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6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2-03-0316:07:22

    5

    回忆起朝廷先后发生的那许多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摧残和埋没人才的事件,李泌却只有在心中暗自叹息起来:

    “为什么大好前途的王朝,发展到一定的时候,都会发生内斗,重蹈**堕落的覆辙呢?为什么统治者们都会走上任人唯亲的老路,荒废国家大好的人才,或者把能人志士推到敌方的阵营去呢?”

    想到这些疑问,李泌不禁摇起头来。连他这个与上层人士接触和了解很多的人,也根本说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难堪的情形。

    “也许是权贵们垄断了国家的权利,就会拼命维护自己集团利益的缘故吧?他们怎么能够容忍外人来分上一杯羹呢?结果,他们就只有一切以人际关系,来决定朝廷的用人大事了吧!说到底,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利益集团或者是家族的利益啊!自然而然,任人唯贤,也就成为了一句口号,或者纯粹是欺世盗名,糊弄百姓的东西。”李泌就这样胡乱猜度着。

    6

    李泌虽年少聪颖,从小就**怀大志;又有交结王公大臣,公子王孙的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并深得皇帝李隆基的喜爱;可他在仕途上却并不顺利,并没有沾到什么便宜,一直在下层久久地沉沦。

    的确如此,那时的唐朝廷早已经是达官贵人,豪门大姓把持了朝政,门第关系决定了一切。像李泌这样的普通人家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多少机会去从政做官,更不用说施展他们的政治抱负了。而李泌的父亲,仅仅只是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吴县县令,属于庶民阶层。

    李泌也并没有什么强硬的后台、背景和关系,可以仗恃和依靠的了。况且,也没有谁能够在掌权的高官们面前,反复提起或者是推荐李泌的才能。李泌空怀远大抱负,长久不能得到朝廷的任用,就很容易理解了。

    因此,李泌的心中总有些悒郁不快,愤愤不平。

    在十八岁那年,怀才不遇的李泌,就赋下了那首抒发自身抱负的著名的长歌行《天覆吾》。

    《天覆吾》写成以后,以文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而著称。加之这首长歌行反映了广大低层知识分子的际遇,抱负和心声,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共鸣。

    《天覆吾》遂迅速在社会上流传开来,脍炙人口,受到了不少人的赞誉和欣赏。

    宰相张九龄读到李泌的这首诗后,心里却十分的沉重,显得很是忧虑。他既深知李泌的气度和志向,又非常爱惜李泌的才能。当然他更加深知官场的黑暗和污秽,宦海莫测的种种潜规则,担心李泌的才华出众会给李泌带来严重的伤害。

    张九龄就在私下里推心置腹地劝诫李泌道:“长源啊,你过早就得到美名,对你一生的发展未必是一件好事啊!英才易遭嫉,良木常被摧,所以你必然会遭遇到一些坎坷和挫折啊!你一定要学会经受住这些考验才行啊!如今,你还非常年轻,应该学会善自韬晦,这才能算是尽善尽美啊!藏器于身,这是古人都十分重视的,况且你还是一个孩童呢?孩子啊,你以后作诗,应该注重欣赏和歌咏风景,赞颂古代圣贤达人、忠臣烈士才是。你千万不要锋芒毕露,宣扬自己,以免惹火烧身啊!”

    闻听张九龄的善言提醒后,李泌顿时醒悟。他深深地感激张九龄这位长厚者爱护自己的深厚情谊和良苦用心,不禁流下了两行热泪。

    从此之后,李泌写诗作文,就韬光养晦,“不复自言”襟怀抱负了。

    张九龄见李泌年纪不大,却能够深明事理,从善如流,越发认为李泌的前途不可限量,为他感到十分的高兴。

    7

    想起这些往事,李泌感伤感激。张九龄的言行和为人处世方法,对李泌的感染很大。李泌待人接物,以玄门为韬晦隐身之处,淡泊名利,低调行事,都与张九龄对他的教诲和影响,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李泌不久又想起了诗人贺知章对他的赞誉和推重,心里不免有些自愧起来。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里,没有做上高官,似乎就是无能,甚至会矮人一截。李泌虽然多次隐身道门,但还没有完全脱俗。

    贺知章特别喜欢交接朋友,也十分爱惜人才。他在长安为官期间,就与大诗人李白,著名书法家张旭、及李昉、李适之、崔宗之、苏晋、焦遂结为了好友,号称“饮中八仙”。

    李白就因为他的推荐而成名,最终为皇帝李隆基所提拔,任用为翰林学士。就连大诗人杜甫,也很钦慕贺知章的为人,渴望与贺知章结交。他还专门写有诗歌,歌咏赞颂贺知章的知人之明。

    贺知章与李泌也很有缘分。那一次,李泌初见贺知章,贺知章就对李泌倾心爱重,大加赞赏,令李泌记忆犹新。

    当时,贺知章与张说、张九龄等人谈论着幼小的李泌。贺知章有些得意地对张说、张九龄等人说道:

    “诸公,我一向自诩有知人之明。长源虽是个小穉子(小孩子),但他的目光,却湛湛如同秋水般的明净,充满睿智,不可小视。我斗胆预测,他长大之后,是一定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官拜卿相的。”

    8

    想到这里,李泌越发惭愧,脸色红了起来。他看看逃难的路人,发现他们都在惶惶不安地赶路,根本没有谁在注意自己,心里才好受了一些。

    李泌觉得,自己几乎是完全辜负了贺知章前辈的期许,老大年纪了,自己依然没有建功立业,差不多算是白活了一生。如果不是虢王李巨的邀请,新皇李亨的征召,也许他依然是隐居在荒山野岭的一个普通的山人,如同那幽谷中的百合、玫瑰,无人欣赏,无人问津。

    人世间别人赐予的恩情,那些知遇之恩,有时实在难以报答,李泌联想到韦虚心对他的看重,心情越发郁郁。

    韦虚心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经担任过工部尚书、东京留守等职,也是朝廷一位正直的重臣。韦虚心为官十分清廉。他打击豪强,侍人以宽,是一位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处事的官吏。后来,李泌处理事务灵活实际,讲究成效,韦虚心对李泌的为官处事的积极影响不可小视。

    李泌不仅在李亨的忠王院居住过,可以在张说、张九龄的宰相府中随意地出入,而且还常常在宁王李宪的府里来往和居住。就连年龄比李泌大了二、三十岁,皇帝李隆基的亲妹妹玉真公主,每次见到李泌,都会亲切地称呼李泌为“弟”,特别地加以“敬异”。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