝廷在西域的战略主要是依托安西、北庭(治金满,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所辖各军镇,号令当地土著,或攻或守,不断地巩固和扩大自己控制的区域。

    吐蕃王国起初是和东突厥汗国及突骑施等(主要是和后者)部落结盟的,同我唐军多次进行较量。两军争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安西四镇及北庭战区一带。

    后来,东突厥及突骑施部落衰落后,唐蕃争夺的重点逐渐转移到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南地区。

    那时,葱岭上有两个国家,即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都城孽多城,今吉尔吉特)和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中部一带,都城巴勒提斯坦)。

    小勃律国原为我唐朝廷的属国,是吐蕃王国通往安西四镇的交通要道。吐蕃王国为了拉拢小勃律国,吐蕃赞普就把自己的公主嫁给了小勃律王苏失利之为妻。小勃律国遂背叛我唐朝廷归附于吐蕃王国,吐蕃王国进而控制了西北各国,因此“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中断了对我唐朝廷的朝贡。

    太上皇闻讯,大不满意,决定出兵惩罚叛徒,他就下令安西战区讨伐小勃律国。

    然而,初战不利。几任安西节度使如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眢等人,都曾经数次派兵讨伐,最后皆因敌人地势险要,加之吐蕃王国大军的援助,无功而返。太上皇越发震怒,更加想收拾掉敌人。

    天宝六年(747年)三月,太上皇下制,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国,务必消灭敌人。

    接到太上皇的指令,高仙芝是既喜亦忧。喜的是,皇帝陛下对自己非常信任,给予了重托;忧的是,此次进军,路途遥远,敌军防守严密,前几任节度使都铩羽而归。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