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别装了,再装——潜规则了你

正文 第59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本来想休息几天,不看不管,也让他们该出来的都出来,好好折腾,露出他们的真面目。

    但是看到这么多朋友支持,洋洋千字的站短留言,理解、宽慰、关心、提醒,还故意逗我开心……我很感动,所以不淡定了,无论如何也要上来冒个泡。

    这个网络是虚幻的,可是上面展现出来的却是一副真实的世事图景,这几位攻击我的,我不公开解释原因了,丢人啊,这个行业,丢人。

    同样的,这些真情流露的朋友,也是这社会,这人间,另一面的缩影。这也是让很多人觉得是“熬”,可依然“熬得下去”的原因。

    不管这个故事是真,还是假,我前面就说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都应该投入的演一把。等到谢幕了,让别人去评论吧,如果还有人愿意评论的话。

    我前面说原稿想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现在看来也不用写了,留着这些,留给每一个后来的人都看看。看看这里留下的情和骂。

    至于这个文,我还是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来更。风格嘛,估计还是老样子,有人觉得罗嗦,有人觉得拖沓,有人觉得主角出来的少,有人还就喜欢看着这样的背景介绍,平淡生活,对吧?

    都请自便。

    就像一个朋友回复中说的,西游记中的一句话“能识此宝者,分文不取;不识此宝者,千金不卖”,其实,每个独立的生命分享出他的真诚和情感,都是一宝,不是吗?

    还有朋友留言说推荐点啥电影、艺术文史类的书的来看看,我惭愧了,除了专业内极小圈子的东西,文史类的书我真的看得很少。倒是喜欢看看军事、时评、自然科学类的东西。

    不过,前几天偶尔看电视,倒看到央视拍了个纪录片《颐和园》,我只看了一点点,这个题材很好,但不知切入点如何,拍得到底怎么样,大家有兴趣可去看看:)

    倒是,前几年制作的《故宫》,我是一集集都看了的,后来还和C一起复习过。觉得还是很用心的。制作得也不错。推荐没看过的朋友有兴趣可找来看看。

    http://

    http://

    个人认为第一、二集制作得最好。可能是隔行如隔山吧,对于建筑,我外行,所以没得挑刺,呵呵:)

    (被这一搅和,我都找不到前面更新在哪里了,这样吧,我把M项目这段开始重贴出来,大家别怪我滥竽充数啊。)

    正文:——

    有段时间我走了极端,对馆藏器持有某种偏见,认为都以烂熟于胸,没必要再反复看。可是突然不知是哪里来的热情,接了这个案子后,虽然案子本身没有什么新意,但还是非常希望把它做好,做完美,于是,重新过去找找感觉。

    后来想想,其实是她给我的那些资料的旁边,她自己做的批注,给了我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节上的提示。让我突然有些灵感,从以前没有注意的角度去审视这些馆藏器。

    周一是正式与投资人周先生签订合约的日子。陈淡淡一笑款款现身,合同显然是之前充分看过的,她浏览一下,签上龙飞凤舞的大名就起身离去了:“周先生,具体细节您再和MICHAEL沟通。我先失陪了。”这位周先生也没有久坐,简单应酬了几句便留下了他那军师与我们继续谈。

    其实我对MICHAEL这位副总还是欣赏和敬佩的,只是不太喜欢他有时候有点太会交际应酬了。最不喜欢的,还是他太爱提自己的履历,偶们都知道那啥啥BWG,啥啥**H,啥啥MSG的KF比长乐未央宫后宫佳丽三千还要让人垂涎三尺。可您,也不用整天挂在嘴边啊。

    陈就不会这样。

    “生物界,普遍都是雄性动物爱炫耀自己华丽的羽毛”。看来,这条规律才是真理,大多数的人类,都变态了。

    对东西的判断和把握与生俱来的天赋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和阅历。看过那么多好的东西,MICHAEL的眼力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在一堆地摊货里挑出一件对的东西需要三五年的系统学习,但在一堆对的东西里面挑出一件真正可以称上艺术品的,可能需要十年八年,还必须建立在一直与市场保持着联系,不断的学习和丰富阅历上。

    跟着MICHAEL,让我看到一个新兴的YSP经纪人的价值判断和商业敏感。那是和我师傅截然不同的气质。

    而陈,反而更像一个学者。

    MICHAEL的办公室挂满了与各位名流闻人手捧重器的合影和几幅赵无极风格的画作。而她的那件更宽大的办公室里,除了整一面墙的书架和不带有她任何个人喜好色彩的vip客人赠物,(唯一的佛头被我拿走了)四下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

    接下来的日子才算拉开大幕大戏登场。

    充分调动行内的资源为他寻求最好的性价比。在日常收货的时候也要留意着,如果有合适的,价格也谈得妥,就直接“截活”。

    买卖这种东西不同于期货股票,虽然说这市场是开放的,有钱还愁没东西?对,但不全对,因为到那个气质的,达到那个要求的,未必当时一定就有供货。要看机缘,要等。人家藏家的心爱之物,如果不是急着跳楼出血或者你果真开出的是天价,人家未必愿意出给你。

    所以这种寻货觅货谈价格的工作量就大了,也要频繁的出差,哪里有了件合适的东西,第一时间就得跑过去。

    其实,这是最方便吃里扒外的时候了,你手里有货源有行家资源,看中件什么好东西,完全可以不用过给M项目,直接过给想要的藏家行家就是了,这一过手挣得佣金比工资那点油水肥多了。这也算是某种被默认的潜规则吧。只要不被抓到证据,谁也不能拿你怎么样,当然,有得必有失,自己把握了。

    但是,我现在不能这样干。也完全不想这样干。难道,就是因为合同上签的是她的名字吗?

    找来的东西,最后拍板的还是MICHAEL,慢慢我也察觉,MICHAEL似乎和她是有沟通的,准确的说是两人共同拍板,在抄送过来的几封邮件上,看到了MICHAEL没有删掉的她的批复。比如:

    “或难成一个系列……”

    “或可以尝试不要拘泥于原先的分类思路……”

    “尊重投资方意见吧。”

    最多的是一个简单的“知道了。”

    我期待她能对我负责的方案、挑出的东西、给出的建议、等等,有所看法、有所批复。但是非常遗憾的,没有。

    但是就在今天早上,我坐下来看邮件,一杯咖啡刚喝了一半的时候,这个我隐隐期待的批复,在MICHAEL的抄送后面,来了。却,不是那么令人喜悦的。

    针对的是:由我个人先提出的、并极力坚持的“放弃青花,以单色釉为主”的方案调整,她所给出的评价——

    “点心虽好,未必能当正餐。”

    我一口咖啡含在嘴里,好一会儿没咽下去-

    这算不算是某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我脑中蒙太奇般的浮现那个中午,她吃着JACK带回来的黄桥烧饼当午饭时我说的那句话:点心岁好,不能当饭。

    ——“点心虽好,未必能当正餐。”

    这个回复……中间隔着MICHAEL,还有M项目组其他同事,甚至还有,其他的,或许我不知道的同事,都能看得到的……

    一时间,我心中竟泛起一丝嗔意……

    她的批复风格,不仅是这次,不仅是对我,对别的人别的事都一样——多是公事公办不多言,时而也会一字点破毫不留情,偶而也有天马行空若有所指的玩笑口气的言辞。

    所以,这句话,虽然是打个比方的方式,但在其他同事看来,也是扫眼一过,并不特殊。

    我竟有一丝嗔意……

    因为,因为这本是我们两人之间的……某种……被这样以公开批复的形式……让所有人都看得到……

    呵……

    一口气灌进剩下的咖啡,两臂上举伸展了一下肢体,捋了捋披散在肩头的头发,看着桌上喝空了的外黄内白的杯子,玩弄着杯把……

    这是某种指示?还是某种暗示?是针对工作上的、这个方案上的?还是……我和她之间的,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这是她的定位和态度吗?——“点心虽好,未必能当正餐”。

    我静静坐着,脑中是她轻盈的姿态、平静的面容、淡淡的笑……

    心中有一丝……共鸣……

    同时,也有一丝不甘……

    点心虽好,未必能当正餐……未必能当正餐……未必……

    谁说青花才一定是正餐?单色釉/颜色釉就一定是点心?

    经过调整后的方案,明清官窑瓷器这部分,占了整个投资比重的2/5,很大一块了。起初,我是考虑纳入相当一部分宋瓷的,尤其是两宋黑白瓷器,我知道行里还有谁手中有好东西待价而沽,或可一试。但是考虑这周先生投资的规划中的种种……还有那他军师……又经过和MICHAEL几次的探讨,还是无奈放弃了。

    就这岔,她也是有回复的,回复是“知道了”。

    我以为她会有所表示,她……应该是明白人,应该说点什么……可是只有一句不咸不淡的“知道了”。

    在欧美的实力藏家中,懂得欣赏收藏两宋黑白瓷器精品的,那都不是一般的实力和品位,各大BWG.,**H,MSG的馆藏……她怎会不知道其档次、地位、价值?

    可是,她没有表态,回复“知道了”,就是默认“放弃”。

    放弃就放弃吧。

    我退而求其次,提出这个以“单色釉系类为主”的方案,不是个人主观的、持有某种冲动或偏见的举动。而是根据M项目总的规划和定位、与近年市场的契合点、未来的价值预期、可实施性等……各个方面仔细考察过的。甚至准备好了一篇针对此的规划案、可操作性的方案文档。

    我把这花了好几个晚上做的、图文并茂的文档调出来又看了一遍,略改了几个措辞后添加到附件里,准备回复给她。可,就在点击发送的那一刻,我犹豫了。

    我冲动什么?这不是我的风格啊。以前不管客户回复、公司回复、什么问题、多么激烈、多么不可接受、多么头绪繁杂,我都习惯性的放在邮箱里、锁在抽屉里,冷上几天,再说。

    对,冷上几天,再说。

    又到了晚上下班。

    今天整理了收上来的东西。去、留怕是这几日就要MICHAEL和她拍板了。

    我从库房出来,拿着目录,单色釉系类的备选是我默默在弄的,从几个大行家,其它行里拍场上截的活。依着公司的信誉,帐都没有结。

    是去是留,也就这几日了……

    永乐甜白,宣德祭蓝,弘治娇黄,康熙豇豆红、抹红、盖雪红、霁红、粉红、淡描红,雍正天青、粉青、豆青、苹果青、柠檬黄、蛋黄,瓜皮绿,葱心绿、湖水绿、松石绿,祭蓝、洒蓝,青金蓝,乾隆茶叶末、蟹甲青、仿汝仿钧仿官仿木仿石……

    独独少了那个,最应该有的,“明看成化清看雍正”,雍正官窑单色釉巅峰代表作——胭脂水。

    我几次犹豫是否要联系小梦梦。都是编辑了一半的短信,又放弃了。行里也找到过两对,但形制气度、釉水发色,都不如她拿来的那对。

    是否还是再等等?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