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醉回七九当农民

正文 第五卷 辉煌 第二百二十一章 心酸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可以换一个角度来写?!”

    对于不把岚羌县今天发生的这个事件进行报道这件事情上,张丽娟也基本接受了吴永成的请求了。

    当然了,这其中除了吴永成所说的有一些道理、张丽娟能听得进去之外,也与他担任行署专员的这个职务有关。

    试想一想,虽然说张丽娟所在的单位,是省报社驻桓毕地区记者站,她的工作关系、人事手续等等,都在远离桓毕地区几百里之外的省报社,可以说与桓毕地区没有多大的关系,也不受它的一点节制。

    可话又得说回来,不管怎么说,你也是在人家的地盘上扎着嘛,要是地方党委、政府,对你的工作不给予任何支持,反而事事阻滞的话,那你这个记者在桓毕地区,也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了,哪还能继续呆下去吗?!

    而作为被当地政府退回去的驻站记者,回到省报社之后,除非你能拿出足够的理由来证明是你做得对,否则的话,被打入资料室这样的部门去坐冷板凳,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也是许多驻站记者不愿意落到的一个下场。

    不过,此时张丽娟听到吴永成换一个角度的说法,就有些闷闷不解了,她疑惑地问道:“吴专员,这、这、这怎么来换一个角度呀?!难道说,再让我们报道桓毕地区在进行了清理整顿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之后,进一步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吗?!

    可直到现在为止,桓毕地区清理整顿工作,也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呀!您这不是鼓励我们弄虚作假、搞‘客里空’吗?!”

    关于“客里空”这个典故,吴永成倒还是知道一点的。

    张丽娟这里所说的这个“客里空”,是苏联一九四二年出版的剧本《前线》中的一个角色——前线特派记者。“客里空”原文意为“喜欢乱嚷的人”,或“好吹嘘的人”、“绕舌者”。

    在剧本里,作者用讽刺的笔法,刻画了客里空不上前线,不深入部队,每天呆在前线总指挥部里,信口开河、弄虚作假,“创造”新闻。

    一九四四年。《前线》先后在我军许多部队演出。报》在一篇评《前线》地社论中。批判了客里空。要大家引以为戒。

    当时。在党地新闻工作者当中。展开了反对“客里空”地热烈讨论。后来。“客里空”就成了弄虚作假地资产阶级恶劣文风地代名词了。

    “呵呵。张记者。我可不是鼓励你成为‘客里空’啊!”吴永成笑着解释道:“你不是说有关民办教师地这个事件。你觉得放弃地话。就是你这个新闻工作者地失职吗?!

    我是建议你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你们可以深入到民办教师们工作、生活地环境中。把镜头对准他们这些在极为恶劣地环境、而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地辛勤园丁。用你们手中地笔。大力为他们呼吁。这也是一个相当不错地题材嘛!”

    张丽娟地眼睛一亮:对呀。有关失学儿童地报道。这几年倒是屡见不鲜。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地不少关注。因此也引发了希望工程地诞生。

    但人们关注地目光。也只是在那些因为贫困而失学地儿童身上。至于他们背后站着地老师们。却很少有人去问津。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地题材吗?!

    一旁干坐着的张志忠、陈宏伟等岚羌县的领导们,见吴永成巧妙地把话题绕开了今天上午发生的那个事件,而省报的这位记者也好像不怎么继续往下追究了,心里暗自不住地念着:“阿弥陀佛。”

    至于说,这两个记者要换个角度、来采访什么民办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那就很无所谓了,这又不是他们所造成的,与今天上午发生的那件恶**件相比起来的话,那带来的负面影响,简直小得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且,这个报道要是运作成功的话,说不准他们岚羌县从中也可以得到什么好处呢?!比如说,上级因为此事而多拨给岚羌县一些专项救助资金什么的。

    唉,这也不能怪岚羌县的领导们,事事都想到一个“钱”字啊!金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这个玩意,那却是万万不能的啊——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呢?!

    “吴专员,记得好像这个希望工程的称谓,就是由你们J省首先提出来的。当时候您是不是就在J省工作呢?!”进门之后一句话未说的桓毕报社的记者张大发,这个时候突然插进来一句话。

    吴永成很欣赏地望了张大发一眼:“大发同志,你知道的还不少呢!不愧是当记者的啊!这知识也够渊博的啊!

    不错,当时我就在J省的团省委工作,那个希望工程的首次提出,也就是我在下面调研之后,根据下面基层的一些所见所闻之后,总结归纳出来的。”

    “啊,那真是您提出来的?!”张丽娟满脸的兴奋。

    如果说,之前张丽娟对眼前这位年轻、英俊的专员,心里还感到有一些敬畏的话,那现在眼睛里可都充满了崇拜和仰视了。

    “呵呵,这个不值得一提的,那都是过去的一些事情了。”吴永成无所谓地摆摆手。

    此时,吴永成抛出这个话题,并不是为了在这些人的面前,夸耀自己的过去,也并不是想以此来勾引、诱惑眼前的这个漂亮小姑娘,他是想以此向眼前的这位年轻人,阐述一些人生道理。

    “所以,作为你们这些新闻工作者,我想要说的一点就是,不一定非要一鸣惊人地搞出什么轰动性的新闻,才算是做出了什么大的成就,在基层、在那些最为平凡的现象上,往往也能发掘出来闪光点,这些更能充分地发挥你们新闻工作者的职能作用,也能在最大程度无愧于你们‘无冕之王’的称号。”

    ……

    “晓峰,我记得你的家就是在这岚羌县吧。你给我选择一个条件比较艰苦的民办教师,咱们下去看一看。”吴永成倚靠在二号车的后排

    嘱咐刘晓峰。

    “好的。李师傅,那我们就沿着前面的那条岔道走吧。”

    此时车子已经驰出了岚羌县的宾馆,至于张丽娟和张大发两个记者接下来的采访任务,自有岚羌县来安排了,吴永成可不想和他们这些记者们贴得太近了,即使今天,他也认为自己说得有点过多了。

    到了他这个位置的领导,与新闻媒体的记者们保持一定的距离,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的话,说不定那句话,就会使自己陷入非常不利的局面——这种教训那是太多了!

    吴永成接着漫不经意地问道:“进岚羌县县委大院的时候,有人说什么你是刘家寨刘拐子家的老大,那是怎么一回事啊?!”

    坐在前排副驾驶座上的刘晓峰,谨慎地回答道:“是的,吴专员,我家就在岚羌县居住,还是在最为贫困的刘家寨,我父亲是一个残疾人,他在农业社的那会儿开山被炸掉了一条腿。”

    此时,所有的一切吴永成就有点清楚了:那封递到自己办公桌上的上访信,也许就是通过刘晓峰这条渠道进去的,否则的话,自己所在的常委楼日夜都有武警战士警卫,等闲人等根本就不可能进去,更别说往门缝里塞东西了。

    不过,吴永成并没有点破这一点。

    可刘晓峰下一句的话,却使吴永成对他有了个新的认识:“吴专员,那封信就是老师们给了我,我才送到您的办公桌上的,您就批评我吧。我违反了工作纪律。”

    吴永成长叹一声:“晓峰,你做得没错,上传下达本来就应该是你当秘书的职责嘛!只不过你要是早告诉我的话,今天的这个恶**件或许可以避免的。”

    “吴专员,我真没有想到老师们,会做出这样冲动的事情来。”刘晓峰转过头来面红耳赤地解释道。

    “好了、好了,我也没有怪罪你的意思,这件事情就到此为止。小李,你也别乱传。”吴永成嘱咐了一声开车的司机,接着对刘晓峰说道:“以后听到什么消息,及时地向我汇报。”

    刘晓峰重重地点了点头,眼圈红了。

    “对了,晓峰,你今年也二十六了吧,在农村也应该成家了呀!”吴永成关切地问道。

    “吴专员,我家里条件太差,哪有姑娘愿意嫁给我呢!”刘晓峰面无任何表情地说道:“在家里,我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妈妈常年卧床不起,父亲又是个残疾,妹妹十一岁了,还是个智障,就我的一点工资支撑这这个家里……”

    “好了、好了,不说了,我倒触动了你的伤心事了。”吴永成欠起身子,拍了拍刘晓峰的肩膀,安慰他:“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好好工作吧,其他的事情,你也别多想。”

    “是,吴专员。”刘晓峰此时脸上又恢复了平时的那副平静的表情:“其实,像我的这种情况,在我们农村来说,也不是少数,就拿我们将要去看的那位老师来说吧,他今年都三十多岁了,就因为是一个民办教师,舍不得离开那些孩子们,一直没有任何姑娘肯嫁给他,直到现在还是一个单身。”

    吴永成此行去的目的地,就是到下面看一看民办教师们的工作环境,这一点他也没有向岚羌县的领导们说,要不然前前后后跟上一大伙县里、乡镇的干部们,那他什么真实情况也看不到了。

    有刘晓峰这位当地人做向导,他还担心了解不到什么真实情况吗?!

    从岚羌县城出发,经过一段坑坑洼洼的山路,一个多小时之后,车子终于停了下来,在一个小山村看到了两间破旧的平房,这就是岚羌县东川乡东杆村的一个教学点。

    “吴专员,我原来在东川乡工作过,因此对于这里的情况也比较熟悉。”刘晓峰在下车的时候,对吴永成解释道。

    吴永成点了点头:这一点从刘晓峰的工作简历中,他已经知道了。

    刘晓峰大学毕业之后,就分配到乡镇工作,只是两年间由于工作突出,特别是写得一手好材料,这才被调到了岚羌县政府办公室。

    通过刘晓峰的介绍,吴永成得知了代课教师李小棚,是这个教学点惟一的教师。现在这个教学点,共有一至四年级的二十名学生,采取的是复式班教学方式。

    教室旁边矗立着的残垣断壁是原来的教室,因为大雨倒塌了。现在的教室是村委会腾出的房子,一间作教室,一间是李小棚的宿舍兼办公室。

    李小棚看到昔日相识的刘晓峰领着一个人过来,急忙从教室里出来。

    等他走近看到吴永成的时候,惊喜地叫了一声:“吴专员,您怎么来了?!”

    看来这位李小棚也参加了今天上午的上访了,要不然他也不会认识自己。

    不过,吴永成对于李小棚回到村里,就马上召集学生们上课这一点,却是非常赞赏的,这说明这个年轻老师对自己的学生还是相当地负责的。

    “李老师,你辛苦了,我们就是下来随便看看,可别影响你们上课啊!”吴永成微笑着和李小棚握了握手。

    “吴专员,没事的,刚才我已经给他们布置了作业。不会影响上课的。”

    李小棚估计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吴永成这么大的领导,有点手足无措地辩解着,那张晒得红中带黑的脸上,不自觉地淌下了紧张的汗水。

    吴永成探头看到:在破旧的教室中,孩子们的课桌椅,却是新的。

    李小棚看到了吴永成脸上的异样,解释说:这都是爱心人士捐赠的。

    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们,看到老师陪着一个领导模样的人出现在教室门口,一双双漆黑的小眼睛,都瞪了起来,好奇地望着这一切。

    而教室中破落的屋顶、和黑暗的光线,却使吴永成感到了一阵阵的心酸。(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