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山人宰相李泌传奇》解密大宰相的丰功伟绩,传奇人生!

正文 第2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0-12-2713:32:46

    第一回逃西蜀昏君思贤臣割恩爱情圣弃贵妃(1)

    1

    李隆基(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12日,潼关沦陷的噩耗传到京城长安。

    闻听官军的败讯,全城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与混乱之中。全城官民百姓对朝廷大军肯定能够抵御住安禄山叛贼的满腔希望,一下子变成了极度的绝望。惊慌,哭泣,咒骂,恐惧弥漫大地。

    然而,城市中依然有不少的百姓官吏,他们还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因而他们还对朝廷,对官军抱着幻想,在心里只希望那些传言,不过是谣言而已。

    他们不愿意舍弃自己的美丽家园和房屋财产,不愿背井离乡外出逃难。他们仍然天真的希望会有奇迹发生。他们依然还抱有朝廷,官军能够拯救他们的希望。

    然而,皇宫中能够接近皇帝的那些达官贵人,却已经清楚地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他们对官军能够抵御住安禄山叛贼已经不抱任何希望。

    于是,他们来不及准备食物,只是匆匆地收拾一些贵重的金银珠宝,随身衣物,就慌乱地做好逃亡的准备。

    这天晚上,全城百姓都在惶惶不安中度过。除了不懂事的孩子,几乎所有人都没有一点睡意。

    2

    6月13日,天色阴沉。天刚泛白,老皇帝李隆基来不及进膳,就单人匹马,率领着已经通知到了的贵妃姐妹,皇子,王妃,公主,皇孙等,急急忙忙,漫无目的地向西逃亡。

    只有李隆基最为明白,现在是逃命要紧。潼关一沦陷,八百里秦川是一片平原,京师长安根本就已经无险可守,京城的陷落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现在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更好地保全自己。至于那些来不及通知的人们,只有让他们自己去决定行止,听天由命。

    6月13日午夜,皇帝李隆基一行慌慌张张地逃亡抵达金城县驿站。

    随从的禁军将士,宫女,宦官,以及那些皇家男女,因为逃亡时间急迫,他们都来不及准备食物和饮水,个个是又饥又渴又累。幸好老天保佑,那天是阴天,天气并不十分炎热,这些平时锦衣玉食的人们,才没有因中暑而死。

    恐惧,抱怨,悔恨,绝望揪着他们的心。他们顾不上讲究自己的面子,自己的身份,在驿站上随意地抢占着一个地方,就横七竖八地躺下休憩。他们不停地喘息,大声地呻吟,没有了平时的排场和架子。

    李隆基也疲惫地躺在驿站里粗声地咳嗽,喘息。年老体衰的皇帝,已经被长途逃亡折磨得没有了脾气。

    侍从们都不敢大声讲话。他们有的在静静的休息,等待皇上或指挥官的命令;有的已经在四处寻找食物,饮水,准备被具等等。

    喘息片刻,李隆基终于定下一些心来,恢复了一些威严和理性。他立即下令,寻找金城县令前来接驾。

    侍从们四处搜寻,却是一无所获。金城县县令及其他大小官吏,闻听官军败绩,潼关失守的消息,早已弃职逃亡。就连金城县全城的百姓,也早已在惊恐中逃亡一空。他们甚至连煮熟的酒菜,饭食,以及食品用具等都来不及带走,就带着全家人向自认为安全的地方逃去。

    李隆基此时是无可奈何,无计可施。他只好下旨命令随从人众,护驾士卒,“此时国难当头,你们应该不拘小节。你们只管到百姓家取来饭食自用,各取所需。”

    这样,皇家众人的饥渴问题才得以解决。

    3

    深夜,驿站里没有一点灯火,到处是一片漆黑,就连月亮也躲进了浓云里。

    疲累的皇家男女们全然顾不了什么礼仪,也顾不上讲究什么贵贱尊卑。他们没有被褥床铺,只好互相枕着对方的身体睡觉。幸好已经到了夏季,才不至于被冷死。

    李隆基见众人渐渐地安顿完毕,这才下旨清点随从的官员。但随从官员大都已经逃亡,连一向亲近听话的宦官总管袁思艺也跟着别人叛离,不见了踪影。

    李隆基又恼又急。他努力地控制住自己,不要生气发怒。他明白,由于自己的昏聩,失职,如今,自己身上已经集中了太多的不满和怨恨。自己的举措稍有不慎,不可预料的事件就随时可能发生,由此带来的损失就将永远难以挽回。

    无助地聆听着高力士的失望的报告,李隆基只好无可奈何地下旨歇息。

    4

    渐渐传来了疲累的人们的熟睡的声音。73岁高龄的李隆基躺在侍从们临时铺就的床榻上却辗转反侧,没有一点睡意。

    如今的形势变得是如此的混乱,如此的不可收拾,是李隆基始料未及的。展现在他面前的,则是岌岌可危的时局。

    半年来,时局的变化是如此的惊人,让人寝食难安。一系列失误的政治举措,使情势变得越发不可收拾。原以为安禄山的叛乱不过是疥癣之疾,想不到如今却酿成了心腹大祸。

    李隆基躺在侍从们紧急铺设的还算柔软的榻上,却翻来覆去,怎么也无法入睡,竟然把侍候的高力士多次惊醒。李隆基虽然已经感到身体极度疲倦,劳累到了极点,但头脑中却依然是那么清醒。而且,越是思考问题,他越是兴奋,越加难以入睡。李隆基觉得,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清醒过了。

    自从贵妃进宫以来,李隆基常常是一想起朝廷大事,就会感觉烦躁不安,心绪不宁。贵妃玉环总是纠缠在他的心里。贵妃玉环的喜怒哀乐,总是影响左右着自己的情绪。越到老年,李隆基就越觉得,自己对贵妃的依恋越深,似乎越发缺乏自己年轻时对女人的那种自信心。

    只有当他回到后宫的现实里,与玉环实实在在地呆在一起,他才会感到一些快乐,才会感到一些安心。

    李隆基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思维避开烦恼的国事,去设想一些令人乐观,振奋的事情。然而,他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思绪,不由自主地,他总会联想到了如今的危难局势。

    李隆基知道,此刻是处处潜伏着危机。就是表面看似平静,匆匆忙忙的逃亡之路中,也是处处潜藏着危机,甚至是深渊,甚至是陷阱。

    “朕不能再犯大的错误了,一出错,就将会葬送一切,不仅是生命,还有社稷,而且永无改正的机会。”李隆基在心中暗暗地叮嘱自己。

    本来这次,杨国忠提出的御驾前往西蜀的主张,是得到了他的同意的,但李隆基却隐隐预感到此行似乎会有什么祸事发生。

    虽然李隆基也明白,西蜀是杨国忠的老根据地,这建议多少是出于杨国忠的自私心理的考虑。但李隆基也以为,这样做是妥当的。一则可以避开锋锐的贼势,二则自己还可以像高祖刘邦当初那样,凭依富饶的西蜀,东山再起,使国家中兴。

    李隆基越想越兴奋。他预计,只要躲过了这短暂的一劫,是完全可以重返京师长安,重振国势的。

    5

    但是,李隆基也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安和恐惧。而且,这种不安的感觉是越来越强烈。

    护驾将士们的家人,亲属,大多居住在京师长安。他们对皇上决定到西蜀避难是有异议的。而且,由于与家人失散,时刻挂念亲人的安危,护驾将士们为亲人担忧的心思渐渐变得越发强烈。他们的心思可能还会变得难以捉摸,他们的情绪似乎越来越有些难以控制。

    爱将陈玄礼对手下将士们的心思最为清醒。他虽然不断地对手下将士们威胁,利诱,用忠君爱国加以感召,但都似乎有些难以掌控目前的形势。

    显然,这些问题,都是完全出乎李隆基自己的意料之外的。

    逃亡的官员,将士,是越来越多。而且,还有如瘟疫般四处蔓延的这种趋势。军心也是越来越动摇不定。虽然,李隆基已下旨严厉惩治,但大势所趋,会不会反而激起他们更大的反感和反弹呢?官员们会不会明哲保身,隐瞒情况不报,甚至集体哗变叛离呢?将士们会不会在叛贼诱惑下兵变起来,投靠叛军呢?

    想起这些问题,李隆基的忧虑就越来越深。他知道,在这危急关头,众怒是难犯的。唯有依靠朝廷固有的向心力,唯有用更大的恩宠和赏赐,才能笼络住大家的心。

    如果稍有不慎的举措,是会全盘皆输的。接踵而至的将是整个国家的覆灭。叛乱就会像星星之火一样,愈燃愈烈。那时,将会出现安禄山的叛乱还未扑灭,又会有新的叛乱的兴起。

    那时,李隆基自己就只有眼看着祖先遗留下的江山,一个强盛的国家在自己手里分崩瓦解,四分五裂,走向覆灭。

    那时,即使自己以身殉国,又将有何面目去列祖列宗呢?

    那时,自己将没有一点军队,没有拥护的人众,将会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想起这些,一股寒意笼上李隆基的心头。他仿佛已经看见叛军冲进来捉拿自己的情形。

    这些问题,的确是非常可怕的。李隆基明白,自己这时的处境是严酷的。这时,唯一的应对策略恐怕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地笼络住军心,抓住官员,侍从将士的心。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共同度过这场危机。

    但是,要笼住他们,必须依靠大度的赏赐,额外的恩惠。“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啊。”

    6

    然而,钱从何来呢?哪些达官贵人们如今是没有指望的了。况且,大家匆忙逃亡,带的钱财本就不多。

    可是,假如自己仍然舍不得那些资财,那些需要暂时抛弃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尊荣和面子,那么时事所迫,自己失掉的将会更多,乃至于会失掉一切的。

    但是,当一想起自己千方百计积攒起来的那些珠宝钱财,节度使以及地方官员们的进贡,可能大都就会一下子化为乌有,或是落入叛贼之手,李隆基感到了一阵吝惜,心疼。

    国事日非,自己该如何反省呢?哎,怪只怪国舅的无能哦!李隆基在心中暗暗责怪国舅杨国忠。

    朝野对杨国忠早就有的不满和怨恨,以及对国忠的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干事的无能等等事情的不满和仇恨,李隆基自己其实也是早有所闻。

    可是,诺大的朝廷之中,只有国忠是皇亲贵戚中最听话,最值得信任啊!再加上国舅他与贵妃的兄妹关系,自己要想割舍掉对贵妃的宠爱,以及对杨家的恩宠,已经变成了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并且,杨家的势力已经是越来越大,自己的处置有时也已经变得是力不从心。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已经早就使李隆基有了尾大不掉的感觉。

    李隆基自己今年已是73岁高龄,垂垂老矣!他对国事的厌烦是越发加剧,而对贵妃的的迷恋却是越来越深。仿佛自己所有的作为,都是为了讨取贵妃的欢心。贵妃的每一个喜怒哀乐的举动,都常常会左右着李隆基自己的感情,影响着李隆基对国事家事的决定。

    李隆基自己早就有希望传位于太子的打算,但李隆基却又担心太子的能力。并且,太子李亨对杨家的不满与仇恨,抗拒与敌视的态度也让李隆基非常地难以放心。

    7

    呼呼的打鼾声此起彼伏,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地刺耳。李隆基突然感到了一阵心烦,一阵恼怒。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逃难的人们,这些落难者,依然会没心没肝地睡得这么香甜。

    李隆基忍住自己的怒火,悄悄地从床上爬起来,披上自己的御衣。冷静了一会,李隆基努力把自己的怒气压了下去。他借着窗外月亮的微光,开始体恤地为入睡的人们盖上一些衣物。虽已是六月天气,但山区的午夜仍有一丝凉意。

    李隆基低着头,在驿站中不停地踱来踱去。

    窗外,值班的侍从们轻轻的脚步声听起来却始终是那么清晰。

    .</b>,,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