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醉回七九当农民

正文 第五卷 辉煌 第二百四十八章 借力发力(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毕地区“三讲教育”活动全区动员大会结束之后的有的新闻媒体,就按照地委的统一安排,开足马力,大张旗鼓地大造开展:三讲教育“的声势。

    桓毕日报从昨天晚上空出版面,一直等待从地委传过来的内容,在半夜时分接到稿件之后,连夜排版,把地委委员会议上刚刚通过的、有关开展“三讲教育“的实施方案,在头版头条的位置,以大红字体套红框的形式,显目地刊登了出来。

    以至于当参加地区动员会的各县市领导,在会议结束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回到自己所辖地时,会议的内容就随着桓毕日报的投递线路,已经传到了桓毕地区千家万户中去了。

    桓毕地区电视台也在晚上的本地新闻节目中,一反常态,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播放了今天上午全区“三讲”教育动员大会的主要内容,又在稍后的时间内,播出了记者的专题采访,采访的主要内容,还是有有关“三讲”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等等。

    采访的对象,既有桓毕地区新上任的地委书记吴永成,也有参加动员会的其他县市级领导们。

    虽然说,“三讲”教育还没有正式启动,那些接受采访的县市级领导们,也并不真正清楚吴永成搞此项教育活动的目的,但他们面对着镜头,却大谈特谈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地重要性。不少人是把吴永成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几乎是原本不动地搬了过来,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那个进一步发挥的能力,只是他们考虑到像这样的节目,作为三讲教育发起人的吴永成,那是肯定要认真关注的,他们这么做,也可以在新来的这位强势领导心中,留下一个不错地印象——这可是难得的一个好机会呀!

    而那些心中有鬼、会上心不在焉的领导们,并没有听进去我也差点多少原话,只能是根据自己以往的政治经验,深恶痛疾地阐述不讲政治、不讲正气会亡国、亡党这样的危害性。

    不到一天的时间,“三讲”教育地旋风,已经在桓毕大地上,开始蓄势待发了。

    不过,尽管新闻媒体这么如此卖力地打造声势,可在普通人们以往的印象中,一般像这种学习、教育这类的活动,别看在刚开始地喊得紧,可大部分的时候,也是雨点大、雷声小,通常也只不过意思、意思,有个一、两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

    反正就是那么一回事,走个过场就得了。以前不是流行着一句顺口溜:**的会多,国民党地税多嘛!

    因此。在桓毕地区普通干部群众们。刚一接触到“三讲教育”这个名词地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哼。还不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没个正经事情抓得了。才想起来搞这么一出。无非也是高调地显示自己地存在罢了。等过上一、两个月。还不是和以前地日子一样过嘛!”

    可是各县市、地直各单位按照地委有关“三讲”教育地实施方案。也开始了各自地动员大会之后。大家望着手里发下来地“桓毕地委‘三讲’教育实施方案”。心中才真正对这个教育活动有点上心了。

    “啊呀。老张。你见过什么教育活动。能像这一次这个‘三讲’教育地时间长呢?!要是按照实施方案上所讲地那样。这个活动要整整地持续一年地时间呢!光前期宣传、发动。就是整整一个月。还有这个自查自纠。又是三个月地时间。”

    “嗯。看来这一次地委搞地这个教育活动。不像是往年地那些。你没有听到上午咱们地马书记动员大会上讲地吗?!这次要以整风地精神。来抓‘三讲’教育!整风你懂吗?!战争年代地整风。那可是要死人地!”

    “我地妈呀。有你说地那么玄吗?!老张。你可别吓唬我啊。我有心脏病啊!真是地。说你胖你还真就喘上了。我平时尊重你年龄大一点。可你也不能和我这么开玩笑呀!你以为你是逗我二傻子呢?!”

    “哼。我犯得着逗你吗?!昨天晚上我可是在电视上。认真听了咱们新来地那位地委吴书记地动员讲话了。他说。这次三讲教育地主要对象。包括全区所有地党员干部。其中特别是单位领导。

    他还举了个例子,说在地委,他这个地委书记,那就应该是重点被关注的对象,大家如果发现他在那些地方不能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完全可以按照组织程序,或者通过匿名举报的形式,把他的不法行为,向上一级纪检部门举报。

    而下面的各县市、各单位也是这个样子,如果在自查自纠中,不能主动发现、或者是不愿意向组织交代自己问题的,凡经群众举报之后,问题严重者,由地区纪检委立案查处。一经查明,该撤职的撤职,该移交司法部门的,交由有关部门处理,绝不徇情枉法。”

    “乖乖,这看着还真好像是要动真格的了。不过,老张,我看这个新来的地委书记,也是瞎球也不懂的个生瓜蛋子。

    他也不想一想,他一个外地人跑到咱桓毕地区来,单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哪能折腾成个啥样子啊?!

    不说别的,假设说有那地区当官的,因为贪污、**啥的,被人举报了,他又能咋的?!自古道官官相卫,就是他有心查处,可那地区纪检委的那几‘货’,就一定能听他指挥吗?!到时候,别他搞的这个三讲,没有什么成效,他反倒被咱地区的那伙子**分子们,联手给请出去。

    啥时候强龙能压得过地头蛇呢?!”

    “呵呵,小刘啊,我看你这个后生这几天也整天忙于打麻将、喝酒了,敢情这地区最近地新闻,你啥球也不晓得啊?!你有没有听说过最近王素珍的那个案件呢?!”

    “那我咋不知道呢?!那是省里派下来了专案组,和省人大代表们一起查出来的,与咱地区的那些领导们有球相干啊?!这也和这次的三讲、四讲的,没有一点关系哦!”

    “说你后生孤陋寡闻,你还不服气!不信你到地区随便找个人问一问,你看看大家谁不知道,这件案子本来是咱地区政法委书记张晓东负责搞的,可就是你说地那句话:自古道官官相卫,还真没有搞出什么名堂来!

    当时就把咱的这个吴书记给惹急了,奥,当时他还是行署专员,书记还是李德安的。那会儿的吴专员一气之下,得,我指派不动你桓毕地区的干部不是?!我从省里找人好不好?!这才有了后面省专案组、和省人民人大代表们下来的这件事情!

    我告诉你吧,人家吴书记中央可是有人

    呢!来头大着呢!你就说咱G省十三个地市级领导中城市之外,有谁是像人家一样享受着副省部级地待遇呢?!告诉你吧,人家可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啊!

    要我说啊,人家这一条强龙啊,还是绝对要压过那些地头蛇的。”

    “吆,照你这么一说,敢情这个吴书记来头还真不小哪!我说,他一个外乡人,来到咱这里几天的工夫,怎么就敢下这么大地杀手,人家心里呀,根本就不怯乎咱地区的那几个歪瓜劣枣的嘛!”

    “那是当然,我可听人家说了,昨天的大会上,吴书记拍着桌子,大骂地区政法部门地那些干部们,干吃饭不拉屎,还说要把他们都踹到茅坑里吃屎呢!把坐在主席台上的张晓东,给气了个半死,偏偏还不能说些啥——谁让他们没有本事破案呢?!”

    “呵呵,老张、老张,你这句话可就吹得有点过了!人家那么大的领导,那会在那种场合下,说什么一脚踹到茅坑里呢?!演义、演义,整个一个演义!”

    “孙子才演义呢?!这可是我到咱们的刘国贡副县长办公室送材料的时候,他正给去串门的商业局马宁兰局长讲地。对了,人家吴书记的后面还有一句话呢,说什么要让那些人遗臭万年。

    我听刘县长分析说,这个年轻地吴书记,这次可能真是要大开杀戒了,在动员大会上,他就指着鼻子,对坐在主席台上的地区纪检委地张百顺书记说道:要是群众有举报,你地区纪检委不认真查处的话,你这个副地市级地纪检委书记,我是没有权利免掉你的,可我能请求省纪检委、以至于中纪委,下来桓毕地区来办案,到时候就恐怕你张书记的面子上,不怎么好看了!”

    “那还好看个球啊?!到了那个时候,别说是中纪委的下来了,就是省纪检委的人下来,他张百顺也得说出个一、二、三来,要不然,我看他那个地区纪检委书记,也别干了!

    啊呀,老张,这真要是像你说的这样的话,那咱小老百姓的日子,以后也难混了!今天的大会上,我可是认真听马书记在主席台上、宣读地区的那个三讲教育实施方案了,这个教育活动到了一个阶段结束的时候,还非得通过地区派人来验收、合格了,才能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还得人人过关,这……”

    “你瞎担心个什么呀?!你小子不就是有个上班迟到、早退的毛病吗?!要论贪污、受贿这些**的话事情,我看你也也够不上一点,那才是这次查处、整改的重要内容呢!”

    “那是,咱倒也想贪污来着,那也得有那个条件不是?!这半辈子,我最想让人们给我行贿送礼了,可谁又能瞧得起咱这个屁事也给人家办不了的小科员哪!

    唉,本来我以为吧,现在是有权的捞钱,咱没钱的。能捞个清闲就可以了。可这次三讲教育开始了,我看,当官的捞钱也提心吊胆了,咱也难再图个清闲了,得给**好好上班了,要不还真对不起国家每个月发地那二、三百块钱哪!”

    “所以说啊,我看这次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手握大权的、有人抬举的,像咱们这种平头老百姓,只要本本分分的好好工作,我管保你汗毛也会少了一根!不信,你就看吧,当头的那伙人的好日子,就要快到头了!你没有看到今天动员大会地主席台上,还坐着三个咱们不认识的老头吗?!我告诉你,那就是地委派驻各县,专门督促三讲教育活动的督促组。

    这一次啊,我看动静小不了!”

    的确,正如这位老张所分析的那样,吴永成对这次的“三讲”教育活动,还真寄予了很大地希望的。

    就说给各县(市)派驻的“三讲”教育督促组吧,吴永成并没有从在任地现职领导中抽调,而是委托前地委书记、现任桓毕地区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的张伯达,从退居二线、离休的老干部们中,选出了二十三名有责任心、威望高、党性强的老干部,担任督促组地组长,奔赴桓毕地区下设的十五个县市、和地直单位八大口,督促各县市、地直单位的三讲教育活动。

    可别小看这些已经退居二线的老干部们,这二十三位督促组组长的来头,可不算小呢!他们都是历年来担任过桓毕地区副地市级以上的领导们,带队坐镇地,自然是前地委书记、现任桓毕地区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的张伯达了。

    这些老干部们虽然说,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多年了,但那颗对党和人民事业忠诚地赤子之心,却一直为桓毕地区的发展而牵挂着。

    于是乎导致了他们心中对现状地极度不满、和对体制内少数干部**现象的深恶痛疾。只是由于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整天呆在家里生闷气,或者是到老干部活动中心,几个老头围在一起,大发牢骚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吴永成又给了他们重新出来工作地机会,你说大家哪能不倍加珍惜呢?!甚至在一夜的工夫,不少老同志觉得又找到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那股子革命激情。

    在老同志们的强烈要求下,吴永成在动员大会之后,就派出了包括他的一号专车在内的、所有地委、行署领导的专车,把这些急于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老同志,送到了各自的岗位上。

    这些老同志到了各县市之后,所在县(市)的主要领导们,见昔日的这些老领导们来到了自己地盘,哪能不倾尽全力地接待呢?!

    可面对宾馆包间里丰盛的酒宴,老同志们却一个个严词拒绝:“我们是下来工作的,是来督促你们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的,不是来督促你们怎么讲吃喝的!你们这是搞的什么名堂?!你们现在摆出的这一桌的酒席,够老百姓们一年的总收入还多吧!

    唉,看来永成书记到任后,领导实施的这个三讲教育很有必要啊!不少同志都忘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了!”

    得,就这么着,可以说百分之百的县市领导,都是把自己的热脸,贴到了人家的冷屁股上,而且还都是有苦难言(也不敢言)——来人可都是自己的老领导,又是这次三讲教育督促组领导,自己县(单位)能否通过“三讲”的每个阶段,这些“糟老头”们可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的啊!

    ……

    G省日报社驻桓毕地区记者站的张丽娟,这次的动作也不算慢。

    早在桓毕地区召开动员会的前夜,也就是吴永成他们的那个地委委员会议,还没有就三讲教育实施方案讨论出台的时候,

    就接到了地区报社记者王大发的信息:“小张,今有重要消息出台。我们报社的全体编辑,都接到了地区宣传部的紧急通知,让连夜在报社待命,原来安排好的明天报纸头版内容,也全部被临时撤下,开了‘天窗’等待地委委员会议的结束。”

    张丽娟当时好奇地问道:“明天的头版现在还是‘天窗’?!啊呀,张大哥,你知道是有关什么内容的消息吗?!这自从物品参加工作以来,我还没有听到那家报纸的头版,直到这会儿还开着天窗呢?!这能赶得上明天报纸地发行吗?!晚上印刷厂还得连夜加班哪!”

    “我和地委办公室熟悉的一位副主任打听了一下,估计是有关**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时的讲话,其中好像有个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内容吧。地委准备在全区范围内,召开一次‘三讲’教育。你可以看一看今天的《人民日报》。”

    张丽娟将信就疑地翻出了桌子上今天的报纸,短短的一段新闻报道呀,怎么这个新上任地地委书记要拿它做文章?!

    不过,尽管心里不太相信张大发的这条线索,可张丽娟知道,自己和张大发相处的这一年多来,两个人的配合还是相当默契的,从他那里得到的桓毕地区地新闻线索,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准确。

    于是已经准备休息的张丽娟,马上跑到地委宣传部,找到了那里地一位熟人,从她的口中,再次证实了张大发所言非虚。

    于是,张丽娟马上设法搞到了一份还没有出台的“三讲”教育实施方案,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仔细研究。

    可看了半天,张丽娟面对桓毕地区即将出台地全区三讲教育实施方案,比照那份当天的《人民日报》,她也额一直没有发现其中有什么值得深挖的新闻价值:不就是一次简简单单的学习领导讲话活动嘛,桓毕地区犯得着怎么大动干戈、兴师动众的吗?!

    苦苦思索半天,始终觉得索然无味——或许是这位年轻的地委书记,在上任伊始想出个大风头罢了,可这也不是什么好题目啊!

    到了这个时候,张丽娟也就打消了动笔地念头,洗洗睡了。

    不过,第二天在丹阳市大礼堂召开的桓毕地区三讲教育动员大会,张丽娟还是抱着看看热闹地想法去参加了——不管怎么说,作为省报驻桓毕地区的驻站记者,桓毕地委有这样地大动作,她即使应个景、点个卯,那是必须去应付的。

    可到了会场之后,大会上吴永成慷慨激昂地发言,激发了张丽娟心中那颗火热的心,她这时候才意识到了这个年轻的地委书记,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搞的这个教育活动的,她潜意识中,也意识到桓毕地区或许因为这次的“三讲”教育,又将闻名于全省、甚至于全国的。

    在会后,张丽娟马上找到了吴永成,想对他进行采访。

    这一次吴永成倒一点也没有拒绝张丽娟的采访,就在他的办公室里,吴永成向张丽娟再次表明了他搞这次活动的本意。

    张丽娟马上表示:自己将把桓毕地委搞的这次三讲教育,写成专题新闻,争取发表在明天的省报头版头条。

    “呵呵,张记者,你要报道我们桓毕地区的这次教育活动,我不仅没有意见,而且还不是热烈的欢迎。不过,你写的这条报道,能不能上明天的头版头条,我看很成问题。如果你要写的话,切记不要把我讲话中有关王素珍的案件写进去。”

    “为什么?”张丽娟忽闪着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不解地望着面前这位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地委书记:“吴书记,我认为,王素珍案件是你们搞这个‘三讲’教育活动的最佳切入点,要离开这个案件的话,‘三讲’教育不就显得空洞无物了吗?!”

    吴永成微笑着摇了摇头,看来这位年轻的女记者,还不清楚省委领导对于王素珍案件的暧昧态度啊!在这个时候,某些领导们,是极不愿意看到有关“王素珍”的这几个字,再次出现在省报上的。

    “这样吧,张记者,我建议你采写我们桓毕地区这篇报道的话,可以搞两手准备:其一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发表在省报上;其二,也可以写一些东西,用于内参的发表啊。

    呵呵,我们桓毕地区的这个三讲教育活动,那是要持续一年的,这也是针对大多数县市、单位而言,如果有不能顺利通过转段验收的市县,这个活动还得继续往下延长,直到他们达到实施方案上的标准为止。

    因此,我也建你可以对我们的这个活动,采取跟踪报道的形式。”

    从吴永成办公室出来之后,张丽娟并不相信吴永成地话就那么绝对。她在写好有关桓毕地区的这篇报道之后,并没有按照以往的形式上报回去,而是自己专门找了一辆车,亲自把稿件送到了报社总编室。

    事情发展到最后的结果,还真应验了吴永成的那句话:这篇稿件作为一篇学习领导讲话的新闻报道,也不是说不能上,毕竟是自己驻站记者采写的东西嘛,但也只能是放到二版、或者是四版上面,字数也不能超过二百字——说穿了,也就是一个“豆腐块”新闻而已,要想上头版头条,那简直是说笑话了。

    张丽娟在总编室据理力争,甚至于提到了王素珍案件对此事地促动。

    可主编一听到王素珍案件,马上摇头不已:“小张,这篇稿件要上的话,绝对不能再提王素珍这三个字,否则的话,别说是二版、四版了,根本就不可能让你的稿件见报。”

    “为什么?!”张丽娟再次睁大了她的眼睛。

    “这没有什么为什么!再说了,你自己看一看你拟定的这个题目,也极为不合适嘛。‘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你知道什么叫整风吗?!这也有点太过激了嘛!这根本就不符合现在时代发展地潮流!”

    最后,在张丽娟的死缠硬磨之下,主编勉强同意了把这篇稿件放到了第二天的头版,不过却不是什么头条,充其量也只能算个头版新闻而已,字数却还是按照主编地意思,由原来的三千字,压缩到了二百字,题目也改为了极为简单而不起眼的一句话:“桓毕地区认真学习江总书记北京视察时的讲话”。

    到了这个时候,张丽娟这才信服了吴永成地未卜先知,心里也更加佩服这位年轻的地委书记了。

    好在张丽娟也听从了吴永成的建议,在回省城之前,就另外写了一篇文章,于是她从报社出来之后,马上把那篇备用的稿件,递交给了新华社驻G省记者站

    们。

    ……

    G省报社第二天刊发地有关桓毕地区“三讲”教育地内容,由于篇幅太小,位置也不显赫,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大多数地人们只是浏览了一下标题,把它当作了一篇简简单单的例行活动而已。

    而吴永成在动员大会地当天,就向省委分管党务的副书记李成、以及包点桓毕地区工作地省委常委、省常务副省长兰关新,汇报了桓毕地委开展的这个教育活动——地委有什么大的工作安排,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汇报,这也是一条组织纪律嘛!

    兰关新听后倒是无所谓地嘻嘻呵呵地应付了两句,没有多说什么,而李成在电话中给了吴永成一些热情地鼓励:“永成同志,不错嘛,刚担任了地委书记,就能迅速地进入角色的转换,不错、不错,党委书记就要管党务工作嘛!我希望你们全区地领导干部中,都能在这次的学习教育活动中,确实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也是说,连省委领导们,都没有把吴永成此时开展地这个活动,当作什么大事,只是认为吴永成进入地委书记这个岗位之后,开始给自己找点活儿干了。

    不过,这些都没有影响到桓毕地区“三讲”教育轰轰烈烈的开展。

    本来按照桓毕地委下发地“三讲”教育实施方案,从十一月九日到十二月九日,是活动的宣传发动阶段。活动的**阶段,应该是从自查自纠的第二阶段开始的。

    可各县市、地直各单位,以及驻桓毕地区企事业单位中,由于有了那些老干部们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他们尽心尽责的督促下,各县市、各单位在宣传发动群众这个阶段一开始的时候,就开足马力投入了工作,提前迎来了一个小**。

    地区、县(市)纪检部门、以及三讲教育领导督促组,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所挂出的那些举报箱中,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塞满了群众针对某些领导干部的问题投进去的举报。

    望着地区三讲督促组和纪检委工作人员们,打开箱子拿走的那一大摞的举报材料,不少人的心中都七上八下的,不知道那些匿名举报信中,是否把自己也给弄进去了。

    在这几天里,不管你走到哪里,看到那些大大小小带点头衔地官员们,即使他们遇到了一个不认识地普通老百姓,也都会满面春风地笑着打招呼,如果你有他们困难去找他们解决的话,这个时候也是最佳时机,他们绝对不会摆出什么难看的脸色给你看的。

    当然了,在桓毕地区下辖的这些县市和单位中,也并不是所有的县市、单位,都是被动地迎接这次“三讲”教育地,最起码丹阳市和地区检察院、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就是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工作地态度,来对待这次全区性的“三讲”教育活动的。

    丹阳市市委书记刘庆国,那次夜访吴永成书记,也并不是一无所获的。

    虽然说,吴永成并没有给他明确地许诺什么,但吴永成也和他讲了:只要把自己地工作做好,其他的事情,自有组织上来考虑的。

    同时,在接下来地闲谈中,吴永成就提到了刚才新闻中所播出地江总书记视察北京工作时的讲话,为此也有感随意发挥了几句。

    刘庆国当时倒也不怎么能明白吴永成随意讲的那几句话地含义,可当第三天参加了地委召开地三讲教育动员大会之后,马上就明白了吴永成那天晚上暗示自己的意思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刘庆国还不开窍的话,那他也真不配坐到现在的这个市委书记地位子了,争取地委委员就更成了痴人说梦了。

    于是,在期望向前“进一步”地动力之下,刘庆国在丹阳市“三讲”教育中、所体现出来的工作热情,比那些地委派到他那里“督战”地老同志们的热情,都要高出那么几分,甚至于他在宣传发动期间,就穿插进行着第二阶段自查自纠地一些内容。

    为了最近距离地接收群众反馈回来的意见,刘庆国指示丹阳市地常委们,按照排名顺序,每人必须到市委大院之外所设的信访接待室值班,直接与群众对话,而他作为市委一把手,也不能例外!

    对于群众检举揭发的一些事件,刘庆国不仅指示市纪检委地同志认真查处,而且自己也亲自参加了几次案情调查汇报会。

    在三讲教育开展的第三天,在取得确凿地证据之下,刘庆国就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对下面一名乡镇党委书记给予了撤职处理,对群众反响最大的电力部门、邮电部门,给予了全县通报批评,并且责令他们短时间内,必须改进工作作风,否则地话,建议其上级部门撤换其单位主要领导的职务。

    也是说哦,其他各县还在宣传发动阶段,丹阳市已经刺刀见红了!

    至于说地区检察院和地区中院,这两个单位是吴永成在动员大会上、提到地这次全区“三讲”教育的重点单位。其中的原因,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

    而现在这两个单位的一把手王鑫和刘宁,又都是从省检察院、省高院空降下来的干部,之前桓毕地区所发生的一切,与他们毫无一点的干系。

    并且,就在王鑫和刘宁他们两个到任之后,地委书记吴永成把他们的社会地位一下子提到很高——虽然说,他们都是享受着副厅局级的待遇,可那只是一个待遇而已,还不够格参加人家地委中心组的学习活动,并不可能在全区大会上,以地委、行署领导的身份,坐到大会主席台上去。

    因此,在全区动员大会之后王鑫和刘宁,按照吴永成大会上的指示,回到自己的单位,把三讲教育,直接与本职工作挂钩,就王素珍案件的善后工作(比如说退还脏物、赃款问题、赔偿问题等等),作为一个切入点,深挖本单位其他工作人员、在此案中所牵涉的程度。

    作为法、检两院的干部,即使抛开王素珍案件,谁又敢保证自己在其他案件中,也是做到了秉公执法的呢?!要真是这样的话,社会上当时流传的那句话:“大檐帽、大檐帽,吃了原告吃被告”岂不成了无稽之谈了吗?!

    就这样,在强大的宣传舆论的攻势下,地区法、检两院,又有五名干部主动地向院党委说清楚了自己的问题,以求从轻处理。

    (对不起,今天的情节连贯性强,分开会使情节中断,只好二合一了。老西有罪鞠躬!)(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diancom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