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51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2-2313:44:55

    18

    不久,皇帝李豫亲自主持了李泌的婚礼。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都纷纷前来祝贺送礼,李泌喜极而泣。

    娶妻的盛大场面,令权奸们嫉恨不止,留下了中伤李泌的后遗症。

    送走宾客,李泌略带酒意地回到皇帝亲自安排布置的洞房。

    接下来的场面让李泌通宵未眠。

    李泌终于揭开了新娘的盖头,他一下子晃眼看见了卢公子的影子。他摇了摇头,定睛看去,有些怀疑。

    稚儿正脉脉含情地望着他。他一把抓住稚儿,细细地凝视。

    稚儿嗔怪地问道:“相公,你是干什么呢?你抓疼我了呢?难道你不认识我吗?”

    李泌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他一手抱起稚儿,一手提起红烛细细地端详,看了很久很久,如醉如痴。

    这时,李泌这才明白,卢公子的失踪原因和皇上与自己谈话的意思。他这才知道稚儿还是朔方故留后李暐的甥女。对皇上的感激之情,使李泌对皇上更加死心塌地和忠诚。

    19

    新婚不久,李泌就听从皇上的旨意开始处理朝廷内外的军政大事。几天时间,他住在自己的家里;另几天则住在皇宫蓬莱书院。家里的事,就一切交给稚儿负责料理。

    一天,李泌从皇宫蓬莱书院回到家里,他感到疲惫已极。只有回到自己的家里,李泌才能够感觉到轻松自在一些。

    几天来,和皇上终日研讨的大事都令人感到十分棘手,十分揪心。

    朝廷事务,经过李泌等大臣几月的料理,才渐渐地有了一些头绪,逐步地走上了正轨。

    脱下朝服,李泌在客厅椅子上静静地歇息了一会,他的心情舒展了一些。

    他突然记起了什么似的,大声吩咐仆人道:“快把夫人请出来!饭菜就送到这里!”

    不一会,一个风姿绰约的美妇人就袅娜娉婷地走了出来,脸上满是欣喜:

    “先生,你回来了啊!怎么没有通知我一声呢?先生,你累了吗?要不,稚儿给你捶捶背!”

    “不用了,稚儿,你在家里也很累的!稚儿,几天不见,我还真想你呢!你坐到我身边吧,我还真想与你聊聊呢!”李泌拉住稚儿,让她坐在旁边。

    稚儿走到李泌的身边坐下,不由自主地偎依在李泌的身上。

    “就是他,这个少女时代就认识并等待了十多年的男子,现在才实实在在,完全真实地属于自己。

    那少女时代,就已倾注了自己芳心的男子,如今虽已有了些白发,但在心中,仍是那么充满魅力,牢牢地抓住了自己的心。”稚儿看着丈夫,默默沉思。

    李泌定定地注视着稚儿,他突然呆了呆,脸红了起来,有些吃惊。仿佛今天,李泌才发现稚儿是如此的美丽,如此地动人心魄。

    李泌的心怦怦地剧烈跳动,有了一些冲动的感觉。

    稚儿的眼睛有着露珠般晶莹的光泽,黑漆发亮,充满诱惑。她的弯弯的眉毛,恰如其分地曲在长长的睫毛之上。黑白分明的眸子,如同白色衬垫上一对黑亮的宝石。长长的黑发飘逸柔亮,吸引着李泌的手和眼睛。

    稚儿也定定地注视着李泌,仿佛要将他的一切尽收眼底。她充满喜悦,如同绽放的玫瑰。

    李泌的手开始不规矩起来,胸中涌起了一种渴望的感觉,只希望天能够尽快黑下去。

    “老爷,夫人,请用饭!”不知何时,饭菜已经摆到了客厅里。

    2011-02-2320:50:35

    第十五回奸相专权害贤臣李泌被谗离京师(1)

    1

    朝廷的日常运作,经李泌,郭子仪,李光弼等文武大臣的着力辅佐,渐渐地步入了正轨。但令朝廷感到内外交困的非常问题,依然是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还是不断地出现。

    地方,节度使们肆意妄为。各地的兵变也不断地发生。

    边塞,吐蕃王国不断地蚕食,入侵,威胁着唐王朝的边境的安宁。

    朝中,宰相元载与宦官鱼朝恩的内外勾结越来越紧密,令李泌,皇帝李豫有些无计可施,投鼠忌器。

    2

    元载,字公辅,凤翔岐山(今陕西凤翔县)人。

    元载原本出生在凤翔岐山(即今天陕西宝鸡岐山县)一个贫寒人家里。小时候,他本来是一个天性淳朴,好学肯钻的孩子。

    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很有才气,能够下笔成章。在家庭极端贫穷的条件下,元载仍坚持博览群书,尤其偏爱道家方面的书籍。

    那时的元载肯定意识不到,他这一独特的爱好,竟然成为他日后踏入仕途的敲门砖,为他带来了滚滚的利益。

    光阴荏苒,元载渐渐成长为一个满腹经纶、举止有礼的年轻人了。这时,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看中了元载的才华,便将自己的亲生女儿王韫秀嫁给了元载为妻。

    但由于元载的家庭贫困,所以他经常会遭到富贵的岳父家人的白眼。

    此时,元载的年龄已经符合参加朝廷科举考试的要求了。但由于自己家贫,元载只得徒步到县城赴试,旅途异常艰辛。

    元载虽然自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幸运之神却一次次与他擦肩而过。这也为元载后来发泄心中的怨恨,拼命敛财,埋下了根基。

    然而,元载虽然屡试不第,却从没有产生过放弃科举考试的念头。

    当时,正是皇帝李隆基在位。皇帝李隆基十分推崇和信奉道教。

    因此,李隆基于天宝初年专门颁下诏书,搜求天下所有精通道家著作之人。

    由于元载自幼就精通道家之学,正好与皇帝老儿李隆基同一个爱好。幸运之门终于向他开启。

    天宝初,元载就因熟读庄子、老子、列子、文子之书,顺利地通过了科举考试,甚至还考了个高分,一举中了进士。从此,他踏上了仕途。

    元载做的第一个官是一个小小的县尉-新平尉。

    不久,他就随监察御史韦镒到贵州办差。由于他办事得力,善于揣摩上司心意,因而很得上司器重,元载的名字渐渐为人所知。

    此后,元载又在中央的大理寺担任过一些中低级官员。然而,都不太出名。

    而真正使他跻身于朝廷政治中枢的机遇,是李隆基末年爆发的安史之乱。王朝的国力经过战乱的摧残,再也难以恢复到当年的强盛,从此开始走向了衰落。

    然而,王朝的霉运并没有影响到元载的官运,他借安史之乱的契机,竟然开始在官场上崭露头角,平步青云。

    安史之乱中,皇帝李隆基逃往四川避难。太子李亨北上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皇帝位,这就是后来的肃宗帝。

    此时,安禄山已率兵攻入长安,四处烧杀抢掠,长安城正在经历一场浩劫。皇帝李亨这个在战乱中重新组建的新朝廷决意讨平安禄山叛贼,收复失地。

    为了平叛的需要,李亨下令各地采访使可以自行招募官员,元载的官运就开始亨通了。

    当时,元载正在江南避难。苏州刺史、江东采访使李希言对元载的才能早有耳闻,于是便大力提拔,任命他为自己的副使。

    由于元载在地方为官时干练果断,的确有些才能。很快地,他便被李希言推荐为祠部员外郎。那时,人们看重中央官职,而轻视地方官职。郎官虽然品阶不高,但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却有着较高的地位,被视为是通向仕途的重要阶梯,因为他有与朝廷大员甚至与皇帝接触,从而迅速升迁的机会。

    元载就当了这么一个理想的官职,从此,他的仕途果然开始显达起来。

    不久,元载又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刺史。安史之乱平息后,元载又入朝担任度支郎中。

    由于元载聪明机敏,领悟能力强,善于奏事对答。因此,他很快得到了皇帝李亨的赏识,开始对他委以重任。

    首先,皇帝李亨派遣元载到江淮地区总领漕运事务。几个月后,皇帝李亨又再次提拔元载,将他招回朝廷,升任户部侍郎、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总领全国财政事务。

    由于这些职务都涉及财政,掌握着朝廷的命脉,因此,元载的大贪官生涯也便由此开始。

    元载被皇帝李亨从地方招回中央后不久,皇帝李亨就病倒了。此时的朝中大权掌握在大宦官李辅国的手中。

    当初,李辅国因拥立李亨有功,深得皇帝李亨的宠信。

    安史之乱平定后,李辅国又掌握了禁军。

    元载与宦官李辅国的妻子元氏是同族亲戚。因为有了这层亲戚关系,李辅国与元载的关系甚为亲密。

    所以,元载也受到了李辅国的提拔重用,管理朝廷的漕运事务。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