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18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1-1211:57:51

    第七回挽危局李泌受命平叛乱彭原对策(1)

    1

    近段时间的局势发展对唐朝廷是越来越有利了,但仍然有无数事情牵动着皇帝李亨的心。

    有了李泌的襄助,皇帝李亨的心情舒心了许多,处理日常军政事务时,他也觉得轻松了许多。

    九月上旬的一天,李亨独自呆在简陋的行宫里处理政务,思索应付叛军的良策。

    叛贼还依然牢牢地控制着两京。他们暴掠地呆在西京长安与东都洛阳城里,大肆抢劫屠戮百姓,给黎民百姓造成了无尽的灾难。两京的问题,成了李亨的心头大疾。

    李亨知道,自己虽被群臣拥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实际上自己的心里并没有感到十分的踏实与安稳。反而,李亨有一种担心和恐惧,时刻萦绕在自己的心里。

    从法理上来说,因为父皇还健在,所以李亨称帝还难以得到天下吏民百姓的承认。况且,太上皇的孩子是那么地多,随时随地,都可能冒出一个皇兄弟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如果这位兄弟也立下盖世功劳,成就了当年太宗皇帝或太上皇一样的伟业,那时,将会是形势比人强,自己即使拼命争取,无望的后悔,也将于事无补,不会赢得天下人的心。

    只有为社稷立下盖世的勋业,才能巩固自己的皇位。自己的登极也才能够真正称得上是名正言顺,也才能堵住别人非议的嘴。

    而什么才是盖世勋业呢?

    李亨在心里不住地思量:“如今,叛贼占据了二京。朕想,只有率先夺回京师,恢复我大唐江山社稷,并从西蜀迎回太上皇回京养老,这才是不朽的功绩,这才称得上是盖世勋业。”

    可是,征讨叛贼的战略具体怎么样施行,李亨却是彷徨无计,犹豫不决且拿不定主意。

    首先,自己制定的这个战略是否恰当呢?

    其次,到底应该派谁担任大军元帅,率军东征呢?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李亨又犯了难,又犯上了优柔寡断的老毛病。

    选拔大军统帅,首先,必须是自己至亲至信之人,对自己足够地忠诚;

    其次,还必须具有统军的才能,具有独当一面,应付乱局的本事。

    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俩当然是自己的至亲至信之人,都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然而,“知子莫若父”。李亨觉得,广平王李俶虽是自己的嫡长子,稳重大度,但他处事却很有些像自己,有些优柔寡断,缺乏统帅必须的当机立断的魄力。

    而且,广平王李俶在军中的威信似乎也不很够,如果无人辅佐,不知他是否能够胜任元帅之职?李亨不停地在心中嘀咕着这件事情。

    在李亨自己的心中,当然以建宁王李倓为最佳人选。因为建宁王李倓了解军事,更具有统军的才能,而且他深有谋略,一向以足智多谋著称。

    2

    一想起建宁王李倓,李亨就有些激动,有些感激。

    自己的这个儿子,英明果断,富有才干谋略,真有太宗的遗风。

    当初,正是因为听从了建宁王李倓的建议,君臣才有了逃亡的目标,最终君臣大众才能来到灵武,才奠定了复国的根基。

    建宁王李倓又是那么的孝顺。

    从马嵬驿北上以来,建宁王李倓就经常不辞辛劳,冒着危险,一直卫护着自己的父亲。这令李亨尤为感动。

    那时,护卫自己的兵力极少,士卒又多是老弱残兵。在逃亡途中,李亨自己的队伍会不断地遇到盗匪的骚扰与袭击。

    当时,建宁王常常亲自挑选勇士,组成敢死队,交互充当前锋和殿卫部队。他们浴血拼死抵抗袭击,才保证了父亲李亨一行的安全。

    自己有时处理国事太忙,过了用膳时候还没有吃饭,建宁王就饿着陪伴自己。

    父子二人边吃边聊国事,有时悲恸哭泣,不能自制。

    建宁王李倓善待将士,能够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同生共死,士卒都乐于为他效命。所以,军中士卒都对建宁王李倓怀有最大的尊敬。

    “如果不任命建宁王倓儿,那么该任命谁呢?是俶儿吗?”李亨还是犹疑不定。

    3

    突然,李亨感到了一些恐惧,不由得担心起来。这么重大的事情,如果一切由自己独自决定,万一不妥,那就悔之晚也,必将会对朝廷大计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和损失。

    想到这,李亨着急起来。

    于是,他拍手叫人,宦官李辅国应声而至。

    “快,传旨下去,宣李泌先生,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速速进宫觐见!”

    李泌接到皇上的旨令,迅速地来到行宫内拜见。广平王,建宁王呆在行宫外,等待父皇新的旨意。

    “陛下,”李泌一踏进行宫,就关切地劝解李亨道,“你该歇歇了啊,不要为国事累坏了龙体!”

    “感谢先生的美意!国事实在是太多太急了,叫朕歇息不得。”李亨带着笑意说道,“朕找先生来,是有一件很重要又很紧急的事情要马上和先生商议。并且请先生立即帮朕拿拿注意。其他人,你们就暂时退下吧!”

    “陛下,有什么要事?”见皇上如此慎重其事,李泌急切地急急问道。

    “先生啊,现在,朕的大军云集,百姓翘首以待朝廷大军。叛贼的情形,朕也已经了如指掌。朕思来想去,打算任命建宁王李倓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率领各将领东征。先生以为何如呢?”

    一说到自己的决定,李亨就有些激动。

    “陛下英明,愿意倾听臣的愚见,臣不胜感激!想来陛下的这个决定,定是经过了陛下的深谋远虑,慎重权衡才决定的吧?”李泌缓缓地问道。

    “的确如此!朕早就想和叛贼决战了,以尽早解决百姓的危机,把朕的百姓救出火坑。先生,你以为朕的决定如何呢?”李亨有些心急火燎地问道。

    “陛下啊,既然您叫臣表态,臣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奉旨直言。首先,请陛下恕臣妄言之罪!”李泌小心翼翼地答道。

    “但说无妨!朕心中本来就有疑惑,所以才急急请先生来帮朕拿个主意。”李亨大度地说道。

    “陛下啊,建宁王英明果断,有才干谋略,真有太宗的遗风,确实是元帅的最佳人选,陛下很有眼力,微臣自愧不如。但是,微臣以为,凡事应该从长计议,看远一些。

    陛下,您认真仔细地想过以后的事情没有哦?广平王却是老哥啊。如果将来建宁王一遭平定了天下,大功告成,岂不是要逼着大哥广平王非当吴太伯不可吗?”李泌鲠直地言道。

    见李泌并没有赞同自己的意见,反而却说出了有些意外的话语,李亨有些恼怒起来。

    他黑下脸,生气地说道:“先生多虑了!广平王是嫡长子,将来的太子与储君,他根本用不着用当大元帅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地位!”

    “陛下息怒!请原谅臣的直言冒犯。陛下,请您细细思量,如今,广平王还没有被正式封为太子啊!现在,天下大乱,大家所有的寄托,都会放在元帅身上。如果将来有一天,建宁王大功告成,陛下就是不封他当太子,那些追随他一同立功的人,谁肯答应呢?当年,太宗皇帝,太上皇就是显明的例子啊!

    况且,现在,建宁王也已经猜出了皇上召见他的原因。他为了避免兄弟相争,已经坦诚地向臣表达了辞让元帅职位的心思。望陛下三思!”李泌还是直率地说出了心中的话语。

    李亨默默地思索了很久,反复权衡。

    最后,他终于露出笑脸说道:

    “先生啊,谢谢你不避嫌疑,为朕尽心尽力!朕细细地斟酌思考,觉得你考虑的很周到,释解了朕的疑惑。既顾全了朕父子之情,又顾全了建宁王与广平王的兄弟之义。

    朕先前的意见,的确没有周全地考虑到这些。希望先生今后也这样直言劝朕。谢谢先生!传广平王,建宁王觐见!”李亨终于拿定主意,急忙召唤两个儿子。

    听到父皇的旨令,广平王李俶,建宁王李倓急忙走进行宫,接受命令。

    李亨立即大声宣旨:

    “广平王李俶听旨,朕封你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御所有将领。领旨之后,着即上任。希望孩儿迅速操练大军,准备粮草军需,择日东征!

    建宁王李倓听旨,朕念你有谦让之心,能够顾全大局,顾念兄弟情义,实在可喜可贺!朕本当重赏于你,但如今,国事维艰,经济窘困,只有容后封赏。朕会记住孩儿你的功劳的。望孩儿你体察父皇心意,协助大哥,赞襄军务,准备东征事宜。儿能体察朕心,父皇深感欣慰!”

    听完父皇的嘉奖,建宁王立即转过身子,向李泌致谢:

    “感谢先生的建议,避免了我兄弟相争!社稷幸甚,苍生幸甚!本王十分感激!

    陛下啊,广平王大哥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正是孩儿的心愿。孩儿定会竭尽全力,协助大哥。匡扶社稷,铲除奸贼,使国家中兴!”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