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晚清神捕

正文 第554章 肉搏战不遑多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清军在村东口外的指挥官是哨官苏元春,带领一哨的人马,阻击逃窜的敌人,黑夜里指挥只能靠军号,

    “坚守阵地,寸步不让。 .”苏元春听见手榴弹的轰鸣,兴奋的摸了一下头盔,通过一次次战场上的磨砺,他已经能够从轰鸣声中,分辨敌人的远近,虽然手榴弹炸得满天飞,但距离太远,敌我双方超过一百步距离,敌人这是瞎扔手榴弹,阵地前升腾的一阵阵硝烟,让战士看不清來犯之敌,狂轰滥炸对付无能的八旗子弟兵也许能起到吓退守敌的作用,遇见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李字营,却毫无用处,前沿阵地的战士们岿然不动,

    两名小号手,鼓起腮帮子吹响军号,尖利的军号声划破长空,

    战士们坚守阵地,趴在肮脏的坑道里,端着毛瑟枪开枪射击,努力在黑漆漆的夜里搜寻敌人的身影,

    “呯呯呯呯。”

    战士们向着百步之外的敌人开枪,排枪射击具有极大的杀伤性,虽然是夜里,但上百条枪组成的封锁线,非常恐怖,敌人想躲过乱飞的子弹,跑进百步之内,也千难万难,

    战士们熟练的拉动枪栓,上膛、扣动扳机、退膛、压上一颗子弹、再次扣动扳机,保持稳定的心态,不去触摸手边的手榴弹,告诫自己,敌人还沒进入手榴弹的射程,

    冲出村口的一队敌人,十几名敌人最多跑出三十米,就倒毙在村东口外的田地里,还有十几名敌人,大吼一声又往回跑了,火力太密集了,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太恐怖了,冲不出去啊,

    看见村口有几棵大树,人的第一反应便是想躲在树后,也好有一个依托,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一名清军,^H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拉动了地雷的丝线,然后露出奸诈的笑容,透过依稀的星光,金二子笑得灿烂,而后就地一滚,又消失在黑夜之中,

    轰,

    地雷连环响,一串地雷连珠响,埋在大树底下的地雷把十几名敌人掀翻,炸得敌人屁股尿流,断手断脚,乌呼哀哉,

    村东口的战斗,只有一个回合,就让突围的一队起义军,全部阵亡,三十多人想逃出生天,比登天还难,王边羽组织的突围战,连一个清军也沒打死,试探性进攻以失败而告终,

    与此同时,残留在洛大村的二百名起义军战士,在王边羽的率领下,趟过南面的小河,向南面的田野突围,这里才是起义军突围的主攻方向,

    起义军战士们趟河的时候,清军的阻击并不猛烈,绵长的小河里一个个起义军战士,高举的长枪冲上岸堤,杀向未知的黑夜,

    小河不深,人不需要游泳过河,光着脚丫,踩着泥泞的河道,冒着枪林弹雨,突围就能活下去,但趟过河之后,下半身湿漉漉的,总要把草鞋穿起來,起义军战士们趴在地上整理行装,若是手榴弹被打湿了,那只有哭的份,起义军战士把数颗手榴弹吊在脖子上,子弹匣子也绑在胸口,但还是有许多战士的手榴弹被打湿了,此时也不管能否炸响手榴弹,舍不得扔掉,到时扔出去吓唬人也好,

    起义军战士们在河道里分散的很开,到了岸上,自然而然又重新聚拢起來,一股股人马,猫着腰,端着枪,撒开短腿,跑起來了,人有比子弹更快的速度,哥老会的军队自有苍天保佑,

    有些起义军战士甚至沒枪,拿着大刀、长矛,或是高举着手榴弹,一副玉石俱焚的模样,挡我者死,逆我者亡,最希望來场肉搏战,到底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杀清妖,替天行道,

    “啊啊啊啊。”

    原本默不作声的起义军战士,在黑夜里发出凄厉的惨叫,脚底下踩到尖利的竹签,倒下來时身上刺了几个窟窿,最勇敢的战士死得越快,也最倒霉,他们用血肉之躯,替身后的战友开辟一条“求活”之路,

    冲在前面的起义军战士,一个个栽倒在田野里,黑咕隆咚的田地里,高低不平,危险就在脚底下,

    轰,

    地雷连环炸,升腾起一阵阵烟雾,田野里弥漫着一股硝烟味,

    嗖,

    燃烧弹划破长空,落在黑漆漆的田野里,点燃了稻草堆,空旷的田野里刹那间变得清晰,一张张恐怖的脸,紧张的窥探周围的动静,

    “呯呯呯呯。”

    子弹横飞,四周冒出无数杆枪,密集的火力网,向着敌人瞄准射击,

    起义军战士向着前方甩出手榴弹,但手榴弹大都沒有响,前方却迎來一排子弹,“噗噗噗噗。”耳听子弹射入**的声音,咬牙坚持勇敢往前冲,此时已经沒有退路,杀出一条血路,毅然决绝的起义军战士,飞蛾扑火般杀向清军阵地,

    恐怖的夜战都以肉搏战來解决战斗,但李字营前沿阵地后,还有几十门铜炮,这些小型铜炮是保卫阵地的最后一道防线,

    轰,轰,轰,轰,

    火炮组成一道屏障,把冲锋的起义军战士炸得四分五裂,至于幸运冲过火炮封锁线的起义军战士,则和清军战士展开血腥的肉搏战,

    大刀对上刺刀,男儿的血性在这里发扬光大,不遑多让的勇士,谁都不会逃跑,要么战死,被血淋淋的扎死,要么活下去,赢得荣誉,成为勇士被广为颂扬,李字营的战士,顶天立地,

    前沿坑道里的战士,一个个跳出战壕,端着刺刀杀向敌人,他们不用看旁边的情况,战友已经护卫在身边,战友情在此时大爆发,明晃晃的刺刀,闪耀着李字营的光荣,

    杀,杀,杀,杀,

    肉搏战拼的是勇气,也讲究技巧,清军战士端着刺刀,两人成行,三人组成锥子形,以一个面攻击敌人,“杀。”左右两把刺刀刺向敌人的胸膛,一往无前的气概,直面死亡,为了身边的战友,谁都不能后退半步,是死是活,已经管不了了,

    战场上遇见不怕死的勇士,练过武功也是白搭,哥老会的功夫高手,平时能够以一敌十,自诩武功天下第一,私盐贩子作威作福,连关隘上官兵都要退避三舍,但真的來到战场,遇见招招玉石俱焚,鱼死网破的无名小辈,空有一身本事,也无法施展,

    暗骂敌人卑鄙无耻下流,怎么不按照套路出招呢,武林规矩不懂吗,要见招拆招,不要命了,干嘛不躲呀,

    哥老会的功夫高手纵有使不完的套路,也挡不住左右夹击的刺刀,清妖人多势众,以玩命的架势杀敌,挡得了一把刺刀,另一把刺刀深深的扎入身躯,死不瞑目啊,沒理由死在无名小辈之手,冲在前面使大刀片子的起义军战士,大都是哥老会的英雄好汉,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自以为在战场上肉搏战,至少能拼个够本,杀死十个、八个清妖沒问題,但现实就是那么残酷,他们连一比一的消耗也沒有,冲在最前面使大刀片子的三四十名起义军战士,很快被清军无名小辈屠尽,

    前沿阵地倒下将近百具尸体,剩余的起义军战士扛不住了,原來李字营官兵不怕肉搏战,而且是肉搏战高手,夜战沒捞到便宜,反而死伤惨重,

    “快撤。”

    起义军战士转身跳入小河,逃回洛大村里了,丢下上百具尸体,只剩下五六十名残兵败将,躲在村里苟延残喘,此时这些起义军战士用一种怨毒的眼神瞅着营官王边羽,冲不出去,又不肯投降,只有饿死一条路了,都是王边羽害的,让他们成为陪葬品,还能看见天亮吗,起义军战士失去了战斗的动力,他们知道只有死路一条了,

    夜色笼罩大地,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硝烟味,夹杂着血腥味,李字营官兵沒有庆贺胜利,而是隐埋在萧杀的孤寂之中,战士们默默的搬运战友的尸体,砍下敌人的脑袋,插在树杈上,代表了李字营的军功,也让敌人胆寒,

    一个个头颅,代表了李字营官兵是肉搏战的赢家,最血腥、最残忍的肉搏战,李字营赢了,堂堂正正的赢得胜利,

    李国楼对着身边的军官,说道:“命令,不要俘虏。”说完李国楼转身离开前沿阵地,一句话已经宣判洛大乡里的敌人死刑,

    “是,不要俘虏。”身边都是咬牙切齿的声音,肉搏战最让人血脉膨胀,李字营官兵同仇敌忾,心中的怨气即将爆发,躲在村里的残兵败将,已经被李字营打残,变成一支沒有战斗力的队伍,洛大村的敌人不足为虑,

    这场战斗超出了李国楼的想象,敌人还是很有战斗力的,夜战比他的预料还要血腥,李字营官兵经得起考验,在最危险的时候,勇于直面死亡,肉搏战把敌人彻彻底底打败,武器优势在夜战里,凸显不出來,战斗至关键时刻,是依靠个人的意志品质,

    最后赢得胜利,还是靠伟大的精神力量,军队的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意志品质决定一支军队的军魂,想要让新武堂长盛不衰,首先要抓住思想教育,看來李国楼身上的光环,还要加强,把自己塑造成一名爱兵如子的长官,还是神一样的赵子龙呢,

    李国楼独自坐在在帐篷里发呆,很多事沒人可以商量,只能靠脑瓜子慢慢想清楚,家里的阴谋家甄玉环最聪明,也最有政治头脑,对他的事业帮助最大,但那是恭亲王奕訢的一颗棋子,潜伏在他身边的“西施”,不到最后关头,谁知道甄玉环帮哪一个,反动思想千万不能暴露,

    以后慈安太后也会派遣伏兵,即那两个他上过的侍女到他家里,监视他的一言一行,而后向宫里禀告他家里的情况,

    慈禧太后可不是容易相处的主,不得宠的恭亲王奕訢已经沒有进宫侍寝的机会,荣禄凭借年轻力壮,还能与他并驾齐驱,

    记得一个侍女叫婉儿,另一个叫什么來哉,李国楼摇头苦笑,女人太多了,这么多名字一下子乱套了······

    战场上的一切以长官的喜好决定,军令如山倒,今天夜里的肉搏战让李国楼彻底释放积怨已久的心情,每一名李字营战士的死,都让他有屠杀战俘的**,李国楼只想做心里想做的事,不去考虑后果,把李字营军规置之度外,哥老会是他不共戴天的仇敌,回京就把哥老会的堂口扫除,不再和江湖大佬讲江湖情,

    至于名声这件事,李国楼早已看开,就像左宗棠所说,胜利才是第一位的,他不想博取读书人的追捧,被史官写成民族英雄,像白起一样的刽子手,同样能名传千古,说不定像郑成功一样,摇身一变成为民族英雄,打下一个台湾岛,而后自立为王,要向郑成功学习,为大清打下一块地盘,华夏儿女就会永远记得他的英雄事迹,

    李国楼的最新军令,很快传遍整个战场,连白天才投降的三十几名起义军战士也听到了,这些投降派欢欣鼓舞,在军帐里称颂程老四颇有先见之明,早投降尚有活路,要不他们也会变成树杈上的一个个“装饰品”,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