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醉回七九当农民

正文 第五卷 辉煌 第一百九十四章 金蝉脱壳(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吴永成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他知道,自己的这个祥农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是一个官商结合的“怪胎”。

    虽然说,自己在公司平时的运作中,尽量地避免利用自己的身份,来取得一些非分的利益,可即使是这样,也难免有公司下面的员工们,会打着自己的旗号到各地区、各县,去拓展业务——毕竟他这个老板占据着省政协副主席的位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那是谁也不能轻易忽视和假装看不见的呀!

    马林却不知道他的这一句话,引起了小舅子别的想法,现在听到吴永成这么说,赶忙摆手说道:“五儿呀,我倒不是说你的祥农公司,有什么不规矩的行为。有赵平贵和薛红那两个大把式,给你把关,公司哪还会出现什么不合乎规矩的事情呢?!”

    吴永成轻轻地嘘了一口气:“那,二姐夫,你这句话是从和谈起呢?!为什么我让你接受这个公司,把你吓成这个样子?!祥农公司平时的运转,有赵平贵、薛红两个人就基本上搞定了,外贸公司还有我的同学高健负责,那也不用你费多大的心思呀!”

    马林苦着脸给吴永成解释道:“唉,五儿呀,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你二姐夫我现在连咱村里的那两个企业,都顾不上来了,整天把我忙得连让你二姐把我埋怨的呀,说我就是把家当成一个旅店了,有时十天半个月的,也见不上我的一面。可她哪知道我的难处呀!

    原来负责矿泉水厂的王建业今年也六十多了,咱总不能把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再当牛马使吧——那可是造孽呀!矿泉水厂去年上市以后,厂里的事情更多了,我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几个。可实在是分身无术呀!你再让我把你的祥农公司再揽起来,五儿,你说你不是想要你二姐夫地命再挑选一些能干的人,负责厂里的具体工作嘛。有些事情哪用得着你这个董事长事必躬亲哪?!要是这样的话,跑断你的腿也赶不上趟啊!”吴永成关心地给他的二姐夫支招。

    马林把手一摊,无奈地说:“五儿,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啊!我也不是没有想过再选两个人,把王建业留下的摊子接起来。可你想过没有,就咱村里的那几个精干一点的年轻人,虽然前几年地时候,也在省城的大学里培训过,可一下子让他们挑起这么重的担子,我看还一时半会儿的办不到。

    你三姐夫前几天跟我说过几次,想让他家的老二担任矿泉水厂的副厂长,可我看那后生还毛手毛脚的,一时还不能定上去。你大姐夫又说死说把,真是快要把我急死了!我还想让你给我出个主意呢!”

    原来是这样啊!

    吴永成有些明白了自己的二姐夫为什么这么焦虑了。

    “二姐夫。你想过没有。这杨家将和岳家军到底是谁厉害呢?!”

    吴永成沉吟了片刻。没有直接回答马林地问题。而是和他谈起了古人地事情。

    马林愕然了:“五儿。你这是说地什么话呀?!杨家将和岳家军压根就不是一个朝代地啊。你让我怎么比较呢?!这不是让关公大战秦琼吗?!你二姐夫虽然文化没有你高。可这个笑话还是听过地。你以为你二姐夫真地就像笑话中地那个军阀一样愚蠢吗?!

    再说了。你说地这个。与咱村里现在地事情。那也搭不上半点边啊!”

    吴永成见二姐夫有点急了。便笑着给他解释道:“呵呵。二姐夫。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想问你。在用人地谋略上。杨家将和岳家军有什么不同。这其实和企业用人。也有很大地联系。”

    马林低着头想了一会儿。也没有想出个道道来。便苦笑着抬起头对吴永成说道:“五儿。你二姐夫肚子里。哪有你那么多地弯弯绕啊。你想说什么就对我直说吧。我可不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你要是问我杨六郎他媳妇是谁。倒还知道一些。他们那时候都是带兵打仗地。他们也没有办什么企业呀。这哪能挂上一点钩呢?!真是莫名其妙!”

    吴永成耐心地给他解释道:“二姐夫,这万物之间,都是有着一定的联系的,要不怎么古人会说凡事要举一反

    你看,从历史上来说,杨家将他们是采用家天下的做法,用咱们现代企业经营的观点来看,叫做家族企业。因为杨家将地主要干部,就是父子,兄弟,姐妹啊。

    在老一代的杨家将中,二姐夫你也知道,那是祖父杨继业挂帅,上阵地是父子兵,杨家儿郎支持着整支军队。

    到了下一代,那就成了开起来了夫妻店了,由杨六郎,柴郡主夫妇和杨宗保,穆桂英夫妇支持这支军队。

    再后来,后继无人,男性将领缺乏,只有女将,由杨家八姐、九妹,和十二寡妇披甲上阵。家族企业的最后结局,就是后继无人,关门大吉。

    而岳家军则采取截然不同地用人策略,呵呵,当然了,这主要也是因为岳家人丁不旺。岳飞是独生子,形单影只,从小必须依靠伙伴。他进京比武、谋取功名,靠的是小兄弟,到了后来应征入伍、抗击金兵,拉拢地也这批是小兄弟,最后组成岳家军,还是靠这些小兄弟。在扩充岳家军的时候,岳飞采取广用人才的策略,二姐夫,你也是听过《说岳全传》的,岳飞在招贤的时候,即使是农民起义军的投降将领,比如说什么王佐,杨再兴,还有金兵中反逆过来的陆文龙,都可以得到重用。

    这用现代企业经营的观点看。这个企业在发展中逐步壮大起来,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马林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嗯,五儿,听你这么一说,倒还是真有那么一点道理的。你们这文化人说出来地话,到底与我们这些大老粗们不一样啊!”

    吴永成乘热打铁:“二姐夫,你就拿我的这几个企业来说吧,祥农公司我是请赵平贵、薛红、高健他们几个人,来帮我管理。我只是在宏观上给他们一点指点,平时的日常工作。则放手让他们来进行,这也没有妨碍祥农公司这几年的进一步扩展啊!

    还有TJ的那个中讯通讯公司,那还是一个中美合资企业呢,我虽然是董事长,可有职业的经理人为我打点公司的一切事务,我只要每月、或者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董事会议,在会上听取他们的汇报就可以

    而海南和东北的那两个养殖场,平时在那里照应的。也不是我从咱们J省派过去地人啊,可人家管理得也挺好的嘛!,像咱们村那个矿泉水厂,现在上市以后,将来的管理工作将会越来越专业化、现代化,我想没有一套科学的现代管理模式,单凭你过去的那种家族式管理,迟早会阻碍企业的做大、做强的,而你自己也会在管理中疲于奔命、却不得其要领。

    现代化的企业,还是得拥有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呀!”

    马林到了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对呀,啧啧啧。还是你们这些读过大学地知识分子看得远啊,我说怎么自从咱个那个矿泉水厂上市之后,把我忙得头上抓一把、脚板底抠一把的,也忙不到个正经地方呢,敢情还是咱脑袋里的东西装得太少了。

    唉。五儿呀,咱农民啥时候也是个农民啊。我就光想着咱自己村里的企业,还是最好用自己的人放心。可哪曾想到用你教的这个办法呢!

    行,等我回到村里以后。马上召开一个董事大会,在会上商量一下,怎么才能请来几个你说的那些职业经理。”

    吴永成笑了笑,他知道自己的这个二姐夫并不是糊涂人,只是有时候农民的那种小农意识,一时约束了他的思路而已,多年来形成地那种惯性思维,并不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改变地啊!

    “对了,五儿,你让你接手你的这个祥农公司,我可没你啊!”马林突然想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拍脑袋对吴永成说道。

    “二姐夫,我并不要你的一分钱,这个企业也是挂在你地名下,你替我张罗着就可以了。要不然你什么时候看到有地委书记、专员的,还当着公司地老板呢?!”吴永成微笑着点拨马林。

    “呵呵,对这哩,是这个道理。行,只要你不怕我吞了你的这个公司不认帐,二姐夫我就给你揽起这个摊子了。”马林一拍胸脯:“五儿,你就放心地当你地那官去吧,有二姐夫给你在后面撑腰,管保你一辈子不用为钱的事情操心。

    呵呵,有了钱,你也就用不着像有地人一样,日谋夜算的也贪污了。”

    把J省的那一摊子事情料理好之后,吴永成就带着文丽和女儿小敏,乘飞机一起飞回了北京。

    既然九月一日是入学的时间,这眼看着马上就到了,他在TJ和北京的那两个公司,还得马上办理相应的更名手续永成正式接到赴中央党校学习的通知书之后,专门为他举办了一个座谈会,政协主席胡日贵在会上对吴永成在政协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吴永成听着那些稍微有点夸张的词语,总觉得这好像是在给自己—自己真的为政协就做出了那么大的成就吗?!

    嗨,反正在官场上混迹,大家对临要离开的人,都是愿意把天下所有的赞美之词,都云集在他一身的。

    更何况,吴永成在政协工作的这些年头里,相比其他的副主席的话,还真的很做了一些工作的,别人听起来倒也不觉得有多少肉麻。

    “文丽。你说,咱们是不是先到你家去一趟?”

    从机场出来,坐在杜三儿派出来专门接吴永成他们地车上,吴永成扭头征求文丽的意见。

    文丽心情矛盾地回答:“随你吧。哼,我看你是迫不及待地想和我爸爸见一面文丽在这几年中,一直就不赞成自己再在政界上继续往下走了,或许出身于高干家庭的她,早已经厌恶了官场上那些尔虞我诈的丑恶现象了吧。

    但文丽和吴永成结婚多年以来,也算是摸清楚了吴永成心中所想——她知道,吴永成那是不会只满足于做一个富家翁的。他更大的志向是想在政界上求得更大的进步,然后再实现他胸中那不凡的梦想。

    文丽非常清楚,对于吴永成的这个选择,她是无力扭转的,所以在这段时间内,更多地时候,文丽只能是望着有些车子径自驰向了文家大院。

    一进大院之后,文丽带着女儿小敏来到了客厅。陪着文家妈妈叙家常,而吴永成则打了一个招呼之后,向书房走去。

    “爸爸,你在练书法

    当吴永成跨进文老爷子的书房的时候,文老爷子正在伏案提笔挥毫泼墨。

    “啊,是永成过来了。”文老爷子抬起头,和吴永成淡淡地打了个招呼,示意他走过来:“听文丽说,你以前的毛笔字也写得不错,你要不要也写几个字啊?”

    吴永成连忙摆手:“呵呵。那是多年以前的事情了,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也就基本上再没有在上面下过工夫了。我的那几个字,哪敢在你老面前献丑哪!”

    文老爷子把笔轻轻地搁在笔架上,抬起头都吴永成说道:“书法,是一门有法度的高级艺术。重在法度有法无法,这也是书匠和书法家的区别。这世上有多少人一辈子沉浸于此。可就因为没有琢磨透其中地道理,也就只能成为一个书匠这句话。他似乎是向自己在暗示着什么。

    “是不是你的入学通知书拿到了?!”

    文老拿起一块毛巾,小心地擦拭着自己的双手。貌似地问道。

    “啊,拿到了。爸爸。你也知道了这个事情?!”吴永成被老爷子的这句话猛然惊得差点失态,这下子他心里全明白了:这件事情的背后,的确有文老爷子的出手。

    文老爷子没有接吴永成的这个话题,慢条斯理地继续说道:“前些日子,有关部门的同志和我打过招呼,想让你到中央党校去学习。

    我也知道你一直想干点具体地事情,也就默许了他们的做法。

    本来按照我地想法,你虽然在基层工作过两年,但那只是局限于一个小县中,对驾驭一个地区的工作,还没有多少经验,你应该再到地市副职的岗位上,再锻炼几年的。

    可有的同志啊,却老是纠缠于什么干部地级别与位置的问题!

    唉,这些同志啊,他们就不想一想,在战争年代地时候,哪有这么多的事情啊!

    我们那会儿地时候,今天你是一个师的师长,可一场恶战下来之后,幸存地也就是勉勉强强够一个营了,那你这个师长,也就马上成为营长了,哪还考虑什么级别和位置的事情呢?!”

    吴永成心中暗自庆幸:这幸亏是中组部的同志没有听从老爷子的意见,否则的话,把他这个副省部级的领导,再甩到一个地区的副书记、副专员大发了。

    吴永成他倒也不是非要计较什么职位的高低,只是他可清楚,到了下面作为一个副职领导,你的话语权基本上没有多少,他可不是奔着去当什么副职,才想到下面去的,那样的话,他还不如继续在政协养老呢——那里至少不用担心有人给自己气受。

    不过,吴永成心里想归这么想,脸上却不能露出一点的异样来,他还得顺着老爷子的脾气接着往下走:“爸爸。还是你为我考虑得比较周到。这个,要不你给我写几个字吧,也算是你对我以后工作上的鞭策。”

    “好啊。”文老爷子今天心情着实不错,爽快地答应纸,恭候老爷子给他赐一副“墨宝”。

    文老稍微抬头想了一下,随后悬腕提笔,一瞬间,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就出现在了纸面上。

    吴永成顺着老爷子的笔端,轻声地读了出来:“公生明。廉生威。”

    文老转头问吴永成:“永成,你知道这几个字地上半句是什么吗?!”

    吴永成马上机械地回答道:“应该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这段三十六字的《官在前世的时候,就能熟背如流。

    那个时候,虽然他只是乡镇一名不得志的小小正科干部(还是没有一点实权的闲职),可他的心中。也不是没有一点梦想的。

    要知道,这段短小、精悍的三十六个文字,以其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哲理,和振聋发聩地警示作用,成为历史上许多“清官”的座右铭,并受到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极力推介,由此可见,“三十六字官箴”之影响力与震撼力。

    “对,就是这几句话。”文老轻轻地点了点头:“那你知道有关于它的一些典故吗?”

    吴永成漠然地摇了摇头,无论在他的前世和今生。他也只是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才对这些有所涉猎。他可不是什么专门研究某些历史专题的学者,他干么要对这些穷追不舍呢?!

    文老爷子拿起书桌上的一本书,冲着吴永成晃了晃:“这些天啊,我一直在读这本《清史稿》,收益非浅啊!这也是**他老人家生前最爱读的一本书啊!

    据这本书里讲到。这三十六字的《官箴》虽然无法考证是谁最早所作。可它地传承者中,功劳最大的。当推广东连平的颜氏三代啊。

    据清史记载,这颜氏三代不仅是三十六字官箴的积六字官箴的坚决践行者。他们都将三十六字官箴,视为从政者的警钟、做好官的秘笈。并作为家训,传于后人,要求他们应时常学习官箴碑文,牢记前贤做官格言,以官箴中所提倡的公、廉为准绳、准则,廉洁从政,做一个清正廉明之官。”

    吴永成没有打断老人的话,他知道,这是老人在给自己敲警钟呢!这也意味着他吴永成算是正式接过了老人手中传下来的接力棒了。意义颇不寻常啊!

    文老两眼炯炯地盯着吴永成,语重心长地继续说了下去:“这颜氏三代历仕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均位极人臣,其中颜希深官至云南巡抚,诰授光禄大夫(正一品),颜检官至直隶总督,诰授荣禄大夫(从一品),颜伯焘官至闽浙总督,诰授荣禄大夫(从一品),并以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地显赫家声,成为有清一代全国著名的二十八世家之一啊。

    而颜氏三代之所以能创造三世一品地奇迹,就是因为他们以三十六字官箴为指针,廉洁从政,得到了朝廷的信任;

    颜氏三代之所以能得到史书、和后人的高度评价(《清史稿•颜伯焘传》说:“伯焘累世膺疆寄,娴习吏治,所至有声。”),也是官箴为指南,德泽百姓,得到了老百姓们的拥戴。

    《清史稿》中还写道:颜氏三代的廉洁从政,体现在三个严于:严于律己、严于律下、严于律亲。

    他们洁身自守,不贪污腐化,而是清白存心,精勤任事,勉为良吏,力挽颓风;

    同时他们在任期间,刚正不阿,不谄媚上司,以行贿获取上司欢心,并且力除时弊,严禁属下贪赃舞弊。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得到了百姓感念、僚属敬畏地良好官声。《清史稿》赞誉颜希深法尚清平,政绩辉煌,称颂颜检明于吏事,治尚安静,表彰颜伯焘娴习吏治,所至有声,皆非虚言。

    在那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贪污成风、蠹虫成群的**社会里,颜氏三代能够不被污染,洁身自好,勉为良吏,力挽颓风,实属难能可贵。因此,毫不过誉地说,颜氏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达官贵人廉洁从政地典范……”

    (好重的感冒,头疼欲裂呀!<a href="http://www.913xs.com" target="_blank">校花的贴身高手</a>晚了,抱歉!)(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