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0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12-0520:06:07

    3

    回想种种不堪回首的往事,剖析自己在处理安禄山问题上的种种失误的举措,李隆基内心的愧悔越发地强烈。他对安禄山的忘恩负义和背信弃义简直恨入了骨髓。李隆基不时愤怒地挥动着他的手臂,似乎是想用手紧紧地揪住安禄山,撕个粉碎。

    六月十三日的那天上午,李隆基的心绪一直都极为不佳。忧虑,悔恨和愤怒一直笼罩在李隆基的心头。

    早些时,李隆基就已经派宦官王洛卿先行出发,去通知沿途的郡县政府官员,叫他们准备和安排好接待皇帝一行。

    哪知道,李隆基抵达距离长安二十公里的咸阳望贤宫以后,看见的却是一副难以忍受的场景。

    李隆基这才发现,传旨的王洛卿跟洛阳县令,已经一同率先逃走了,毫无踪影。

    李隆基越发怒不可遏,不停地用拐杖敲打身边的侍卫出气,高力士不住地低声劝阻皇上,不要因这些小事气坏了龙体。当时,李隆基的身边只有高力士与贵妃姐妹在侍候着,太子妃张良娣腆着大肚子痛苦地躺在床上**着,不时抚摸轻揉着自己的肚子。侍女们心惊胆战地四处张望,好像在盼着太子的归来。

    太子李亨,国舅杨国忠与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掌闲厩李静忠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没有看见他们的踪影。贵妃姐妹不时发出的哀叹声和抱怨声与张良娣的**声交织在一起,更加地令李隆基烦躁不安,心绪不宁。

    到了中午,李隆基还是饥肠辘辘,没有进膳。贵妃姐妹,张良娣等人也是饥渴难忍。其实那时根本也没有什么好的东西可吃。

    正当李隆基百无聊赖,怒气难平的时候,国舅终于回来了,李隆基不由得大喜起来。看见国舅急匆匆地归来,李隆基觉得有了依靠,心中似乎安稳了一些。原来,国舅杨国忠亲自率人上街,是去寻找和购买烧饼饮食去了。李隆基和亲近的贵妃姐妹,张良娣等人,这才得以勉强地充饥。

    此时回想起这件事,李隆基不由得感慨万分,对杨国忠还是心存感激:

    “还是国舅对朕好哦!”李隆基在心里不停地念叨,“现在只有国舅一个人,还值得朕的大力信任啊!包括朕的孩子们,他们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自己的父皇饿着肚子呢?只有国舅一直没有辜负朕的宠信啊!在这危难的关头,他还处处想到朕,想到朕面临的种种问题啊!

    天下人啊,你们其实根本就不了解朕的国舅啊!安禄山反叛,那是他的悖逆负义,与国舅何干呢?你们为什么偏偏要认为是国舅挑起,要责怪国舅呢?也许只有朕,才能够真正了解国舅对朕是那样的忠心。”

    4

    杨国忠好不容易购买的几个炊饼,只是勉强解决了李隆基身边几个人的饥饿问题。

    逃亡到咸阳望贤宫的皇家男女一行,那些皇子皇孙,随从宫眷们,到了午后,依然没有谁能够吃上一点东西,个个是饥渴交加。孩子们哭成了一团,根本就不理会大人的责骂,呵斥,只是大声地叫着“饿!饿!”

    大家都盼望着寻找食物的卫士官员们能够尽快回来,或是能够有卖食物的小贩走来。

    渐渐地,他们绝望了,知道在这样兵荒马乱的日子里,大家都是逃命要紧,哪里还顾得上买卖呢!

    后来,大家终于看见奔来了一群拖儿带母的逃难的百姓。那些百姓们看见这些达官贵人一个个饥肠辘辘,都在望贤宫外四处张望,或是寻找着野菜甚至是没有成熟的瓜果之类充饥,这些善良的百姓们不禁大起恻隐之心。他们把随身携带的高粱饽饽等寒碜的食物,施舍给了这些显赫的贵人们一些,才暂时慰解了大家的一点饥渴问题。

    这些逃难的贵人,不顾脸面,也没有讲究食物是否洁净,就争先恐后地为自己和妻子孩子争夺起来。可是,食物毕竟非常有限,他们把百姓们进献的高粱饽饽等糙米饭抢食净尽后,大家依然无法填饱自己的肚子。有的年老体衰的人甚至根本就没有沾上一粒米。饥饿的人们再次哭成了一团,情景凄凉万分。

    李隆基看见这样凄惨的场面,勉强地咽下了几口饽饽,吃了一块炊饼之后,就再也吃不下去了,他也忍不住落下泪来。他强忍住自己的眼泪,悄悄地走开,回到了宫眷堆里。

    见那些达官贵人们平时极端轻视的,无知无识的黎民百姓,在国难当头居然对皇帝一行还如此地忠心耿耿,那么厚道亲近,李隆基更加地愧疚感伤,心中也越发愧悔。

    李隆基感激地下旨,让宰相杨国忠立即拿些钱,分送给那些贫苦的百姓,感谢大家送饭,送水,送衣物,送草料的浓浓情意,慰勉大家的辛劳和忠心。

    那些虽然有些惊慌失措,凄苦伤悲,但依然不改淳朴和真诚本性的善良百姓,聚在皇帝李隆基的身边,久久不愿散去。百姓们紧紧地围住皇帝李隆基,哭成一团,不愿皇帝一行出发西去。

    眼见此情此景,李隆基泫然欲滴。他当着高力士及父老乡亲的面,留下了一眶眼泪,并且再次痛切地责备起自己的过失来:

    “朕的罪孽深重啊,”李隆基掩面悲泣,“朕实在是太糊涂了啊!朕如今是愧悔不已啊!朕用人不当,养虎为患,铸成了安禄山反叛的大错!这所有的凄惶局面,都是朕一手造成的啊!朕实在无颜面对天下百姓,实在愧对父老乡亲啊!老天啊,你要责罚,就责罚朕吧!不要把灾难降给朕的无辜百姓啊!”

    李隆基伤心欲绝,顿脚捶**地哭泣起来,周围的哭泣声响成了一片。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