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重回民国

正文 第一章图存西北:第一节喀尔喀蒙古特使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1921年,乔巴山、苏赫巴托尔领导外蒙古革命党攻陷库伦和买卖城,逐出旧俄势力白俄恩琴的白匪军队和驻扎在买卖城中国西北边防军。 7月11rì,外蒙古建立亲苏的‘君主立宪zhèng fǔ‘。11月25rì外蒙古建立‘人民革命政权’,并与苏联在1922年订立了《苏蒙修好条约},外蒙古从中华民国分裂出去而dú lì,随後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外蒙古宣布‘dú lì’和建立‘蒙古国’消息传到内地,一时间舆论大哗,包括内蒙古王公在内的国内各民间团体、党派纷纷发表宣言,反对喀尔喀蒙古王公贵族分裂祖国的倒行逆施,谴责苏俄对中国外蒙古的武装占领。北洋军阀各派系,如段祺瑞、张作霖、曹锟、吴佩孚等因忙于彼此之间的内战,无可奈何。作为一种外交形式,běi jīng徐世昌zhèng fǔ发布了一份声明,谴责外蒙古企图分裂中华民国的行径,不承认外蒙古的dú lì。

    1923年,哲布尊丹巴见苏俄军队不但没退出喀尔喀蒙古,而且还变本加厉的派出更多部队占领外蒙各个军事要道和重要设施。哲布尊丹巴感到他自己对喀尔喀蒙古控制力逐步削弱;而喀尔喀蒙古上层王公被乔巴山等人剥脱了权力,两者一合计,决定派出使者出访běi jīng,期望中国zhèng fǔ出兵驱除苏俄势力,恢复外蒙自治权力。

    出使者还未决定,许多王公和活佛被乔巴山秘密逮捕和处决了,整个库伦经历了第一次清洗,吓得哲布尊丹巴差点死去。见乔巴山派人监视,哲布尊丹巴这回吸取教训,派出了自己心腹图彦额尔纳携带着他写给běi jīngzhèng fǔ的密信秘密出访běi jīng。

    图彦额尔纳奉法王之命,偷偷地摆脱了乔巴山政权监视,跟随商贸往来的晋商骆驼队溜出了库伦城。作为法王哲布尊丹巴侍卫总管突然失踪,乔巴山立刻赶到事态严重xìng<a href="http://www.913xs.com" target="_blank">仙狱</a>,派出几路军队严密监视南下的汉人商队。

    乔巴山眼光只盯着南下,然如图彦额尔纳反其道而行之,趁机北上买卖城、恰克图,以蒙古皮商身份乘坐西伯利亚铁路转道海拉尔站,然后乘中东铁路一路南下至奉天,拜会了张作霖,张作霖当然想派兵收复喀尔喀蒙古(外蒙旧称),扩大自己西进战略空间。只是如今奉系上下全力备战,与关内直系决一死战,张作霖有心无力。

    张作霖并未露出漠然态度,反而拍着胸脯对图彦额尔纳表态:只要zhōng yāngzhèng fǔ决心出兵,奉系尽最大努力驰援军粮军饷;只是此事事关zhōng yāngzhèng fǔ态度,奉天省不能决定!

    图彦额尔纳被张作霖积极态度感到期望万分,直率蒙古人被张作霖一套太极拳推给了běi jīng直系掌控的zhōng yāngzhèng fǔ。为了不让人漏下话柄,张作霖派出投靠过来的原库伦宣抚使总务处长王荫泰陪同特使到běi jīng。王荫泰当年勾搭上法王儿媳妇经常出入博克达汗东宫,与东宫总管图彦额尔纳熟稔;临走前,张作霖嘱咐王荫泰,陪同喀尔喀蒙古人去běi jīng,探一探直系曹锟吴佩孚态度和决心。

    带着期望,图彦额尔纳拜访大总统曹锟,联络那些常驻běi jīng蒙古王公贵族,呼吁派兵库伦,赶走苏俄人。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如此残酷---苏俄人早就与běi jīngzhèng fǔ相联系了。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处在极为困难的状态,尽快争取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它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当时,协约国各国驻彼得堡使节会议一致认为,应暂不承认新生的苏俄zhèng fǔ。苏俄zhèng fǔ曾通知中、rì、英、美、法、意、比、塞各使节,要求协约国各国参与对德媾和,但驻俄协约国各国使节会议决定“对于该项照会置诸不理,亦不假此电从中抗议。

    当时北洋zhèng fǔ跟随协约国,拒绝了苏俄人承认外交,并停止了庚子赔款俄国部分。而苏俄感到与自己疆域辽阔的南方大国中华民国虽是协约国,是最弱小的,而且国内军阀派系林立,最能率先打破突破口。同时,rì本趁十月革命期间,趁机占领远东共和国,势力参透至西伯利亚远东地区。

    列宁鉴于形式紧迫当时指出:“我们不能同rì本打仗,我们不仅应该尽力设法推迟对rì战争,如果可能的话,还要避免这场战争。因为根据大家都知道的情况看来,我们现在无力进行这场战争。而要稳住rì本就要改善中苏关系,遵照这一构想,苏俄加快了改善中苏关系的步伐,中国成了苏俄最为关注的另一个东方国家。”

    1919年7月25rì,苏俄zhèng fǔ向“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发表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zhèng fǔ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zhèng fǔ的宣言》,史称“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

    第一次对华宣言对尔后改善中苏关系奠定了基础,其积极意义十分重大。但并不排除该宣言的局限xìng<a href="http://www.913xs.com" target="_blank">仙狱</a>甚至一些错误提法以及苏俄zhèng fǔ极力摆脱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动机。苏俄当时是希望中国冲破帝国主义列强的束缚,与苏俄结成联盟。中国的五四运动和拒签巴黎和约则为建立这种联盟关系提供了可能。参加起草工作的威廉斯基说,根据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要求,苏俄zhèng fǔ认为,中国可能向苏俄提出归还中东铁路与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而“这些对中国有利的要求,苏俄可以慷慨地予以满足,并借以为自己获得一个盟友”。

    1920年10月2rì,苏俄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发表了第二次对华宣言。而此时1920年秋,苏俄军队业已越过西伯利亚,靠近中苏边境,远东地区的解放也指rì可待,外蒙古也在苏俄人策划之下,重燃恢复‘dú lì’决心。此时,苏俄人为保证西伯利亚腹地不受到‘列强支持下中国’攻击,使得外蒙古成为苏俄人远东地区天然战略屏障。

    为了打开僵局,

    1921年底,裴克斯使团抵华,苏俄zhèng fǔ与běi jīngzhèng fǔ之间的交涉正式开始。裴克斯是苏俄zhèng fǔ的全权代表,但形势的急剧变化却使他的使命难以完成。在他到京之前,中苏在外蒙古问题上的斗争已很尖锐和复杂。先是因苏军进入外蒙剿匪后一直不践言撤退,而引起多方交涉。1921年11月5rì,苏俄与外蒙又签订了《俄蒙修好条约》,更使这一斗争升级。所以,běi jīngzhèng fǔ在抗议之余,与苏俄的谈判就以外蒙问题为重点,商务问题和中东路问题都要以此为转移。1922年8月,苏俄改派越飞来华,由于坚持苏俄红军不从外蒙古撤退的立场,越飞与裴克斯一样,也没有能够同běi jīngzhèng fǔ达成协议。当时的běi jīngzhèng fǔ强烈要求苏俄从外蒙撤军,并以此为中苏建交的首要条件,于是,外蒙古撤军问题成为中苏关系的症结。

    从1922年底起,由于中国政局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实力集团的变更,孙中山的政治影响在不断扩大,越飞也不断向莫斯科建议与孙中山合作,一直愿与苏俄建立联系的孙中山开始受到重视。许多文件表明,苏俄越来越倾向于孙逸仙。越飞认为同吴佩孚合作是不现实的,只有孙逸仙才可能是俄罗斯联邦的惟一盟友。1923年1月,越飞给莫斯科的信中指出:‘吴佩孚也在俄国所有敌人的大合唱中提高了自己的嗓门,并发出一份令人极难理解的通电,其内在涵义只能解释为,吴佩孚试图证明,他在蒙古问题上决不讨好俄国。’越飞试图使莫斯科相信:‘孙逸仙远不是凯末尔,他在更大程度是我们的人,是革命家。如果我们现在同他一起携手并进,他决不会背叛我们。’

    1923年1月4rì,俄共(布)zhōng yāng政治局赞同越飞的旨在‘全力支持国民党’的政策,1月26rì,《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发表,宣言有四项内容,其中后三项几乎都是有利于苏俄的规定,如:‘中东铁路问题只能于适当之中俄会议解决’,‘俄**队不必立时由外蒙撤退’等等,这些是苏俄zhèng fǔ同běi jīngzhèng fǔ长期交涉而从未达成的协议,在孙中山这里找到了突破口。

    《孙文越飞联合宣言》表示苏俄要与孙中山建立关系,也宣布孙中山在外蒙和中东铁路问题上同意苏俄的意见。孙中山上述让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取苏俄的援助,与苏俄合作,推翻běi jīngzhèng fǔ,完成统一中国的任务。正如他所言:‘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乃在民国的统一成功与完全国家的dú lì之获得‘。但他的让步显然对běi jīngzhèng fǔ形成了巨大压力,同时也加强了苏俄代表团在谈判中的地位。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