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晚清神捕

正文 第580章 名号百胜将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军机处的军事会议开了二个多小时,几名朝廷重臣唇枪舌剑,李鸿章舌战李鸿藻、翁同龢,驳斥了李国楼愚腐之见,站在国家的高度高瞻远瞩,把安南、缅甸的局势说得头头是道,让知兵的其他几名军机大臣同意了他的主张,同治皇帝一锤定音,支持在安南、缅甸搞武装独立运动,让李鸿章筹划这条隐秘的战线,

    翁同龢沒得到指挥权,心里忿忿不平,就想给李鸿章套上绊马索,便道:“启禀皇上,这安南、缅甸边境那些少数民族和国内的小数民族是亲戚,很多都是一个民族,趟过一条河,就能走亲戚,而是说的是汉语,臣认为应该先把这些少数民族武装起來,让他们亲近大清,武器弹药要比其他地方武装要好,多路人马要有轻重之分,靠近我边境线的那些少数民族,允许他们通大清籍。<冰火#中文 .”

    此时大清和世界接轨,而且允许双重国籍,甚至多重国籍,而上海是对全世界开放的不冻港,外国人不需要护照,只要一张船票就能进入大上海,大清的对外开放是彻底的门户大开,欢迎外国友人來大清做生意,

    李鸿章急忙说道:“禀皇上,翁同龢的意见迂腐透顶,比李国楼的主见更加不堪,那些边境的少数民族皆是走私贩毒之徒,哪能不分青红皂白把这种人全部武装起來,这会把边境搞乱的,要分清哪类少数民族可以合作,哪些少数民族祸害大清,绝不能因为他们能说汉语就当是自己人,翁同龢你不懂西南边陲的民族斗争就别添乱,小小的缅甸有五百多个民族,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让缅甸动乱不止,缅甸大酋长孟云嗣死在英国人手里,这个仇缅甸人民记在心里,我使出煽风点火之策,英国人别想在缅甸做太上皇,我要让英国人深陷在人民战争的泥潭里,浑身长满虱子,让缅甸变成吸血鬼吸干英国人的血。”

    “嗯,还是李鸿章有主见,朕把这件事全权交予你负责,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让左宗棠把缴获的俄国造武器运至云南,朕要让英国人摸不透路数,哈哈哈哈。”同治皇帝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坐在榻上手舞足蹈的在发癫,几位军机大臣陪着笑,李国楼也假模假样的笑得癫狂,

    翁同龢讪讪陪笑,不再和李鸿章打嘴仗,眼神射向李国楼,他已经猜出李鸿章的主张是从哪里來的,一夜之间李鸿章从签订卖国条约的卖国贼,变成民族斗士了,若是李鸿章早有这个主见也不会夹着尾巴做人,这个主见让他想不赞成也不行,为了国家利益只能看着李鸿章起死回生,李鸿章就像打不死的蟑螂,冥冥之中一股力量保佑李鸿章,

    看來靠马嘉理案子扳不倒李鸿章,殆想办法把李国楼拉拢过來,李国楼处于血气方刚的岁数,向上的气势很盛,坐在都察院右都御史宝座之上,无人敢搬弄李国楼的是非,就算耿直的庆亲王也只是光明正大的呵斥几句,不会上书弹劾李国楼,

    李国楼养妾纳妓,帐帷不修,交友不慎,大话乱讲,时有粗鄙的作风,这早已是妇孺皆知的事,踏入官场这么久,竟然沒有以此理由弹劾李国楼,倒是官场上一棵奇葩,李国楼就是万金油,玲珑不倒翁的角色,翁同龢恶狠狠瞪了李国楼一眼,李国楼像是在搞妇女解放运动,让女人抛头露面,但做得不伦不类,几名洋婆子连他都知道叫什么,耶利亚变成圣母玛利亚被大清百姓广为传诵,两名歌姬谢秀珠、甄玉环竟能出入皇宫,和娘娘们打成一片,

    翁同龢想不出办法对付李国楼,这是大清国宝级的人,能为大清带來巨大的财富,要爱护之至,

    “李国楼,今天來到军机处,有什么感受啊。”翁同龢一副长者的气派,习惯性的抚着大胡须,

    “学生受教了,在这里上了一堂爱国主义课,军事文化博大精深,学生见识肤浅,差点闹出笑话,回去多读书,把缺失的一角补上。”李国楼不敢坐着回话,只有他每次说话还会站起來,其他人都是坐着说话,他资历不够,只能做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就算提意见也不敢说到点子上,不比醇亲王好多少,拿捏好分寸,不让同治皇帝看出他有多聪颖,

    “嗯,这就好,你要不负皇恩,认真办差,先把新武军的事物管好,将來才能管理更多的军事。”翁同龢沒有揭穿李国楼的老底,大家都知道李国楼是洋务派的狗头军师,恭亲王所搞的洋务运动,从李国楼拜入门下之后,发生质的飞跃,形象也大为改观,李国楼能力之强,超出人的意料之外,国家财政收入一年加一成,这不是靠加重老百姓的赋税,而是靠市场运营,资本运作赚钱,还在洋人的租界里打拼回來钱财,

    “李国楼,朕问你,大西北的仗,还要打几年啊,给朕说实话。”同治皇帝有些急,盼望大西北的战争可以早点结束,这是国家财政拨款的最大一项支出,一年耗费巨大,超过一千八百万两银子,这还是兵部账面上的数字,加上地方上的财政支出,一半的国家收入都花在打仗上面,还要向洋人借钱,所谓穷兵黩武,就是国家不停的打仗,

    “启禀皇上,臣不敢妄下判断,但至少也要二年光景,因为左宗棠的策略是缓进急功,就是要把一个打下的地方管好,才能向下一个目标前进,这样虽然缓慢了一点,但不会引起地方势力降了又叛的复杂局面,如若地方势力早点归顺大清,就会早点结束这场战乱,左宗棠在打一场人心回归的战役,大西北打得好,把回人的人心笼络回來了,接下來新疆回人的心也会回來,否则玉石俱焚的战役会越來越多,伤筋动骨自损万里河山啊。”李国楼实话实说,对于回民起义还是以劝降为主,军事镇压也是逼迫回族割据势力归顺,否则人心不在,收复新疆的战役必会受到回民顽强抵抗,

    “哦,还是要两年时间啊,朕还要过两年苦日子,让你去大西北锤炼一番,是为了你好,你沒发战争财吧。”同治皇帝就像一个小孩子,而不像一个一国之君,

    “皇上,臣就算发了一点战争财,也入不敷出啊,兵部给新武军的给养,只够填牙缝的,从來不管打仗的消耗,一年时间我们领了四套军装,好像很多了,其他军队一年领一回都有,但前线的战士穿得像叫花子一样,哪像在京师阅兵时那样威武,枪更不用提,雨季一到全部生锈,只能当烧火棍使,开始是火炮齐鸣,打到后來又变成冷兵器时代的肉搏战,战士苦啊,把生命奉献给祖国······”李国楼哽咽的说不下去了,这是有感而发,不需要假装就泣不成声,军阀最大的本事就是哭穷,李国楼深有体会,也不能免俗,

    军阀有地盘,就能创收,一般军队都镇守在险关隘道,这关卡税日积月累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从來沒有哪个军阀向朝廷上缴税收,在座的军机大臣掌握军权,谁都不会说军阀富得流油,闻听李国楼哭穷,俱都点头赞许,说得太有理了,国家穷困还要交付给英国、俄国等西方列强战争赔款,连军饷也不能按月支付给军人,

    “哎,朕还以为左宗棠在磨时间呢,现在知道了,两年里不修皇宫,秀女也不选了,朕还年轻要为将來积蓄力量。”同治皇帝握紧拳头,立下狠毒的誓言,

    “皇上圣明。”一班军机大臣一起跪倒在地,感激同治皇帝沒有消减兵部的军费,

    李鸿章对李国楼颇为满意,让他大显身手,规划出南疆的蓝图,又能及时跳出來,自甘懵懂的门外汉,关键之时让他斥责一通,李国楼作为晚辈懂进退,沒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可堪大用,人敬他一尺,他也要提携一下晚辈,李鸿章问道:“李国楼,你在大西北打仗,人称百胜将军,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国楼脸色一红,他从來沒听说过这个名号,熟稔的军官叫他“突刺将军”,好似在夸奖他的勇猛顽强,其中的深意自己领悟,李鸿章在军机大臣面前这么称呼他,到底是贬他,还是他褒,

    李国楼躬身施礼,说道:“傅相大人赞誉了,让下官在皇上面前愧怍,微臣焉能与诸位大臣比,这点军功微不足道,要不是傅相大人把最好的武器弹药支援新武军,翁校长把新武军思想工作做得好,沒有前辈种的树,后人哪能乘凉呢,

    若是沒有傅相大人和校长关怀,下官只能自己赤膊上阵杀敌了,下官离百胜差得远呢,死亡倒是离得很近,戴的头盔都被射中,幸好关公保佑。”

    翁同龢听见李国楼赞誉他的思想工作,高兴的说:“哎,李国楼,傅相大人在问你话,你别扯上我啊,新武军一路高奏凯歌,我替你高兴啊,时间尚早,说说你是怎么打仗的,百胜将军的名号哪里來的,呵呵呵呵。”

    李国楼不能驳了李鸿章和翁同龢给他起的名号,“百胜将军”比常胜将军更上一层楼,他得这个名号,也算实至名归,

    李国楼大言不惭的说道:“^H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臣虽然不是出身军伍,但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打仗其中最难的就是战士的思想工作,而不是有多少敌人,武器装备的精良不是绝对的,战前出发时战士们都知道会死,而且愿意为了祖国奉献青春,就算茶馆里提鸟笼子的人,你让他为了君父,他也敢奔赴沙场,这就是所谓的士气,一鼓作气的士气很容易鼓起來,泻下去的速度同样很快,吃饭、行军、住宿、劳累很容易击垮人的士气,平时的操练就算再苦再累,还有一个老窝可以睡觉,在外打仗有什么,屁都沒有,所以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是靠长期的思想工作,言传身教最重要,臣在军队里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思想工作的教育,臣打仗其实是门外汉,是一面学习,一面进步,领悟出拿破仑的战术精髓,懂得热兵器的特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作战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打仗,才赢得百胜将军的名号,就算遇见英**队,微臣的二万人马,能和英**同等数量的陆军一较高低,当然只限于陆地,若是平原地区,由骑兵战术配合作战,臣的赢面超过八成。”

    一片惊呼,办事房里原本端着喝茶的几名军机大臣坐不住了,李国楼牛皮吹得也太大了,李鸿章也挂不住面子,这不是自打耳光吗,急道:“李国楼,你大话乱讲,大清焉能和英国人开战。”

    李国楼尴尬的一笑道:“傅相大人,我哪來二万新武军,我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嘛。”

    “哦。”众人梦醒,李国楼在为新武军造势,想扩充新武军,这才大话乱讲,也就见怪不怪,大家各显其能,能否扩编要通过层层审批,就算最后定下新武军的二万人的编制,兵部拨下來的银子,只够买大刀长矛的,二万人马里面,练出四千精兵,这和其他军队沒什么区别,

    同治皇帝就在逢迎拍马中长大,但吹嘘比英**队还厉害的军人,从小到大他也沒碰见过一个,朝堂之上有人说几句大话,早就被几名军机大臣骂得狗血喷头,说不定连官帽也不保,今日几名军机大臣还挺开心,说明李国楼当真可以担当大任,果真是百胜将军,同治皇帝心情大悦,大清终于出了一个“卫青”,平时具体事务他不需要做,制定好策略,训诫几名军机大臣,批阅几份折子就离开军机处,新人來了,果然有新气象,同治皇帝不走了,谈性正浓,老成持重的稳坐软榻,俨然道:“李国楼,你的话说得太满了吧,英**队可是天下第一强军,我们大清的陆军才排名世界第六,还是有差距的嘛。”

    李国楼神情严峻,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忠臣模样,缓缓说道:“微臣不敢欺瞒皇上,英**队的编制已经在臣的掌握之中,我向皇上禀告一下,我所掌握的英**队的情况。”

    恭亲王挂不住面子,一直做点头不倒翁挺不容易的,李国楼竟然搞起情报工作,这不是抢他的功劳吗,李国楼竟然还藏着一手,不向他汇报工作,致洋务派的集体利益于何地,忍不住插话:“李国楼,你别误导皇上,报纸上写的数字,吹嘘的成分多,真是的情况少,别纸上谈兵。”

    看见恭亲王打击李国楼的积极性,同治皇帝不高兴了,手臂一挥,喝道:“李国楼,你尽管讲,言者无罪。”

    差点忘了本,李国楼怀有歉意的瞅眼恭亲王,不是他不向主子汇报工作,而是他根本沒这个义务,而且他所掌握的英军的资料并不是秘密,而是花点心思,就能收集得到,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