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别装了,再装——潜规则了你

正文 第113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2011-02-0422:40:35——

    后来。靠在我小窝的小床上,我把她抱在怀里,问起她这事。她只摇摇头:“不知道当时你是处于什么动机,”停了一下,又往我怀里蹭蹭,说:“但是,我看到这个回复,一颗心总算放回了肚子里。”

    我想了一下才明白,然后紧紧的抱着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都是后话了。

    当时我能抱住的,只有空虚。

    发出了这个短信之后,我把手机放一边,打开文件夹整理资料,闭上眼睛默数着这些年过目过手过的南宋官窑……太多了,从第一件想起……第一件……都记不起第一件是什么了?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盏,那时师傅认为是南官,现在我判断为南宋龙泉仿官,S行为了生意好做,也模糊定性,不过虽然是仿官,但依然不失为宋器经典,瓷器窑口出身很重要,但独立的气质和品质更重要,要综合看。前段时间它在大市上交易……一千多万成交,唉,太便宜了。现在一千多万能买啥,跟那些动辄上亿的不知所谓繁缛堆彻的乾隆大瓶子比起来,太便宜了……时也命也运也数也……师傅当年就那么卖出了,连个零头都不到……技术立身,温饱而已,平安已是福,发不发达要靠命的……“乐天知命,故不忧。”师傅从小就教我这句话。后来我才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所以,每年V广场那些集会场唱歌什么的,我从来不去。

    有甚意义呢?活该!都是工具而已!这世界是靠实力说话的,不是靠呐喊说话的。我为什么会有暴力倾向?我想过,或许我骨子里就认为在无理可说的时候,暴力,是解决问题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所以,我不太懂得温柔。

    脑子又转回来想她给我看的这件纸槌瓶的图片,看一眼我就已经记住了图片所能传达的所有特征。脑中又是站在她身后前倾身体几乎接触到她头发时的那种,丝丝香味……

    晃晃头,神归正传。

    纸槌瓶,两宋皇室青睐的器型,北宋汝窑南宋官窑均有烧造。北宋汝窑私人是想都不要想了,南宋官窑,如有缘分,或还可一试。

    我早就过了介意东西在谁手里,在不在中国人手里的阶段。所以在S市那晚的酒店,她跟我说起“小蛮腰”的事,我才是那样一副态度。

    只要懂得珍爱欣赏,在谁手里不一样呢?当年的事就不提了,现在我们的有钱人都喜欢明清那些繁复富丽精巧的东西,周建龙能接受单色釉这种相对清淡的,已经很不容易了,指望他们去欣赏清雅的宋器?X首长也不知道是自己玩还是再往上送?唉,一朝天子一朝臣,都这回事吧。

    都把它们当个工具而已。温婉含蓄遗世独立了千年,千年来或许都只是工具。

    我又叼起一根烟翻出父母的照片,又看看电脑上的图片,工具,工具而已。风流云散,到底什么会留下?是功业?实力?还是精神?超脱,遗忘,是我们民族的强项,也可以说是精神鸦片,我们向来缺乏直面过去的自省精神。缺乏就缺乏吧。大家都这样过。可是,我一个人,血肉之躯,无处可寻的可怜的情感寄托,全都只是工具而已。

    眼泪不知觉的留下来。

    滴滴滴手机短信,我顾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点开一看:

    00:27『陈长漪』:“那些地方,不准,我再打听。勿急。”

    我愣了一下。她未对刚才我的“选一”做回复,反而说到了这事。明明是发送成功了啊,我确认她是收到了,又“留中了”。

    我抹抹脸上的泪,回复:“不急的,谢谢你。”——

    2011-02-0502:00:28

    心情还可以,胸低别担心。

    懒得炸了,有滴淫不厚道,真当自己是核潜艇!哼哼。

    2011-02-0502:06:36

    有几个站短说这帖子有点太乱,让我发个整理版。那个易读什么的不是都有么,我去看过,挺好的。我就不在这里发了,免得占用网络资源。

    2011-02-0512:20:43——

    我以为我已经麻木了。可是,这晚眼泪怎么又这样不争气的哗哗的流,完全刹不住闸。心里有块地方很软很软。好久没有这样哭过了。

    第二天去上班眼睛都是有点肿的,一上午都没怎么跟同事打招呼,还好今天没有什么对外的事务,我只埋头对着电脑整理着资料。包括要送过去给MICHAEL的文件我都是托同事代转的,总觉得那事,心里有点忌讳,不想见他。

    午饭后突然接到人事主管徐乾的通知,我和邹岩要跟一个项目,可能要驻S市办事处一段时间,我端着杯子问:“多久?”

    “少则一两周,多则一两月。”

    我脑子一下有点短路,这是纯公事还是她另外的安排?和从政,SUSAN他们一样?外调出漩涡?只留她一个人在风眼?

    第一时间是想发个信息给她问问,冷静一下马上意识到不行。四下看看稀落的同事,抬头看看头顶明亮的白炽灯光……每次在公司想到私人事务的时候,我都会用这样的方式提醒自己……公是公,私是私,虽然完全做到很难,但,或许这是维持长久关系必须要守住的关隘之一。

    现在这个状态,我应该知足了,守住这个状态,维持这个状态,就挺好的,不是吗?——

    S市夏末的潮湿闷热让邹岩多少有些不习惯,一出机场就开始抱怨。我倒觉得还好。被同事接上,驱车穿过市区,默默的来到办事组的住处,几人都一路无语。

    四处辗转惯了,到哪儿都差不了太多,反而南方湿润的气候让我感觉更舒服些,IT的小MM,AMY又在这边做系统调试,小谈倒是回去了。

    AMY见着我,突然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初来两日,每顿饭都要拉着我一起吃,AMY是典型的北方女孩,对食堂阿姨烧的带些甜味的餐食颇有些不习惯,甚至两次都把那甜腻腻的糖醋排骨夹到我的餐盘里,引得旁边的两位本地女同事投来八卦的目光。

    接下来一周要去江浙一带跑,周五晚上回到临时借宿的公寓,邹岩和几个男同事出去泡吧了,AMY靠在沙发上看电视,吃着酸奶问我愿不愿意明天陪她去逛街,我正在阳台晾衣服,说,逛街?有什么好处没?

    她突然从后面扑上来,一下子蒙住我的眼,嘻嘻一笑说:好处当然有,去了才知道。

    我被吓了一跳,他乡遇故知也不会亲密成这样吧,我从来在公司都不和女同事勾肩搭背,反而和男同事走得倒是近些,只木木的答:“哦,真不行,明天约了老同学。”

    “不想去就直说呗,找借口都这么拙劣。”她拿起桌上没吃完的酸奶,又嘻嘻的问我:“你带吹风了吗?借我用下。”

    我是约了“老同学”。

    本来是和邹岩说好下江浙前再去上博看下,再看看那批明式家具,他有点倦怠的说没必要。后来在我极力的劝说和坚持下,半推半就的答应一起去。我心里恨恨的,我坚持认为无论什么时候,像上博这种顶级大馆的同类馆藏器,能多看就多看。而且还是在做一个相关的项目。更要去看,反复的看。如果不是和他搭班做项目,我才懒得多费口舌的去和他说。

    周六我一大早就起来了,敲了邹岩房间的门,完全没反应,AMY从洗手间出来对我说:“他昨天晚上不知道喝到几点才回来,你们要一起出去啊。别指望了,且起不来呢。”

    看来我又要单独约会“老同学”了,也好。

    因为来得早,我是几乎是前十个进去的,看着一层大厅镌刻着的捐赠支持者的名字,心里淡淡的,师傅一直也想留个名……但,阴差阳错,最后只留个“老狐狸”这个江湖绰号。

    倒不急着直接去会“老同学”,先在青铜器馆慢慢的转悠,看着那些台湾日本地方打扮的人,还有些洋鬼子,拿着听筒听着多语种介绍……我留意过,去拿听筒听介绍的,往往是外国人多,中国人少,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都懂了吗?只怕是恰恰相反吧。

    专注的留意了几件东西,看看表一个小时过去了。又踱去看王老爷子的那批明式家具,那个小几登,方桌。当年王老爷子眯着眼在上头剁肉碎……那腔调尤在耳……“嗯,您那算什么大厨啊……尝尝我这个自带的油焖黄瓜……”

    我这人别的不行,就这方面记性特别好,那时候我还是个小不点,因为养的小猫仔跑丢了,哭了一个礼拜,老爷子过来喝茶,哄着我送我一个蝈蝈笼子玩,说“这个比那个逗”。

    “逗”,是啊,老爷子这一辈子什么福都享了,什么苦都吃了,嬉闹活宝一生,沧海一声笑。最后这批东西捐在了这儿,也算是个善终。又想想师傅……一阵心酸泛起。

    捐。唉,这些人啊,一辈子为这些东西耗尽心血吃尽苦头,临闭眼前,想的不是作为私人财富留给子女,而是捐。又转念一想近藤的那东西,怕也是凶多吉少,唉,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吧,这东西,真的是靠缘分的——

    2011-02-0514:34:55——

    明式家具一区,走马观花一上午就过去了,买了瓶水灌下肚,压根就想不起吃午饭的事。

    晃到二楼陶瓷馆。说是约了“老同学”,其实是无目的而来。平时来这样的地方,多是目的明确,为了看啥,看哪类东西,哪件东西,哪个点,就直奔那件东西去,看,看一眼或是看一天,看完就走。今次,却难得这样清闲的闲逛。

    从原始陶器到汉绿釉到原始青瓷到唐三彩到宋瓷……和上次来的时候比,有些调展了,有些位置变动了,有些角度挪动了……在那三件常年不变固定展示的汝窑前站了好一会。其实这东西和珐琅彩一样,多看无用,私人几乎无接触的可能,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技术上的辨别,就和拜拜仙女差不多,太不实际了。宋瓷精品,五大名窑一脉的,因为明清以来的收敛,多是囤于内廷,也就自然分散在两岸故宫,而其他窑口的精品,国内大馆藏的,有,但无论品质还是数量,怕是都不如欧美日本的馆藏和私人藏家手中的秘玩……尤其是磁州窑建窑系……这是有历史原因的。跟人们的认知也有关系。

    背着手慢慢踱着……花花绿绿的明清瓷区被宋瓷区吸引人多了。上中学的时候说历史年代表难记,理科生几乎都挂,但我倒着背都能背出来,因为我是按器物演变特征记的,什么时代什么特征,一个朝代还要分前期中期中前期中后期末期过渡期等等……不是死记,所以比较容易。其实理科里我长于数学和物理,化学生物都并不太好,不知道怎么就昏了头学了医。

    走着神,就看到“老同学”了。这位美女可被围得严严实实,似乎她的周围永远人头攒动,不乏留恋的目光。独立的展柜,手机相机,遮遮掩掩的闪光灯不断。

    我隔着几米的距离,背着手不远不近的看着它。大美女。你累不累啊,每天都被这样贪婪的关注着。唉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