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15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5-1211:24:22

    7

    当初,李晟率领神策军驻防成都之时,曾因营妓之事与张延赏结怨。李晟班师回朝时,携带美丽的营姐高洪在身边。西川节度使张延赏大怒,派人追上,索回,二人感情因此破裂。后来,李适召唤张延赏回朝,欲任命他为宰相,李晟上疏指责张延赏的过失及罪恶。李适那时需要借助李晟的力量平叛,不能够违背李晟的心意,因此仅任命张延赏为左仆射,两人的仇怨越发加深。

    张延赏,名宝符,乃中书令张嘉贞之子。幼年时,他就成为了孤儿。皇帝李隆基取赏延於世之义,为他改名,后特授为左司御率府兵曹忝军。张延赏博涉经史,达于政事,侍中、韩国公苗晋卿见到他,很是赞赏,因此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肃宗李亨在凤翔时,就拜张延赏为监察御史,后擢升为太原少尹兼行军司马北都副留守。

    代宗李豫朝拜名宝符,为御史大夫,历淮南、荆南、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寻加吏部尚书。

    贞元元徵年间,拜名宝符,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受皇上李适的赏识。

    李晟的女婿工部侍郎张彧因不满岳父李晟给予的嫁妆太少,及对自己的菲薄的礼遇,就投靠宰相张延赏,共同对李晟陷害。而皇上李适对李晟的大功和盛名,早就疑惧猜忌。

    于是,到了12月12日,吐蕃的离间计就发生了作用。

    宰相张延赏等一口咬定李晟即将叛国,就把李晟的所谓阴谋诡计,在皇上和文武百官的面前,宣传的向滚水一样沸腾。他们使用了各种极端的手段,定欲置李晟于死地。

    李晟得到政敌陷害的消息,彷徨不安,忧怒交加。他明白猜忌究竟来自哪里,根本就无力为自己辩白。他只有日夜不停地流泪,双眼都哭得红肿了起来。

    为了减轻皇上的猜疑,他把所有的家族子弟全都送到京师长安,作为人质,并且立即上疏皇帝请求辞职,并请求剃发出家当和尚。

    李适见惩戒李晟的目的达到,就假意对李晟安慰解释,不许李晟辞职。皇帝李适已经感觉到,李晟心里已经受到了强大的压力。李适的心里稍稍轻松和舒畅了一些,不再对李晟死死紧逼。

    8

    12月16日,李晟亲自从凤翔前往京师觐见皇帝李适。李晟反复强调自己患上了脚病,诚恳辞让凤翔节度使之职,以让皇帝安心,但李适也始终不允许。

    幸宰相韩滉一向与李晟友善。李适命令韩滉把皇帝的意思,转告李晟。在韩滉的帮助下,李晟才稍稍化解了一些与张延赏的怨恨。

    为了更好地化解与张延赏的仇怨,李晟上疏皇帝推荐张延赏为相,并替自己的儿子向张延赏的女儿提亲。

    求婚一事,张延赏托词拒绝,李晟心里更加恐惧。

    李晟对他的朋友抱怨说:“兄弟啊,我们武夫豪迈爽直,一杯黄汤下肚,就怨恨全消,全然不会放在心里。不像那些个文人,他们个个都是那么难缠。只要有一点冒犯,他们就怀恨在心。表面上虽然和解,心里仍然记仇记恨,跟没有和解一样。我怎么能不恐惧呢?”

    9

    最初,吐蕃宰相尚结赞,占领盐州,夏州,并各留下一千士卒驻防。而他亲率大军,撤退到鸣沙扎营,等待有利的时机对唐军进行攻击。

    从786年冬季到787年春季,吐蕃军队的羊马大量死亡,而粮食也供应不及。同时,吐蕃宰相尚结赞得到消息,凤翔节度使李晟已经攻克自己大军驻守的摧沙堡,河东节度使马燧,河中节度使浑瑊等各路大军也即将来到,形成合围,尚结赞大为恐惧。

    尚结赞于是决定玩弄诈降的诡计,摆脱危险的处境。他不断派使节到京师长安,请求唐朝廷和解。皇帝李适一直没有答应。

    尚结赞于是改变策略,派使节携带厚重的礼物跟措辞卑屈的信件,去觐见马燧,表示和解的诚意,誓言永远履行清水和约。

    马燧果然中计。他相信了尚结赞的甜言蜜语,对尚结赞的承诺也深信不疑。

    马燧把自己的大军驻扎石州,不再西渡黄河,对吐蕃军队合围。马燧还代表吐蕃尚结赞,向中央请求和解。

    闻之马燧轻信吐蕃的行动,李晟坚决反对,立即上书阻止:

    “皇上啊,吐蕃蛮族一向利益至上,没有信义,我们不要中了敌人的缓兵之计!我们不如立即对吐蕃发动攻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邠宁节度使韩游環也上疏反对与吐蕃和解:

    “皇上啊,吐蕃狡诈万分,不讲信义。衰弱之时,他们就请求和解;强大之时,他们就侵入我们的国土。而今,他们深入我们的国土之中,竟然请求和解,一定是骗局!我们千万不能相信!”

    宰相韩滉也赞同他们的分析,并且强调说:

    “陛下啊,现在,两河平安无事。如果我们马上修筑原州,鄯州,渭州等四州城池,命令李晟,刘玄佐等率领十万大军驻防,那么,河湟二十余州,一定可以收复。所需的粮食费用,微臣可以负责筹措。”

    李适认为他们的分析有理。于是拒绝马燧的建议,并催促马燧迅速进军,包围和攻击吐蕃军队。

    马燧并不甘休,他请求和吐蕃特使论颊热一同进京去朝见皇帝,向皇上做详细的陈述。

    不巧,宰相韩滉突然去世。朝中当权人物如马燧,张延赏等,都跟李晟有宿怨。

    他们打算推翻李晟主战的建议。马燧,张延赏等在御前会议上抢着发言,夸张和解对帝国的利益。李适深为动心。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