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晚清神捕

正文 第563章 新武军来到大西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黄昏时分,李国楼还在呼呼大睡,被婉娘推醒,告诉他新武堂的学员來了,正等待他的接见,

    “啊,摘桃子的人來了,这么快啊,刘六麻子派谁來了,饭师爷人呢。 .”李国楼倒是一下子清醒过來,他其实沒喝多少酒,晕晕乎乎就顺势倒下,睡了一下午,人已经舒爽多了,

    “小楼快起來,饭师爷就在门外,我去叫他进來。”婉娘笑盈盈扭动腰肢,临走还抛了一个媚眼,

    刘铭传招收新的^H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一批新武堂学员,來大西北锻炼,暗藏的杀招就是抢功劳,要把李字营归入新武军的序列之中,要让李字营改旗号了,让野心勃勃的李国楼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不给李国楼趁势坐大的机会,李鸿章对于军权绝不肯旁落,

    李鸿章岂能让李国楼独立行事,只要他是直隶总督,就不能让新武堂游离于淮军体系之外,几招组合拳就让翁同龢招架不住,新武堂正式组建一支皇家亲卫军,驻扎地暂时为天津小站镇,以后新武军驻扎在流民发配之地,,吉林宁古塔,保卫大清的龙兴之地,作为威海卫海军的强有力后盾,

    李鸿章诡诈多谋,篡改李国楼的主张,把李国楼保卫东北的移民计划,往东北方向挪一挪,让李国楼的移民计划直抵俄国边界,恫吓北极熊的阴谋直接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有股咄咄逼人的架势,让世人看见大清中兴指日可待,陈兵北上的深意昭然若揭,

    中兴之臣当然要为国家开疆辟土,由普鲁士帝国撑腰,大清帝国对俄国不太友善,理由就是俄国人占据伊犁六城以及承认哲德莎尔国的合法地位,李国楼的保卫皇家发祥地的屯兵移民计划,已经付诸实施,虽然规模很小,但让世人知道,大清的改制连皇家发祥地也敢动了,大清改制的力度不容置疑,

    新武军归兵部直接管辖,新武军第一任总兵,由刘铭传担任,授予李国楼副总兵的记名官衔,褒奖有功之臣,

    翁同龢依然是新武堂校长,沒有更上一层楼,翁同龢在新武军里地位沒得到提升,李鸿章和翁同龢正面较量,以翁同龢完败告终,但翁同龢得到刑部尚书的官职,也捞到一份实缺,成为清流派的顶梁柱,

    李国楼接受兵部的委任,军职有一个挂靠的地方,记名副总兵听上去有名无实,只是个虚衔,但李国楼腰杆粗,官印之多为朝臣罕见,刘铭传复起是由他出面保举的,背后又有翁同龢撑腰,所以他这个新武军副总兵权势之大,早已自成一派,在新武堂建立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连刘铭传也不敢触及他的利益,

    但刘铭传岂能甘心大权旁落,就在新武堂里另立一个体系,这次新武堂招收五百名新学员來到大西北,在战场上学习打仗,由他的亲信聂士成、张佩纶带队,非常怪异的一幕,两支新武军來到大西北,一支军队的两个派系的军人互不统属,

    大清军队的建制,总兵的部队有四至六个翼,有副将带领,就是翼长(团长),总兵手里的嫡系部队为一个翼,最多二个翼,其他翼长有兵部委派,不让总兵独揽军权,固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之说。”

    地方部队里面派系林立,大清对于军队的掌控卓有成效,朝廷乐意看见军队里山头林立,同样刚成立的新武军,转而分化成两大阵营,也就顺理成章了,

    李国楼和刘铭传为了国家的利益,团结在一起做事,在仕途上互为犄角,成为一个体系中的人,但为了自身的利益,各自施展才华,成为竞争对手,还要比试谁的战功卓著,

    你方唱罢我登场,李国楼要走,又有人來了,李字营扩编成为新武军,李国楼梦想的第一步实现了,但这不是李国楼愿意看见的一幕,但现实不容改变,目前情况下,李国楼只能接受新武军里发出两种声音,表面上和气一堂,沒必要和刘铭传翻脸,大不了将來再次分家,

    善变的李国楼不断的修改方案,大方向不变,形式和内容都可以改变,敌变我变,傅相大人让人高山仰止,暂时偃旗息鼓,听从李鸿章的安排,让人以为他对现有的一切都很满意了,积蓄实力等待坐大的时机,

    李国楼穿衣的时候,饭大慧走进内室,笑容可掬的说:“李大人,猜猜谁在门外候着。”

    “哦,我焉能不知道,那个鼻梁骨被我打断的人來了,还有一个人是不是比你还胖。”李国楼对着落地镜看向身后的饭大慧,脸上露出一丝讥讽之色,

    “李大人,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别得意忘形,操场外还站着五百名莘莘学子呢。”饭大慧好似正人君子,以教训人的口吻,教育起李国楼,

    “哦,是我不好,那些学子站了多长时间了。”李国楼表情变得凝重,不该以貌取人,扣紧脖子下的纽扣,一席新式军装已有几块补丁,但更显得他挺拔的身躯,充满正气的脸庞,浩然正气由内而外散发出來,那个京师里风流成性的纨绔子弟形象已经和他绝缘,

    “哦,不长,我让他们站了一个半小时,那些新兵蛋子还挺像样的,沒人挨成昆的皮鞭。”饭大慧不紧不慢,已经來了一个下马威,让人见识李国楼的狠辣,慈不掌兵,來到前线接受实战锻炼的新兵,第一堂课就是站如松,

    “嗯······传令,让五百名新兵站足二个小时,谁敢动一下,不给饭吃,鞭打十下,我要看见新武军的新气象。”李国楼毫不动容,这是对新武军的考验,沒有精神的队伍是不可能赢得胜利,

    楚军的军法残酷无比,延安城楼上高挂的一串人头,就是违反军法的下场,李字营违反军令的战士,不敢拼刺刀的战士,被成昆的督导队枪决了,一支对军法充满敬畏之心的队伍,才能在战场上爆发出无穷的战斗力,新武军不是用來站岗放哨的皇家亲卫军,而是通过浴血奋战,在刀上血海里滚爬出來的铁军,

    这批新人都将奔赴金积堡前线参加战斗,李国楼不会亲切慰问远道而來的新武军,残酷的战争不讲人情,只讲军法无情,锻炼队伍先从折磨人的意志品质入手,这是军队的传承,不用李国楼下命令,饭大慧已经在收拾五百名新人,

    饭大慧洒然而笑道:“李大人,要不要让那些乡巴佬见识一下,我们李字营的赫赫战功。”

    “算了,今天太晚了,吃还是要让新來的战士吃好,把李字营军事操练放在后天,我大后天就走,我准备提拔范晔做副将,成昆、巴特尔做参将,后勤的差事你移交给杨钊,这小子肯动脑筋也不贪婪,可以胜任辎重营的重任,其他人只记战功,不给升迁的官衔,虚衔过几年再说,年轻人切合实际,顶着假大空的官帽,做事反而好高骛远。”李国楼有些失落,离别总是让人伤感,

    李国楼抛弃满汉之分的想法,出于公心提拔满人范晔,汉人不一定同心同德,满人同样可以为我所用,既然用了范晔,就把他视如己出,

    大清虚位官职太多,饭大慧见识多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候补官,活得那真叫累,对于李国楼沒大力提拔一帮手下,抱着支持的态度,但对于李国楼提拔范晔,持有疑虑态度,李字营交给一个外人行吗,沉凝片刻道:“李大人,范晔好似不够资格,怕是不能服众。”

    李国楼点点头说道:“嗯,这个我知道,今晚我一个个和军官谈心,先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人都是在学习中长大,在目前局势下范晔是最适合的人选,人总聚在一起就会生乱,将來我们都要各奔前程,不要计较一时的得失,提拔一名满人也让朝堂上清净一些,省得让人狐疑。”

    “哦,原來是这样,我明白了。”饭大慧听出李国楼的弦外之音,聪明人一点就通,李国楼就是一只狐狸,走出的每一步都要算计得失,大力提拔一名不入流的满人军官,将会震惊朝堂,也让同治皇帝对于李国楼更加放心,同样范晔已经融入李字营里,军人对于范晔不存在排斥,李字营的战斗力依然强悍,

    一名指挥官可以改变一支军队,用错一名指挥官,会让一支军队变成散沙,军队讲究传承,还要说渊源,外來户不足以让人卖命,

    凭什么让军人豁出命,就是靠关系,比如亲密无间的战友情,又比如继承父辈的政治遗产,带兵就是带将,军官可不是随便提拔上來的,一句“军法无情,民族大义。”就让军官卖命,那练兵也太简单了,刻薄寡恩的人都可以做统帅了,

    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把练兵法则都讲透了,可沒人能够超越戚家军,书本上的道理都看得懂,真的归于实际操作,沒人练得出戚家军这样的军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沒有戚继光这样的个人魅力,让每一名普通士卒视死如归,实在太难太难了,

    热兵器的出现,让战士成为消耗品,精兵和新兵对决也要一起战死,不可能练出刀枪不入的精兵,所以左宗棠的楚军三个月就上战场,依仗的是那些军官和老兵,归根结底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就是看战旗的荣耀,就是靠指挥官的个人魅力,让一支军队认同一名指挥官,这名指挥官就要有多种素质,

    赢得胜利是一种素质,笼络人心也是一种素质,让人崇拜是最高境界,登峰造极的迷信让人大义赴死,无惧枪林弹雨,左宗棠达到这一境界,已经成为战无不胜的神话,

    李国楼也在往这条路上走,只有靠一次次胜利,才能达到这一境界,李字营的战功达到推波助澜的功效,子龙庙的修建,更让他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李字战旗早已深入李字营骨髓,就算李国楼离开李字营,这支军队也属于他的,

    李国楼还有进行一场战斗,那就是新來的五百名新武军,笼络人心的招数驾轻就熟,他是新武堂的首席学政,师座的头衔让他终身受益,继承李鸿章思想的刘铭传,逃脱不了被他清除的命运,新武军还是他的囊中之物,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尚在酝酿之中,李国楼等待最佳时机,准备给刘铭传致命一击,让这座大神滚远点,

    一身戎装的李国楼随同李字营的几名军官,检阅五百名新武军方阵,谁都不知道他醉酒刚醒,好像姗姗來迟是在考验这些新兵,李国楼沒有愧怍之色,新兵理应接受各种考验,

    一座五百人的方阵在晚霞中傲然挺立,二小时过去了,从军官至普通士卒俱都纹丝不动,脸上趟着细密的汗珠,耳边飞着扰人蚊子,就算被蚊子咬得浮肿,这五百名新武军战士,依然像苍松一样挺拔,在他们眼前李字营的一群军官,同样岿然不动,两支新武军官兵,就这么大眼瞪小眼,一动不动的耗上了,

    聂士成、张佩纶都是新武堂的教官,原本都认识,属于李国楼的下属官员,李国楼处之坦然的接受他们的参拜,一番寒暄之后,李国楼雄赳赳站在队伍前列,单手叉腰的发表演讲,

    “同学们行程二千多里來到延安,第一次见面,就让你们操练仪容仪表,这是新武军的必修课,优胜劣汰,竞争每时每刻都有,想留下來的人就要给我站直了,我给予你们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信念,你们不惧死亡,不怕牺牲,來到新武堂学习,扛起枪杆子打仗,你们背井离乡,冒着酷暑,跋山涉水來到这块黄土地,为的是什么,那就是民族崛起的信念,有这样一种力量,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败中不放弃奋斗,在挫折中不忘却追求,在坚贞的信念面前,天大的困难微不足道,无边的艰险不足为奇,这种力量让我们走到一起,凝聚着一股力量,奋起而勃发,知耻而后勇,大清必将在我们年轻的一代人手里重新焕发青春,就算黑夜來临也阻挡不了我们熊熊燃烧的斗志,这份斗志來源于同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叫中华民族,书写了四千年光辉历史······”

    李国楼话里有话,暗藏玄机,满人的历史可沒有四千年之久,连一千年也沒有,零零落落的满人历史,还要从汉书的典籍里找寻失落的文明,给新人灌输大中华意识,包含险恶用心,李国楼狡猾如狐,一步步试探人心,讲演沒有文字,别人休想断章取义向他泼脏水,文字狱可不是闹着玩的,野心勃勃的李国楼,把新武军当做信仰的试金石,他要让五百名安徽老乡变成他的追随者,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