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别装了,再装——潜规则了你

正文 第27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一:谢谢关心我被鱼刺所卡滴几位筒子。

    偶解释一下:

    主要是昨天边吃鱼边看材料走神了。喝了一大口醋就好了,醋果然素好东西啊~~~~~

    二:发站短给偶的筒子,我公开回复:

    这里涉及专业的事,包括后文会提到的,有的是发生在本人身上,有的则是过眼过目。这毕竟是个文不是。如果专业方面哪里出错了,欢迎提出交流,就不必在追问我是何年何月何人的事了。

    三:还有一位筒子,您这提问自然是内行或者爱好者,我也公开回复吧:

    上文我所引《红楼梦》里妙玉处吃茶那段。如你说说,依着目前业内多数人的意见,曹GG文中所说的,“成窑五彩小盖钟”“成窑茶杯”应非成化本朝器物。

    一直大家也很困惑,他为什么这段如此来写。成化器物,自成朝以下备受推崇珍视,应未大量留出过宫廷,历来位内廷秘玩。康雍乾三朝,由于三帝珍爱,御窑场大量仿烧,底部留款也比较复杂。但现在看来并不难辨。曹家与皇室的关系,得到这类赏赐很正常。但是否能得到成化本朝斗彩器物的赏赐,就难说了。

    如果真是本朝成彩,那必是历来内廷极珍贵极重视的爱物,明清官窑瓷器审美的巅峰。真要赏赐于曹家,那曹家必应也当拱若珍壁之物。曹GG却写:妙玉因为刘姥姥这个“粗人”用了一次,就“别收了,搁在外头去吧”。其心思用意真就不得尔知了。

    抱歉,我也只了解这么多。

    接上:

    ——“是吗。我真的忙到连说句话的功夫都没有了?”

    她说这话依然是笑着的。电视节目正在播放着的是某鹰文纪录片,讲犀牛大象生活习性之类的,我很喜欢这类节目。

    此刻,电视里犀牛大象跑个那个欢啊~~~~可我就如同盯着个黑屏一样不知所谓。

    “去把我的笔记本拿过来。”她微微一抬下颚,示意我笔记本在侧前方的写字台上,清秀尖尖的下颚竟有一丝凌厉的气息,语气让我瞬间觉得这里成了她的OFFICE。

    我抿了抿嘴唇,起身默默地照着她的指示做了。把笔记本端端正正放在她面前。她翻开,用中指轻轻一点,开了机。我欠身拿起遥控器,把电视关了。

    “我让你关电视了吗?”她眼睛盯着笔记本屏幕,嘴里飘出这么一句话。

    这又唱得哪一出?DR.CHEN,您这架势,不是要研究探讨就是要拷问考试,我把电视关了不是很正常吗,拿着遥控器的手尴尬的悬在半空。

    她动了动鼠标,手指快速在键盘上跳动起来。然后把笔记本屏幕转到对着我的方向:“既然你已有准备,那好吧。这是我随手调的资料,没什么针对性。你就当是interview吧。我们之间还没有……正式的interview呢,对吧?”

    她往后撩了下垂下的头发,侧过身正对着我,轻轻的叠起腿,一只手支着尖尖的下巴,直直的看着我。

    随手调的……没针对性的……这才难办啊。DR.CHEN。

    我点点头,吸了一口气。凝神,正心,诚意,开始看题。

    她则起身了,不知道从哪儿弄出一瓶红酒,喝了一半的,“嘭”一声木塞被拔开的声音,然后靛红的液体顺着大得夸张的杯壁聚成一汪红渠。她微微晃着这大得夸张的杯子又坐回来,抿了一口,我用余光看她的脸,因为玻璃杯的折光作用,那清秀的脸有点变形。

    “你说客人背景不了解,搭配不当我可以理解。但这些都是专业技术问题了。应该,没有理由交白卷了吧。”

    “那,当然。”我开始点击WORD,准备答题。

    “INTERVIEW要求口答。”

    ——————————————————————————————————

    (以下内容都是一些枯燥的专业知识,本不想写出来,想必各位淫民大众也没兴趣,但是我知道有谁在看,也承诺给某些朋友的,所以占用一些篇幅。觉得无趣的朋友就直接跳过去吧。毕竟众口难调:)望谅解。)

    平时的资料她看完批复后转给我,我再会分类整理,但这些不是,我没见到过的,应该是这一两天刚接手的。或也有以前的,我看不出来。

    我向她示意,拖了外套。推了推银钛框的镜框。开始斟酌着回答她着interview的第一个问题:“其实熟不熟,我认为不是最关键的。馆藏的青铜器和高古玉器,几乎全部都是熟坑的,但也没有谁说不开门。生坑变熟坑,是迟早的事,无须刻意。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改为“如何进行必要的保养”,才有意义的。”

    答完觉得自己是不是托大了点?谨慎抬眼一看,她正看着我,依然面无表情:“嗯,继续。”

    我看下一个问题,考虑了几秒,整理回答的思路,答:“这件东西呈现出的……略微不自然的哑面干涩。这种状况通常会因几种情况而产生:一是使用了乳浊釉;二是与窑温有关,未必是当时技术达不到那么高的窑温,而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而刻意压低了窑温,导致生烧了;三是土沁吃伤;四是故意做旧去光,手法包括高温煮,人工打磨,酸抹等。还有一种最可怕,就是用土窑故意生烧。”顿了一下我接着说,“这件东西么……倒是看不出又这些做旧手法的痕迹,但又说不出哪里不服……所以仅凭这几张图来看而不能上手实物的话,我是……没有办法判断的。”

    我盯着屏幕说完,看她一眼,她低头看着手中微微晃着的红酒杯子,若有所思。一会,看我停了,她抬起头:“嗯,继续啊。”

    接下来这个问题……第一次“考试”时就已经过了一招,这次面对面,又落到一件实物上,我自然无处闪躲了:“这种罐式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产品,凭图看不出有什么不妥。”

    “哦,是吗?”她晃着杯子抿了一口红酒,薄薄的嘴唇显得很温润。

    我顿了一下,思想着下面怎么说,抬眼一看,正与她四目相视,又都闪了开去,她看酒杯我看屏幕。

    我接着说:“但这类东西,在7,8年前属于最热门的,所以仿制技术突飞猛进。”

    那时候我师姐还没走,她就曾收过一个莲子罐是个新仿的,连师傅都碰着看了半天没看出来,想到这里我接着说:“这类东西即使是一直浸淫在这行业里的老师傅行家们,不捧在手上看个半天,也不敢贸然下结论的。”

    “那你有什么建议?”她不再对着我,坐正了身子正对黑着的电视屏幕。

    “……一是拉坯纹;二是手头比真品还是浮了点。”

    她转过头来看我,眼神很淡,略带着询问的意思。我解释:“哦,浮就是轻的意思。”

    “我当然知道。”又快又短的语气。

    我收回目光,又听她说:“anyway,如果,非让你凭图辨物呢?如果,我们的委托人仅仅提供这样的图片而让你做决定呢?”

    好熟悉的句式,我想起那个午后调皮的玩笑,可这,这不是刁难吗?!我在心里叫苦。

    “如果真是这样……仅凭这几张正面图和底图,我真的无法判断。要是能用闪光灯变焦距的补拍几张器内的情形,或许能考察更多信息。我,眼力差。很抱歉。”

    我开始冒汗,虽然只穿了一件衬衫。

    ===============================二十一(中)OVER==============================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