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0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1017:49:30

    谢谢。

    第五回锄奸相马嵬传兵变割恩爱隆基弃贵妃

    1

    六月十四日,天气变得更加地阴霾,仿佛一场暴雨即将来临。

    天刚蒙蒙亮,李隆基就开始督促众人,迅速地预备饮水,做好继续前行的准备。匆匆地喝了一点热水以后,李隆基就急忙下旨,命令大家速速地向西行进。

    昨晚一夜都没有休息好,衰老体弱的李隆基觉得自己的头脑一直有些昏昏沉沉,精神萎靡不振。加之天气有些闷热,李隆基越发感到浑身不舒服。

    随从的人众都十分害怕自己会掉下大队,落入叛军或乱民之手。他们大多来不及准备,也来不及喝水,就急急忙忙地收拾好自己简陋的行李,栖栖遑遑地随驾西去。

    由于大家都饱受饥饿与疲惫的折磨,有气无力,队伍只能够缓缓地前行。

    李隆基万万没有想到,一场突然的危机很快就将降临。

    未时(下午二点左右),李隆基一行终于抵达了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马嵬驿是前往西蜀的一处有名的驿站,距离京师长安约一百一十三里,距离金城县驿站大约二十八里。

    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精疲力尽。左相韦见素,御史大夫魏方进,高力士,贵妃姐妹,张良娣等人,都在驿站里面陪侍着皇帝李隆基休息。儿子寿王李瑁带领侍从在驿站外守卫。

    当初,天宝十三年(754年)秋季时,京城长安及其周围郡县,接连下了六十多天的淋雨,郡县官民的庐舍垣墉差不多颓毁殆尽。京城长安城里受灾也是十分严重,总计有一十九个坊,遭受淋雨的肆虐侵袭。

    李隆基眼见此情,十分愤怒。他认为,这些天灾,都是因为当朝的宰辅陈希烈等文武大臣不够称职,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造成,所以上天才会降下如此的灾难,来降罪于官民百姓。

    于是,李隆基下旨,准备撤换宰相陈希烈,以示惩罚。他命令国舅杨国忠赶快去精求端士,辅弼朝政,化解上天的愤怒。

    安禄山的亲信,兵部侍郎吉温,那时正承受皇帝李隆基的宠遇和信任。皇帝李隆基心里打算,准备任用吉温担任宰相一职,接替引咎辞职的宰辅陈希烈。

    杨国忠私下却认为,自己与安禄山矛盾重重,而吉温又是安禄山的宾佐和亲信,如果吉温做了朝廷的宰相,势必对自己不利,不仅会分割自己的权力,还会掣肘自己的行动。而杨国忠的心里,早就十分畏惧和忌惮安禄山的威望和权势。

    杨国忠因此决定排除吉温,阻止他担任宰相一职。晚上,杨国忠就向皇帝李隆基秘密地上奏,认为不宜任用吉温为相。李隆基认为国舅的进谏有理,于是答应另行任命他人。

    杨国忠见皇上的主意改变,机不可失,就急急忙忙去拜访中书舍人窦华、宋昱等人,征求他们的意见,以选拔对自己有利的人选。

    窦华、宋昱等人,一致认为,韦见素方正儒雅,性格柔和,容易控制,适宜推荐为相。杨国忠深以为然。

    回到皇宫,杨国忠就向皇帝李隆基建议,推荐任用韦见素为相。

    皇帝李隆基平常亦很看重韦见素,认为韦见素曾经在自己父亲的相王府当过差,侍奉过父亲,而且韦见素还与自己有一些旧恩,可以提拔任用。

    天宝十三年八月,朝廷就拜韦见素为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院学士,知门下省事,代替陈希烈的宰相之位。

    韦见素既为杨国忠所推荐而担任朝廷的宰相,他对杨国忠感激涕零,死心塌地,因而成为了杨国忠的死党,所有朝廷大事,他都对杨国忠唯命是从。

    安禄山那时与杨国忠争宠夺权,两相猜嫌。韦见素亦从不谈论他俩的是非,只是在相府中署字画押而已。乃至于纵容安禄山发动叛乱,危害社稷,他也不发一言,也从不表示自己的一点意见,人称“陪食宰相”。

    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十二日,哥舒翰兵败桃林,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到京师。皇帝李隆基闻讯以后,就决定第二天早上,逃离京师。

    当时,皇帝李隆基苍皇出幸,也不知道究竟应该到什么地方去躲避为是。杨国忠因为身领剑南节度使旄钺的缘故,因而就请求皇帝李隆基临幸成都。李隆基那时惊慌失措,也没有多少主见,就同意了国舅杨国忠的建议。

    十三日逃亡的那天清晨,左相韦见素父子早早进宫去朝见皇帝,恰好与右相杨国忠、御史大夫魏方进,相遇于皇宫延秋门。左相韦见素得知皇帝西行的消息以后,来不及回家通知自己的家属,便扈从皇帝李隆基向咸阳西行。所以,李隆基认为左相韦见素忠心耿耿,就一直把他留在身边,叫他侍候自己,事无大小,都与他商议,很是亲近信任。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