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99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晚清神捕

正文 第338章 太监暗中掌控局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李国楼家在京师,又因为他有官职在身,所以他沒有像其他进士一样住进贡院里,而是独自赶到西华门,等待和二百七十九名进士一起进入紫禁城,做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张考卷。

    天色尚未透亮,李国楼掏出怀表看了下时间,还沒有到五点钟,站在这里地势开阔,北面海子漾过來的晨风,清凉湿寒的,吹在身上激灵的打一个寒颤,原本忐忑不安的紧张心情,消弭于无形,沒有迟到,其他进士还沒到,一个人孤零零站在壁照面前向宫门看究,里面灯廊纵横交织,宫阙楼宇像一张剪纸般贴在泛鱼肚白的天空之上,沿着黄色的宫墙南北壁前也都是高悬宫灯,下面屹立着善扑营的军校,一个个动也不动,颇似陵阙墓道两旁站立的翁仲,西面是开阔的广场,坦坦荡荡的空地朦朦胧胧,远处居民房舍太远看不清楚,倒是西北方向的水色连成线,水色粼粼波动,摇曳不定的波光里透着杨柳垂影,婀娜摆动的柳枝,姿态风情绰约万般撩人心魄。

    再往北是一片桃园,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浓郁的花香随风一阵阵漫卷过來,清凉甜香十分宜人,李国楼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沁人心脾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原本昏昏沉沉的脑子,顿时清醒得眼亮心平,他情不自禁的微微眯起眼睛,想要看透晨曦里一丝阴霾。

    八名善扑营的军校开启宫门的巨锁,缓缓的打开宫门,赏心悦目的动作,让李国楼沒有注意大队进士排列整齐的由远至近,晨曦的红光印着李国楼挺拔的身材,粉莹莹的一张长方脸,眉宇间宛若锦霞,那付若笑若潸的神情,已经把思绪想到军校动作花哨好看,但军队不堪一击,让人唏嘘不已。

    “李国楼,排到队伍后面去。”老师毛昶熙高声叫了一嗓子,从沒见过这种笃定的人,竟然在宫门看军校做操,看得入神。

    “是老师。”李国楼心里一凛,怎么会在这时心神游离,赶紧跑步至两列纵队的最后面。

    站在队伍最前面的主考官李鸿藻捋须,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李国楼是与众不同的人,特立独行,自己來西华门,上佳的形象站在队伍最后面,他也相信能让同治皇帝注意到李国楼。

    研究学问,讲学、授徒,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贫,李鸿藻作为帝师除了在毓庆宫教同治皇帝等皇亲孩童读书,就是在翰林院讲学,做科考的主考官是一份恩宠,也是一份肥缺。

    作为二百八十名进士弟子,都要登门拜师,答谢恩师李鸿藻取中他们,还要送上拜师礼,所谓一夜暴富,进士如此,主考官李鸿藻也是如此,这一科的二百八十名进士,就是李鸿藻一生的资本,这些学生升官、过年、甚至路过李鸿藻家乡,都要拜访老师、师母,所以翰林院的那些学政,一生的梦想就是当一回科考的主考官或者退而求其次,房师也足够了。

    李鸿藻做科考的主考官,也是同治皇帝要用他,让他捞足政治资本,有一批言听计从的弟子,是李鸿藻进入朝堂的象征,也是同治皇帝要独掌权柄的起步。

    走在队伍最后有一大好处,沒有人会注意,李国楼不像前面的人,一个个低头,看着地砖走路,连大气也不敢喘,而是左顾右盼,抬眼观看皇宫里的景致,对于站在路边的太监以及宫女瞪眼怒视于他,李国楼也毫不在乎,以一种官员对待下属的神态,微微点头致意,让那些太监和宫女看出來,他是有官身的人。

    觐见皇帝的礼仪,二百多名进士已经在贡院学习过,來到乾清宫,按序排列,李国楼依然排在最后面,前面都是黑压压的人头,写文章的案几,尚未摆出來,空空落落的大殿里只有一张龙椅摆在高处。

    龙椅的右侧有一道帘子悬挂,两宫太后的帘子未撤,象征东宫太后慈安、西宫太后慈禧对于行过冠礼的同治皇帝载淳还不放心,替皇帝把好最后一道关,一群身疮服的高官依次排列,分别站立在大殿两边,气象隆重,悄无声息。

    编钟响起,悦耳动听,第三次响起,公鸭嗓子:“东宫娘娘驾到,西宫娘娘驾到,皇上驾到,众卿跪地迎驾。”

    脸上稚气未脱,身穿绣有九条金龙的龙袍,脖悬十二颗东珠,头戴缎台冠的同治皇帝载淳,先是执礼请两宫太后入座,再入座在龙椅上。

    三叩九拜之后,载淳对着依然跪地的二百多名进士,说道:“众爱卿是国家栋梁之才,国家开科取士就是要把你们选拔出來,今天你们來到乾清宫,不要心慌意乱,要像在贡院读书时一样,心平气和的把文章写好,把真实水平拿出來,朕对你们二百八十名进士寄以殷切希望,大清国未來就在你们身上,朕在想你们十几年寒窗颇为辛苦,第一次來到紫禁城有些紧张,不要怕,考出真实水平······”

    由始至终李国楼沒有机会抬头观看同治皇帝长什么样,等到谢恩过后,李鸿藻又说了一段勉励的话语,接着一群太监摆上二百八十张案几,李国楼被一名太监从最后排引至最前排左侧的位子旁站立,其他人也被打乱次序,不再是按照身高排列入座,前面高阶上就是一道慈竹帘子,两宫太后就坐在帘子后面。

    帘子背后慈禧太后注视到眼观鼻鼻观心的李国楼,不由微微一笑,果真像她的近身小太监小德张,一想到李莲英告诉她,李国楼和小德张第一次偶遇的事情,慈禧随即抬手,低声道:“姐姐,看那个人,像不像小德张,那是李中堂的族孙,是从李中堂的爷爷辈一系出來的,名叫李国楼。”

    慈安太后顺着看向李国楼,再看一眼慈禧太后旁边站立的小德张,不由扑哧一乐,点头道:“果真很像,就是骨架稍微大一点,李国楼排名第几啊!”

    站在慈禧太后身后的小德张神色不改,心里早就打翻五味瓶了,知道他们的手脚沒白费,李国楼被两位太后娘娘点评过,身价立马上涨,花差花差的八千两白银,就要到手了,小德张对着站在慈安太后旁边小太监挤一挤眼,白花花的银子,见者有份。

    这殿试以前,其实二百多名进士已有一个三甲排名,差不多已经定下,就看同治皇帝有沒有异议,一般皇帝都要稍微改动几个排名,有的人因为名字或者长相问題而改变命运,一甲二甲三甲都是进士,但官职安排不一样,升迁速度也不一样。

    进入一甲的三名进士待会儿就是紫禁城唱名,御花园里簪花插在官帽上,琼林宴上喝酒,百官相庆,由数十名侍卫、太监从乾清宫门外开始一起喊一甲的名字,一道道岗哨接着喊下去,一直喊至长安街上,夸官游街时观者如潮,古往今來最荣耀的事,就是此时此刻,文官比武官荣耀的地方就是考中“一甲”。

    慈禧说道:“小李子,把李国楼的考卷,拿來给我们看看。”

    慈禧有很强的八股文功底,可以书写国文,过去以同治皇帝名义颁布的圣旨,许多都是出自慈禧太后之手,现在儿子载淳长大了,慈禧不再书写国文,但习惯性掌权,对于国家取士分外在意,以貌取人,也要此人捧得上位,慈禧先要看一下李国楼的文章,以及李鸿藻把李国楼安排在哪一甲,到底第几名。

    “扎。”李莲英躬身后退,从李鸿藻处,取过李国楼的考卷以及其他前二甲考生的考卷,这三十三名考生的考卷,两位太后娘娘都要看,至于三甲的考生的考卷,两位太后娘娘,只会抽卷看了。

    同样同治皇帝载淳也坐在龙椅上看^H小说 http://Www.Hxiaoshuo.net/duanpian/1.html考生的考卷,大殿里的进士写一篇八股文也就三四百字,考生写得再慢,一个上午总会写完。

    慈禧太后先看了一下名册,李国楼的排名,被李鸿藻取在二甲二十九名,又看起李国楼写的文章,字体属于娟秀类型,还算过得去,前面的填空題她沒有兴趣看,八股文是她看的唯一标准,李国楼的那一篇八股文是主考官李鸿藻的得意之作,一下子入得慈禧太后法眼,微微点头有了赞许之色。

    “姐姐,你看一下吧。”慈禧太后把李国楼考卷递给了慈安太后。

    此时的慈禧太后绝不像后世所说的独断专行,她和慈安太后关系很好,两宫和平共处,再有一点慈安太后不喜好朝堂政治权力,也沒有政治野心,对于朝堂上的决策都是听从慈禧太后的主张,慈禧太后也沒有建立起绝对权威,对于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來讲,慈安太后的地位比慈禧太后高出一筹,国家大事是要向两宫太后一起汇报。

    慈禧希望儿子载淳能够乾纲独断,早日自行处理朝政,她沒有武则天那样的野心,也沒有狠毒的手段,当年利用美色勾引恭亲王奕詃,从八王手中夺取权力,也沒有大开杀戒,她只想大清朝千秋万代,而她能帮助儿子载淳完成大清复兴,所以对于国家取士,有颇高的兴趣,发现人才,提拔人才,对于国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慈禧太后看见李国楼的文章,不由得满心欢喜。

    慈安太后沒有慈禧太后的文采,但八股文的好坏也能看出來,看了一遍,说道:“嗯,妹妹啊!那个李国楼写得不错,年纪轻轻有这种水平,听说他还留过洋,难得啊!”

    慈禧太后眉宇微微一皱,说道:“哦,本宫怎么不知道,小李子,把李国楼的档案拿來让本宫看看。”

    慈安太后沒有在意,继续看其他进士的文章,最重点就是李鸿藻推荐的一甲三个人的考卷,其中就是6润庠的考卷。

    李莲英是聪明人,他只是把李国楼和小德张的事情,当一桩笑话讲给慈禧太后听,哪敢把李国楼的履历说出來,轻轻点一笔就行,至于慈安太后知道李国楼的事,那是东宫太监张满意做的手脚,这样才不显山露水,不让两位太后发觉她们自己有多蠢,竟然成为身边太监的利用工具。

    其他进士只想到买通主考官,考上进士,动脑筋动到乾清宫,想挤进一甲前三名,算计皇帝以及两宫太后的人,天底下只有一个李国楼。

    看完李国楼履历,慈禧太后心里已有主张,但脸上不露声色,把李国楼的考卷放置在一边,而不放回原來二甲二十九名的位子。

    一帮神色不动的太监,早已修炼出戏子般喜怒哀乐的本领,暗自兴奋,主子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做奴才的人还会不知道吗?花差花差的雪白银子,等着他们瓜分,(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