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晚清神捕

正文 第355章 太和殿一鸣惊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同治朝的恩科进士,这次一共只取了二百八十名,今天五鼓时分,他们就在老师李鸿藻带领下來到紫禁城觐见同治皇帝,6润庠是状元公,自然走在最前面,身后一次排列着榜眼谭宗浚、探花李国楼和其他新科进士们,穿过太和门,前面就是太和殿,但见巍峨的太和殿笼罩在晨曦的金色光辉之中,让人不由产生崇敬之意。

    御林军士像翁仲一样排列在两旁石阶上,一名太监挥动手里的长鞭子:“啪啪啪。”三响,接着就是鼓乐齐鸣,从远处传來,又渐渐的來到太和殿前。

    庄严肃穆的场景让每一名新科进士有些紧张,连大气也不敢喘,感觉到九重天阙那皇家的威严,來到这里的进士们,人人清一色的新官袍,精神抖擞,龙马精神,十栽寒窗孤灯苦读,就是为了迈上这一道台阶,想到觐见皇帝以后的恩宠和荣誉,更让每个人脸色憋得通红。

    礼部事先都安排好了,二百多人行进有序、丝毫不乱,等待同治皇帝召见的那一刻,终于太和殿里走出一位官员,躬身倒退出來,这也是觐见皇帝的规矩,不能把后背留给皇帝看。

    那名官员出來之后,转身面南站定,肃容稳重,对着台阶下的二百多名进士,朗声道:“奉圣谕。”

    话音刚落,以6润庠为首的进士们,马蹄袖翻飞,啪啪作响,全部跪倒在地,山呼海啸:“万岁。”随后太和殿外面的空地上,黑压压一片,悄无声息,谁也不敢抬头。

    “着探花李国楼唱名朕胪传,觐见面颜。”

    李国楼脑门发胀,一个激灵,浑身一颤,怎么会让他來唱胪的呢?在礼部演练时唱名的人,不是他呀,看來他琼林宴上的唱歌,连同治皇帝载淳也知道了。

    倏忽之间李国楼拔地而起,剑眉一挑,朗声道:“扎。”上前几步,蹬上台阶,接过名单,依次唱名,每唱到一名进士,这名进士就高声答应一声,然后低头躬身走入太和殿,从6润庠开始,按照排名挨个进入太和殿,再由太监接着引路,跪到规定的地方,每个人还得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一点声响,更不敢抬头探看,俱都低头趴在金砖上。

    二百多人的名字,有得好喊了,先进去的人,趴得头昏眼花,腿脚发麻,这要多长时间,多大的忍耐力,可是这就是皇家的规矩,传袭千年,让新科进士知道皇家的尊严和仪式的隆重,有的人紧张的手心里攥满汗水,连额头也滴下汗水,四月天的清晨连背后的官袍也湿透了。

    就在这时,大太监刘德印高喊:“万岁爷驾临了。”

    跪在地上的进士们谁也不敢抬头看,听见脚步声才知道同治皇帝走入太和殿内,刚才龙椅上空无一人,他们进殿时磕的几个头,全部冲着空龙椅磕的,现在皇帝就从身边走过,他们更加不敢稍动一下,但听见靴子的声音“咔嚓咔嚓”从耳边划过,李国楼也只能通过余光瞄了那位脚雌色的软底靴。

    同治皇帝载淳走得很慢,好似在几名进士身旁驻足观察了一番,李国楼连动也不敢动一下,那两只黄色的软底靴在他身边停留了一会儿。

    过了很长时间,6润庠跪在最前排,一名太监向跪地的6润庠示意,他明白过來,于是发出响亮的呐喊:“新科进士6润庠等二百八十名进士觐见吾皇陛下,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6润庠一声喊声,众进士一起山呼海啸:“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喊声在太和殿里发出隆隆回声,这喊声是那么真诚,那么响亮,那样充满朝气,一张张年轻紧张的脸洋溢着青春的热情和无比的崇拜之情。

    同治皇帝环顾阶下的众进士满意的点头,莞尔而笑,历朝历代新科进士觐见皇帝都非常重视,因为这么人就是将來担当起国家要职,为官为宦,或是造福一方,名垂青史,或者建功立业,彪炳万代,这是同治皇帝大婚后,第一次开科取士,选出他最满意的人,为他亲政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他对这些新进士更添一份心,相信他的老师李鸿藻能够公允、公正、公平的为他挑选出治国安邦的人才。

    所有的本朝重臣也全部奉命前來与闻观礼,六皇叔恭亲王奕詃,醇亲王奕讀,庆亲王奕劻,上书房大臣李鸿章和李鸿藻,体仁阁大学士文祥,协办大学士翁同龢,礼部尚书灵桂,工部尚书荣禄,户部尚书余书珍,刑部尚书包一同,銮仪卫陈仪,大理寺卿王爵,等人全部到齐,恭亲王奕詃一如往常坐在瓷凳上,其他大臣站在御座的下面的两列。

    首席总理大臣恭亲王奕詃是今天的司礼,他看着皇帝载淳目视于他,就长身而起,跨前一步來到御座前躬身施礼,又转身朗声道:“同治十二年恩科进士胪唱已毕,新进士归聆皇上圣谕。”

    众进士齐声高呼:“万岁。”

    载淳早已习惯对着上百人说话,一点也不怯场,清朗的声音:“你们都是新科的进士,也都是读书人,昨天夜里朕又详查了你们二百八十名进士的履历,出身寒素的占一半,看來李少保取的甚是公道,十年寒窗苦读,从童生而秀才,由秀才而举人再到进士,凭的是文章、学识,换來今登堂入殿的时刻,是对你们最好的奖赏,你们也应当得起进士及第的荣耀,只要为官既公允且忠君又明理,利国利民利自己,就能享受富贵,享受荣华,光宗耀祖,封妻萌子,所有这些是老天赐给你们的,朕也愿意把它们送给你们,将來由你们替朕泽被苍生,替朕镇守四方疆土,朕也愿意啊!”

    说到这里,皇帝载淳突然停下來了,扫视伏地不动的二百多位新科进士,大殿里悄无声息,众进士伏首静听,在等皇上的下文,谁也不敢抬头,谁也不敢出声,整个太和殿沉浸在端庄肃穆的气氛之中,彷佛地上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响声。

    载淳语气一变,阴深深紧咬钢牙,吐字清晰道:“这一次朕对你们有的人很失望,也觉得很可悲,为什么呢?一道‘项羽与拿破仑’就把你们里面三分之一的人难倒了,国家取士理应为朝廷做事,为国家分忧,子曰:学而优则仕,你们被选中理应是优秀的人才,当得起国之栋梁,朕选你们就是要用你们替朕办事,你们或者在朝中为官,辅佐朕办理政务,参赞筹划,或是代朕抚绥地方,治理民事,调理民情,但现在大清帝国不是太平盛世,早被硕鼠啃食得伤痕累累,满目苍夷,藩属国纷纷倒戈,西方列强欺压到家门口了,国土一块块被分割,在我们大清帝国的领土上打仗,西方列强逼迫我们大清帝国割地赔款,国内尚在打仗,内乱不止,哲德莎尔国已经宣布**了,四处动荡,外舰随便在长江内河游弋,好似闲庭信步在自己的后花园,朕一想到祖宗的家业在朕手里败落成这样,就夜不能寐,无颜面对列祖列宗的遗像,愧对天下的苍生,朕希望大清重新抖擞起精神,天公降下大才辅佐朕,朕批阅奏章时,就想看见有这样的人才出现,国家千疮百孔之时,正需要无数有为之士挺身而出,让大清帝国重新傲立于东方之巅,而你们扪心自问,担得起让大清帝国重新崛起的重担吗?吟风颂月倒都是大才子,国家要养这么多无为而治的庸才干什么,难道要朕举着一只破轮去劝众爱卿重抖擞,独自征战四方吗?”

    皇帝载淳勃然痛斥二百多名新进士,让太和殿里为之一震,霎那之间,哭声一片,原本站立的群臣全部跪倒在地,啜泣着擦拭眼角,万沒想到的事一场庄严隆重的典礼被同治皇帝弄成问责大会,把他们这携廷重臣也骂进去了。

    李鸿藻听了这话,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是在三代皇帝身边多年的人,按照规矩理应当做一件大喜事來办,行了礼,磕了头,皇帝说几句:“你们都是国家急需的人才,回去好好办差,不要辜负了朕的重托。”因为这是国家最重要的庆典,说些吉利话,让场面上的人都高兴,让众进士感恩戴德就行了,怎么能把爱新觉罗的丑事当着这么多“新人”面前说出來。

    李鸿藻刚入上书房,沒有多大权势,还是众进士的老师,不大^H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好多说话,只能憋着内心的不满,把求助的眼光扫向恭亲王奕詃。

    话说到这里,连恭亲王奕詃也有些挂不住面子,侧转头看向载淳,摆出“摄政王”的架势,愠怒的神色和漾射的火花,要让载淳别把一桩“喜事”办成一桩“丧事”,万一哭声把大清的国运给哭沒了,岂不成天大的笑柄。

    载淳对于恭亲王奕詃十分敬畏,不敢有稍许懈怠,咳嗽一声,亮着嗓子,微微一笑道:“今天是你们的好日子,理应说些好听的话,让你们对朕感恩戴德,勤勉为朝廷办差,而朕却在这里向你们说这邪,有的人以为朕不大高兴,其实朕今天很高兴,因为你们之中有人给朝廷上了治国方略,指出了如今的时事弊病,还给出了解决方案,虽然有些想法还有点幼稚,并不可取,但有的方略现在就可以实施,有的要缓行一段时间,总体來讲好几条治国方略可取,对社稷有功,朕要在这里褒奖他。”

    停顿一会儿,让太和殿的人,感觉气氛更为凝重,压抑克制的情绪在蔓延,谁将得到这份上天赐予的恩宠呢。

    “探花郎李国楼出列,让众位爱卿好生看看你。”载淳一锤定音,把所有大臣的目光聚集在一个身穿七品官袍的年轻人身上。

    “臣遵旨,恭谢天恩。”李国楼包含眼泪,磕头之后,挺起的胸膛,让朝堂之上那些顶戴插有花翎,挂有各式朝珠的五品以上的官员,看向一位未來之星。

    刘德印笑眯眯展开圣旨,尖声细气道:“李国楼听宣······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新科进士探花郎李国楼,才情俱佳,乃治国安邦之俊杰,在刑部屡立战功,可堪大用,特封为:翰林院郎中、三等侍卫、上书房内大臣之职,钦此。”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国楼额头磕地,磕得咚咚响,地上的那块金坠有回声,感激涕零,无以言表,心里知道朝廷马上要用他的主张,到底哪几条可以用,此时他也吃不准。

    李国楼官职等于连升四级,从七品文官升至五品文官,在品序上已经和状元公6润庠一样,为正五品,但他还有五品武职“三等侍卫”之职,更有出入紫禁城的特权“上书房内大臣”之职,仍一步登天,班列在大殿两旁的二品、三品大员,也沒有出入紫禁城的特权,他们还要宣召才有资格进入紫禁城,平时只有上早朝以及朝廷庆典时才有资格出入皇宫。

    朝堂上百來位大臣嫉妒眼热的瞅着李国楼,到底李国楼写了什么治国安邦的策略,让两宫太后娘娘以及皇上,恭亲王奕詃,如此看中他,李鸿章不拓拔他的三名儿子,反而把一名名不见经传的族孙提拔上來,这是为何,一名新贵一鸣惊人,突然在朝堂之上冒出,他们这些深谋远虑的朝廷重臣怎么事前一点消息也沒耳闻,所有的谜团让朝堂之上变得交头接耳,群臣互相打听起李国楼到底是哪路神仙,(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